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85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属于电机轴领域,注油箱所述注油箱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垫块,垫块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轴的V形槽,主油箱的两侧面均安装有气缸,两个气缸的活塞杆均贯穿注油箱固定连接有夹杆,注油箱的顶部贯穿连接有油管,油管位于注油箱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蓄油块,蓄油块的两侧面均连接有用于对电机轴泼洒油的分流管,注油箱内腔底部且位于垫块的一侧贯穿设有多个漏孔,述注油箱的底部连接有储油箱,储油箱的顶部贯穿设有与注油箱内腔底部连接结构一致的漏孔。该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解决了在人工注油时无法均匀的对电机轴润滑,从而影响电机轴润滑质量的问题,提高了对电机轴润滑的效率。提高了对电机轴润滑的效率。提高了对电机轴润滑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轴领域,尤其是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路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在长时间使用电机后需要对电机轴进行注滑,避免影响后续的工作,但是,现在的电机轴注油工装,大多选择人工对电机轴进行注油,容易导致对电机轴的注油不够均匀,影响电机轴注油的质量,从而降低对电机轴注油的效率。
[0003]比如现有中国专利号为:CN200961620Y一种注油电机轴,其:“包括轴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轴体中心线部位开有一端通透或两端通透的圆形油孔,在轴体外表面靠近轴承的部位开有与所述的圆形油孔相通的出油孔,所述圆形油孔通透的一端或两端设有与圆形油孔密封连接的螺塞或胶塞,在所述的轴体外表面装配后露于外部的部位开有与所述的圆形油孔相通的注油孔,注油孔口上设有与注油孔密封连接的螺塞或胶塞。”[0004]可知,此引证的专利文献就存在无法将油快速的分散对电机轴进行润滑,导致电机轴注油的不均匀,降低电机轴注油的效率,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包括注油箱,所述注油箱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轴的V形槽,所述注油箱的两侧面均安装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均贯穿注油箱固定连接有夹杆,所述注油箱的顶部贯穿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位于注油箱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蓄油块,所述蓄油块的两侧面均连接有用于对电机轴泼洒油的分流管,所述注油箱内腔底部且位于垫块的一侧贯穿设有多个漏孔。
[0007]优选的,所述注油箱的底部连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顶部贯穿设有与注油箱内腔底部连接结构一致的漏孔。
[0008]优选的,所述储油箱的一侧安装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储油箱固定连接有传动轴。
[0009]优选的,所述储油箱内腔顶部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内部贯穿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接着储油箱内腔顶部,所述传动轴和旋转轴相邻的一端均连接有所适配的锥形齿。
[0010]优选的,所述油管远离注油箱的一端连接有油箱,且所述油管的周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
[0011]优选的,所述油箱的一侧面且位于油管的一侧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周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
[0012]优选的,所述储油箱的一侧面连接有泄油管,且所述泄油管远离储油箱的一端连
接有管盖。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该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通过两个气缸带动夹杆往相同或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对放置在垫块上电机轴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且垫块顶部开设的V形槽能够更好的放置电机轴,通过第二水泵,将油从油管输送到蓄油块内,并通过蓄油块两侧的分流管对电机轴进行喷洒,由于两个分流管正对着垫块,并同时对电机轴进行润滑,从而能够快速分散油对电机轴的润滑,提高对回转式电机轴注油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注油箱和储油箱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注油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储油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圆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图中:1、注油箱;2、垫块;3、V形槽;4、漏孔;5、气缸;6、夹杆;7、油管;8、蓄油块;9、分流管;10、储油箱;11、电机盒;12、旋转电机;13、传动轴;14、锥形齿;15、旋转轴;16、圆板;17、输送管;18、第一水泵;19、第二水泵;20、油箱;21、泄油管;22、管盖;23、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5]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0026]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焊接、螺栓连接等等现有方式,以实际需要为准。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的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包括注油箱1,注油箱1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垫块2,垫块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轴的V形槽3,V形槽3可方便电机轴放置在垫块2上,避免电机轴会滚动,注油箱1的两侧面均安装有气缸5,两个气缸5的活塞杆均贯穿注油箱1固定连接有夹杆6,两个气缸5可带着夹杆6进行相同或相反的方向移动,对电机轴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注油箱1的顶部贯穿连接有油管7,油管7位于注油箱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蓄油块8,蓄油块8的两侧面均连接有用于对电机轴泼洒油的分流管9,让经过油管7的油进行分散,分别从两个分流管9对电机轴进行泼洒,从而对电机轴的表面进行润滑,注
油箱1内腔底部且位于垫块2的一侧贯穿设有多个漏孔4,通过分流管9浇灌在注油箱1内的油可通过多个漏孔4排出注油箱1内。
[0028]注油箱1的底部连接有储油箱10,储油箱10的顶部贯穿设有与注油箱1内腔底部连接结构一致的漏孔4,方便注油箱1内的有排到储油箱10内。
[0029]储油箱10的一侧面连接有泄油管21,且泄油管21远离储油箱10的一端连接有管盖22,且管盖22与泄油管21之间连接有合页,并通过扳动管盖22,在合页作用下进行翻转,从而将储油箱10内的油进行排出过滤,并重新投放到油箱20内,进行循环利用,注油箱1的一侧连接有箱门23,打开箱门23可对遗留在注油箱1内的油进行清理。
[0030]储油箱10的一侧安装有电机盒11,电机盒11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12,旋转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储油箱10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3,储油箱10内腔顶部放置有圆板16,圆板16内部贯穿有旋转轴15,旋转轴15连接着储油箱10内腔顶部,传动轴13和旋转轴15相邻的一端均连接有所适配的锥形齿14,通过旋转电机12的正反转带动传动轴13转动,并通过锥形齿14带动旋转轴15转动,从而带动圆板16转动,即可对漏孔4进行密封或疏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所述注油工装包括注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箱(1)的内腔底部横向安装有垫块(2),所述垫块(2)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电机轴的V形槽(3),所述注油箱(1)的两侧面均安装有气缸(5),两个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均贯穿注油箱(1)固定连接有夹杆(6),所述注油箱(1)的顶部贯穿连接有油管(7),所述油管(7)位于注油箱(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蓄油块(8),所述蓄油块(8)的两侧面均连接有用于对电机轴泼洒油的分流管(9),所述注油箱(1)内腔底部且位于垫块(2)的一侧贯穿设有多个漏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箱(1)的底部连接有储油箱(10),所述储油箱(10)的顶部贯穿设有与注油箱(1)内腔底部连接结构一致的漏孔(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电机轴注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10)的一侧安装有电机盒(11),所述电机盒(11)的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12),所述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浩徐文胜刘飞张顺宇陈鑫孙立超郑岩朱云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敬业北低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