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78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所述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在所述底板一侧的固定组件,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槽,设在所述底板一侧;以及与所述固定槽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贯穿底板;所述第一齿板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板;所述第二齿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可对患者肩部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患者在CT影像检查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和限位组件结合,可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移动,大大提高了CT影像检查效果,更加适宜推广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固定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γ射线等,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以拍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影像检查可以更好的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比如大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腺以及盆腔脏器等,CT的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应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0003]对于部分病情较重或是昏迷的病人,在进行CT影像检查时,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头部在CT影像检查过程中移动,影响检查效果。
[0004]当现有的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通过简单的夹持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此过程需要人为调节,较为费力,同时也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使用中也存在诸多不便。
[0005]由上可见,现有的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无法对患者头部进行自动固定,固定能力差,不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所述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
[0007]底板;以及设在所述底板一侧的固定组件,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0008]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0009]固定槽,设在所述底板一侧;以及与所述固定槽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贯穿底板;
[0010]所述第一齿板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板;
[0011]所述第二齿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
[0012]转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槽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底板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上远离固定槽的一端与底板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
[0016]支撑组件,与所述底板连接,用于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
[0017]限位组件,与所述底板连接,用于对患者进行限位。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0019]支撑块,与所述底板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0021]限位孔,开在所述底板上;
[0022]设在所述限位孔内部的限位柱;以及与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的防脱片。
[002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限位组件对称分布在底板两侧。
[0024]本技术提供的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可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头部在CT影像检查过程中移动,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可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提高患者舒适性,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可对患者肩部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患者在CT影像检查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和限位组件结合,可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移动,大大提高了CT影像检查效果,更加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中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中底板与支撑块连接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中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底板;2、固定组件;201、固定槽;202、第一齿板;203、齿轮;204、第二齿板;205、固定柱;206、转杆;207、限位块;208、支撑架;209、限位架;2010、缓冲弹簧;3、支撑组件;301、支撑块;4、限位组件;401、限位孔;402、限位柱;403、防脱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2]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所述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
[0033]底板1;以及设在所述底板1一侧的固定组件2,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
[0034]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
[0035]固定槽201,设在所述底板1一侧;以及与所述固定槽201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板202,所述第一齿板202贯穿底板1;
[0036]所述第一齿板202的一侧啮合有齿轮203;以及与所述齿轮203啮合的第二齿板204;
[0037]所述第二齿板204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5;
[0038]转杆206,一端与所述固定柱205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207,所述限位块207与固定槽201滑动连接。
[003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底板1的大小和形状并不限定,底板1的大小应根据其一侧的固定组件2大小而决定,底板1的形状也并不限定,其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箱状,或是其他所需形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2,可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头部在CT影像检查过程中移动。
[0040]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上方一侧设有固定槽201,固定槽20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202,第一齿板202贯穿底板1,第一齿板202的一侧啮合有齿轮203,齿轮203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齿板204,第二齿板204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5,固定柱205上转动连接有转杆206,转杆206上远离固定柱2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207,限位块207与固定槽201滑动连接。
[0041]在实际使用中,当患者头部放置到固定槽201上后,可使得固定槽201在头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动第一齿板202移动,从而使得齿轮203转动,齿轮203带动第二齿板204转动,并通过固定柱205和转杆206,使得限位块207移动。
[00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板202、齿轮203、第二齿板204、固定柱205、转杆206和限位块207的数量为两组,通过两组第一齿板202、齿轮203、第二齿板204、固定柱205、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设在所述底板一侧的固定组件,用于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槽,设在所述底板一侧;以及与所述固定槽固定连接的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贯穿底板;所述第一齿板的一侧啮合有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板;所述第二齿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转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槽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的一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底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影像检查头部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