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32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预制柱,所述预制柱上安装有预制组合节点,所述预制柱上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四侧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突出框,所述突出框顶部开设有固定口,突出框内部开设有固定槽一,所述突出框插接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通过按住翻折板,弹簧收缩,再把插接块通过突出框的开口与突出框插接,(翻折板未全部进入突出框的内部),放开翻折板,弹簧弹起,带动翻折板与凸出条向远离底板的一侧翻转,直到凸出条与固定槽的槽底接触,完成插接。从而达到了固定方式简单,可快速对装置本体进行安装的优点。行安装的优点。行安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具体是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建筑,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申请号为CN108179806A,申请日为2018.02.01,该专利技术通过预制组合结点与预制柱及横梁的配合使得装配工效及抗震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它的预制组合节点与横梁和预制柱之间是通过螺栓固定的,预制组合节点与横梁或预制柱连接面需要多个螺栓才能完全固定,但通常框架的结构较大,预制组合节点较多,如果使用螺栓固定的方法太过耗费时间,从而影响施工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可以快速对装置本体进行组装。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所述装置本体包括预制柱,所述预制柱上安装有预制组合节点,所述预制柱上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四侧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突出框,所述突出框顶部开设有固定口,突出框内部开设有固定槽一,所述突出框插接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接块的两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插接块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二,所述凹槽内部安装有固定装置。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一侧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翻折板,所述底板与翻折板的相对侧被弹簧固定连接,在翻折板远离底板的一面安装有凸出条。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槽可以使用固定块一嵌入,所述固定槽二可以作用固定块二嵌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出条的宽度、高度与固定槽一宽度、深度相匹配。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的底部长度、宽度大小与固定口大小相匹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通过按住翻折板,弹簧收缩,再把插接块通过突出框的开口与突出框插接,(翻折板未全部进入突出框的内部),放开翻折板,弹簧弹起,带
动翻折板与凸出条向远离底板的一侧翻转,直到凸出条与固定槽的槽底接触,完成插接。然后再把与横梁连接的突出框顶部固定口处放置固定块二,完成装置整体固定。从而达到了固定方式简便,可以更加快捷的对装置本体进行安装的优点。从而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0014]2、该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通过按下翻折板,凸出条脱离固定槽且弹簧收缩,然后就可以拔出插接块。从而在横梁没有按照原有的图纸布局与连接块连接发生错误时也能取出修正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预制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插接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突出框与固定块一连接示意图;
[0022]图8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中突出框与连接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装置本体;2、预制组合节点;3、预制柱;4、横梁;5、突出框;6、固定口;7、固定槽一;8、固定块一;9、插接块;10、连接块;11、凹槽;12、固定装置;121、底板;122、翻折板;123、弹簧;124、凸出条;13、固定槽二;15、固定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8所示,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一组预制柱3,所述预制柱3的顶部和中间安装有预制组合节点2,预制柱3之间通过横梁4有序的固定连接且连接处为预制组合节点2的位置,(上述部件预制组合节点2、预制柱3、横梁4皆为中空设计)。在使用时我们根据图纸排布好预制柱3,在通过预制组合节点2把横梁4固定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柱3完成操作,在往上述部件中填充混泥土,完成操作。(以上为现有技术)。该专利技术通过预制组合结点与预制柱3及横梁4的配合使得装配工效及抗震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它的预制组合节点2与横梁4和预制柱3之间是通过螺栓焊缝的方式去固定的,这样的方式去固定太过耗费时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
[0025]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删除原有的预制组合节点2调整横梁4。在预制柱3的顶部和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六面开口,顶部和底部的开口与预制柱3的连接截面面长度宽度相匹配,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我们向预制柱3内部灌入混泥土时,预制柱3内部是畅通的。而连接块10前后左右的四侧开口大小一样,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相同的突出框5,所述突出框5前后两面开口,后侧面开口处与连接块10的开口连接(两个开口大小相同,理由同上)。突出框5的内部左、右、底三侧开设有固定槽一7,突出框5的顶部开设有固定口6,固定口6的横向长度比突出框5的正面开口横向长度长,且固定口6的左右两侧与固定槽一7的左右两侧槽底部连接,而且对于固定口6我们设有固定块一8,固定块一8的底部长度宽度与固定口6的截面大小相匹配,而固定块一8的正面长度与突出框5竖直
长度相匹配。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固定块一8通过固定口6和固定槽一7完全接触,使得这一侧的突出框5变成一个封闭的整体。而这样的设计可以对于用于排布在装置本体1最外侧的预制柱3使用,因为这一侧的突出框5无需与横梁4连接,防止有混泥土从此处排出装置所以有以上设计。
[0026]此处参考图3,在原有横梁4的左右两侧增加了插接块9,所述插接块9的内部中空,左右两侧开口,且右侧开口处与横梁4固定连接,插接块9的左右两侧的截面长度、宽度与突出框5的正面开口大小相匹配,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横梁4通过插接块9与连接块10插接固定从而实现横梁4与预制柱3的连接,在所述插接块9的前后两侧表面开设有凹槽11,在所述凹槽1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装置12,固定装置12包括底板121,底板121的右侧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翻折板122,所述底板121与翻折板122的相对侧被弹簧123固定连接,在翻折板122远离底板121的一面安装有凸出条124(当我们按住翻折板122时,凸出条124不超出凹槽11的深度且凸出条124的大小与固定槽一7相匹配,这样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包括预制柱(3),所述预制柱(3)上安装有预制组合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3)上安装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四侧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突出框(5),所述突出框(5)顶部开设有固定口(6),突出框(5)内部开设有固定槽一(7),所述突出框(5)插接有插接块(9),所述插接块(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梁(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块(9)的两侧表面开设有凹槽(11),插接块(9)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二(13),所述凹槽(11)内部安装有固定装置(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叠合体系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王翰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舜构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