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28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包括养殖水舱本体,在养殖水舱本体底部设有供氧装置,在供氧装置转动连接有多个底部与供氧装置连通的支撑管,在各支撑管顶部设有与支撑管连通的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包括由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及第一环形板组成的转动腔,在转动腔内设有一由第三网板、第四网板及第二环形板组成的曝气腔,支撑管顶部连通于曝气腔的底部一侧,在第三网板上方设有一进气网板,其充分利用养殖舱水深优势及海水旋转流动优势,将制氧机生产的高压气体分散成大量微小的气泡,在水平方向分布面积更大,有利于氧气的溶解,气泡小上升速度慢,与海水充分接触,进一步将氧气溶解到水里。到水里。到水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是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

技术介绍

[0002]深远海水域具有渔业资源丰富、水源优质、水温适宜和远离陆源性污染与病害等显著优点,具备开展海上规模化养殖与物流加工补给的优良条件,是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海洋经济的新空间。
[0003]养殖工船是发展深远海水域养殖工程的核心装备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一种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相较于传统养殖平台具有可游弋躲避台风、赤潮等灾害的优势。目前,全球首艘十万吨级养殖工船正处于建设阶段。该船共设置15个大型养殖舱,养殖舱为“广口瓶”形状,内壁光滑,单个养殖舱尺寸约为长20m
×
宽20m
×
高19m,养殖舱水深14m,单个养殖舱养殖水体约为5600方。养殖工船作为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具有养殖密度高、成鱼产品数量大、适应规模化生产高品质鱼类的特点。
[0004]由于船载舱养模式下,养殖密度比较高,氧气需求大,充足的氧气对养殖舱里的鱼生长非常重要,不能及时给养殖舱提供新鲜的氧气就会造成养殖舱里的鱼大面积的死亡,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通常需要曝气装置为养殖舱内提供充足的氧气,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氧通过曝气传递到水中,氧由气相向液相进行传质转移。
[0005]CN213202536U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推流曝气装置,包括固定板、加强杆、漂浮板、安装板、空气压缩机、连接管、限位板、曝气箱体、连接板、放置板、防护壳体、电机、主齿轮、副齿轮、加强圈、第一转动板、调节板和第二转动板。上述专利通过空气压缩机和曝气箱体等结构可以进行曝气,从而对水产养殖的水域进行曝气处理,便于水产养殖;通过电机等结构可以带动副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调节板转动,从而利用调节板改变曝气箱体出气泡的位置,从而改变推流的位置,便于调节气流的位置。由于曝气的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因此,氧气的溶解效率是曝气的重要指标,由于氧气的溶解效率与水压正相关。漂浮式的推流曝气装置在应用到养殖工船的养殖舱内时,并不能够利用养殖舱的水深优势提高氧气的溶解效率。
[0006]目前。现有增氧设备大多直接将空气通入水中,导致水中较多未溶解的氧气重新逸散到空气中,对氧气利用率较低。现在的常规方式也有利用水泵与氧锥相结合,通过水泵将水加压到氧锥内,在氧锥内完成氧气与水的混合,实现氧气在水中的高效溶解。但这种模式一是运行过程需要耗能,另一方面需要的投资较大。
[0007]另外,目前的一些曝气孔排出的空气泡较大,而较大的空气泡上浮时,容易会引起鱼类的躁动,不利于鱼类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其充分利用养殖舱水深优势及海水旋转流动优势,将制氧机生产的高压气体分散成大量微小的气泡,在养殖舱的底部释放,底层水压大,有利于氧气的溶解,另外,气泡小,在水中的上升速度慢,在上升过程中与海水充分接触,进一步将氧气溶解到水里。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包括养殖水舱本体,在养殖水舱本体底部设有供氧装置,在供氧装置转动连接有多个底部与供氧装置连通的支撑管,在各支撑管顶部设有与支撑管连通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由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及用于将第一网板、第二网板连接的第一环形板组成的转动腔,在转动腔内设有一由第三网板、第四网板及用于将第三网板与第四网板的第二环形板组成的曝气腔,所述支撑管顶部连通于曝气腔的底部一侧,在第三网板上方设有一进气网板。
[0010]上述的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所述进气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大于第四网板上的网孔孔径,第四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板上的网孔孔径。
[0011]上述的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个固定于养殖水舱本体底部且相互连通的供氧管,以及用于向供氧管内输送氧气的制氧机,在各供氧管上设有用于与支撑管连接的固定轴承。
[0012]上述的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沿第一环形板外表面的周向设有多个叶片
[0013]上述的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在曝气腔内设有用于将海水向下导流的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设于驱动电机上的桨叶。
[0014]上述的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所述供氧管呈井字型设置,在各供氧管的连通处设有曝气装置。
[0015]本技术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氧气的溶解效率与水压正相关,将供氧装置及曝气装置设置在养殖水舱本体底部,其充分利用养殖舱水深的优势,且由于养殖舱内的水是旋转流动的,在流动的水中又加大氧气气泡与海水的接触机会,从根本上提高氧气的溶解效率。
[0016]由于养殖舱内的水是旋转流动的,旋转流动的海水带动曝气装置同步转动,本申请的支撑管顶部连通于曝气腔的底部一侧,实现曝气装置偏心转动,使得释放的气泡在水平方向分布面积更大,气泡在舱内分布更加均匀,也提高了氧气传质速率,且利用养殖舱内的水是旋转流动实现曝气装置,无需其他耗能装置驱动其转动,更加节能。
[0017]由于本申请中,进气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大于第四网板上的网孔孔径,第四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实现气泡上升过程中的多级剪切,气泡数量增多,气泡比表面积增大,与海水接触面积更大,有利于溶解。并且气泡剪切后,将空气溶于水用,增加水中的氧气,曝气效率较高,经过剪切后的气泡就会变得较小,不容易引起鱼类的躁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0018]通过在曝气腔内设有用于将海水向下导流的导流机构,桨叶向下作用力,使得海水向下循环速度加快,降低剪切的气泡上升速度,提高与海水接触时间,增加溶解量,提高气泡溶解效率。同时,桨叶向下作用力使得舱内表层海水向下循环,上升到水面的海水内还
未溶解的氧气又随循环进入舱内向下,二次提高氧气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0]图2为实施例1中的曝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实施例2中的曝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例2中的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实施例4中的曝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

2所示,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包括养殖水舱本体1,在养殖水舱本体1底部设有供氧装置,在供氧装置转动连接有多个底部与供氧装置连通的支撑管3,在各支撑管顶部设有与支撑管3连通的曝气装置2,所述曝气装置2包括由第一网板4、第二网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包括养殖水舱本体,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水舱本体底部供氧装置,在供氧装置转动连接有多个底部与供氧装置连通的支撑管,在各支撑管顶部设有与支撑管连通的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由第一网板、第二网板及用于将第一网板、第二网板连接的第一环形板组成的转动腔,在转动腔内设有一由第三网板、第四网板及用于将第三网板与第四网板的第二环形板组成的曝气腔,所述支撑管顶部连通于曝气腔的底部一侧,在第三网板上方设有一进气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载舱养模式的智能增氧养殖水舱,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大于第四网板上的网孔孔径,第四网板上的网孔孔径大于第二网板上的网孔孔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善村李占泉王伟孟广玮孙琳琳狄大可
申请(专利权)人: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