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827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其包括:建立用于输入待更新项目的核算型指标和评估型指标的输入层、用于对输入层输入的信息进行碳评估的评估层、以及用于根据更新前评估层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优化更新方案的决策层;通过所述评估层对现状的碳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输入层的各参数进行修改更新以形成新的方案,并再次通过所述评估层对更新后项目的碳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前后碳排强度和近零碳水平的结果评判是否通过更新的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碳排强度定量核查和近零碳措施定性评估双控路径,分析城市更新项目全周期的碳排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改造方案,从而作出最优方案决策。从而作出最优方案决策。从而作出最优方案决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评估领域,具体是一种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0003][0004]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存量开发为主导的建设形式,老旧建筑、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甚至拆除重建,必然涉及相当数量的碳排放,更新项目的建设与后期运营,又可以导入低碳技术与手段,通过综合手段和技术来实现低碳目标。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普遍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开发,城市规划建设进入了2.0时代。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原有建筑的改建或拆除重建,是城市存量土地开发的表现形式,更新过程也是项目碳排领域的系统性、全周期碳排过程。目前,相关城市更新管理细则要求更新项目从规划阶段就要有明确的土地利用、产业业态、开发规模和配套基础设施等,对于城市更新从规划到建设均有相应的明确指标。
[0005]因此,城市更新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碳排放的基本单元,亟需建立城市更新各专业领域各阶段明确的核心指标与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一整套评估框架、指标体系、量化模型和管控方法,对更新项目进行基础碳评价、优化碳方案和管控碳排放。国内外专家对中宏观层面的低碳规划有较多研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对城市更新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尚未涉及。
[0006]为此,现有技术中的一篇申请号201910690196.4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近零碳排放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层面、每个层面包含的要素以及各个要素包含的指标;2)根据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AHP基本原理,划分层次结构,通过德尔菲法对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采用标度法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并应用最大特征向量法获取各个指标的常权权重;3)按照各指标对近零碳排放发展的影响与其所占比例有关的影响因素,构造满足归一性的状态变权向量,得到变权模型,完成动态近零碳排放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虽然上述专利技术专利针对旧工业园区更新项目中的评估型指标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其更注重项目建成运营的后评价,而没有针对项目全周期过程碳排放的评估与管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以下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更新项目核心管控指标与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的
对应方法,基于AHP层次分析法,从碳排强度定量核查和近零碳措施定性评估双控路径,分析城市更新项目全周期的碳排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改造方案,从而作出最优方案决策。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定义: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其包括:
[0010]建立用于输入待更新项目的核算型指标和评估型指标的输入层、用于对输入层输入的信息进行碳评估的评估层、以及用于根据更新前评估层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优化更新方案的决策层;
[0011]所述待更新项目包括空间布局模块、建筑模块、交通模块、基础设施模块和工业产业制造模块;
[0012]所述核算型指标包括空间布局模块的空间核算指标、建筑模块的建筑核算指标、交通模块的交通核算指标、基础设施模块的设施核算指标和工业产业制造模块的制造核算指标;
[0013]所述评估型指标包括空间布局模块的空间评估指标、建筑模块的建筑评估指标、交通模块的交通评估指标、基础设施模块的设施评估指标和工业产业制造模块的制造评估指标;
[0014]通过所述评估层对现状的碳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0015]根据分析结果对输入层的各参数进行修改更新以形成新的方案,并再次通过所述评估层对更新后项目的碳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0016]对比修改参数前和修改参数后的分析结果,根据碳排强度和近零碳水平的结果评判是否通过更新的方案,如果不能达到标准,则重新调整方案的参数,再次通过评估层进行评估分析,直至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0017]其中,所述空间核算指标包括不同类型绿色空间面积;所述建筑核算指标包括拆除施工工艺的工程量,拆除施工工艺种类;建造建筑物所用建材的用量,建材的运输距离,建材回收系数,建材种类;建造施工工艺的工程量,建造施工工艺种类;需要处置的废旧建材量,废旧建材的运输距离,建材回收系数,废旧建材种类,废旧建材处置的运输方式种类;建筑设施运行过程中各种能源的年消耗量,能源种类;所述交通核算指标包括各交通方式出行量以及各交通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所述设施核算指标包括垃圾填埋场甲烷的排放量,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温室气体回收量以及项目堆肥处理的生活垃圾总量;所述制造核算指标包括产业各种能源消耗量;
[0018]所述空间评估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功能混合街区比例、公服配套设施完整度、公服配套设施可达性、以及职住平衡度;所述建筑评估指标包括绿色建筑分析、建筑废弃物运输距离、耗电量、耗气量、以及耗热量;所述交通评估指标包括公交系统多样性分析、公交分担率、公交站点覆盖率、轨道条件分析、公交专用道配套情况、人车分离措施、慢行交通分担率、自行车专用道设置情况、自行车设施覆盖率、轨道接驳慢行系统分析、慢行交通环境、电动车充电设施评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评估、以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情况分析;所述设施评估指标包括非化石能源利用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天然气气化率、能源循环系统配套情况分析、储能设施配套情况分析、数字能源及智能系统分析、微电网应用情况分析、分质供水情况分析、雨水再利用情况分析、新型管材使用情况分析、海绵城市达标情况
分析、道路工程材料利用分析、垃圾分类情况分析、以及垃圾转运站配套情况分析;所述制造评估指标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占比、新兴产业增加值GDP占比;产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余热余压利用率、入驻企业能耗标准、污泥回收利用率、高效水泵和电机使用率。
[0019]上述输入层、评估层和决策层构成一个碳评估模型;决策层为选择近零碳效果好的城市更新方案,城市更新方案涵盖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营方案,城市更新项目的规划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营方案包括对应的核心管控指标;所述输入层用于输入影响碳排放的各类碳排放影响因素;所述评估层为城市更新项目的不同方案或城市更新前后近零碳效果;核心指标主要是建筑、运输和能源消耗;
[0020]在碳评估模型中,建立输入层的核心管控指标与评估层的碳排放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整合归类为影响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对应于核算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定量指标,间接影响对应于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用于输入待更新项目的核算型指标和评估型指标的输入层、用于对输入层输入的信息进行碳评估的评估层、以及用于根据更新前评估层的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优化更新方案的决策层;通过所述评估层对现状的碳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输入层的各参数进行修改更新以形成新的方案,并再次通过所述评估层对更新后项目的碳排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修改参数前和修改参数后的分析结果,根据碳排强度和近零碳水平的结果评判是否通过更新的方案,如果不能达到标准,则重新调整方案的参数,再次通过评估层进行评估分析,直至能够满足标准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更新项目包括空间布局模块、建筑模块、交通模块、基础设施模块和工业产业制造模块;所述核算型指标包括空间布局模块的空间核算指标、建筑模块的建筑核算指标、交通模块的交通核算指标、基础设施模块的设施核算指标和工业产业制造模块的制造核算指标;所述评估型指标包括空间布局模块的空间评估指标、建筑模块的建筑评估指标、交通模块的交通评估指标、基础设施模块的设施评估指标和工业产业制造模块的制造评估指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布局模块的输入项为不同类型绿色空间面积,输出项为通过绿化环境可以消纳的碳排放,碳排放值在排放总量汇总中为负值;所述空间布局模块核算模型如下:绿色空间碳清除量(万tCO2/年)=∑A
i
×
E
gs
;其中:A
i
为不同类型绿色空间面积,单位:hm2;E
gs
为城市绿地清除因子,1.66tCO2/hm2*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模块包括拆除、施工、运营全流程中建筑产生的碳排放;输入项为拆除施工工艺的工程量,拆除施工工艺种类;建造建筑物所用建材的用量,建材的运输距离,建材回收系数,建材种类;建造施工工艺的工程量,建造施工工艺种类;需要处置的废旧建材量,废旧建材的运输距离,建材回收系数,废旧建材种类,废旧建材处置的运输方式种类;建筑设施运行过程中各种能源的年消耗量,能源种类;所述建筑模块核算模型如下:其中:Q
D
为施工工艺的工程量;ω
D
为施工工艺的碳排放因子;i为施工工艺种类;建材运输过程碳排放=∑
i
Q
Mi
ω
Tj
L
ij
;其中:Q
M
为建造建筑物所用建材的用量,i为建材种类;ω
M
为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因子;L为建材的运输距离;α为建材回收系数;ω
T
为不同运输方式下的碳排放因子;j——运
输方式种类;其中:Q
C
为施工工艺的工程量;ω
C
为施工工艺的碳排放因子;i为施工工艺种类;其中:Q
s
为需要处置的废旧建材量;ω
T
为不同运输方式下的碳排放因子;L为建材的运输距离;ω
SR
为可再生建材再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因子;α为建材回收系数;i为废旧建材种类;j为运输方式种类;建筑使用过程碳排放=∑
i
Q
Ui
×
ω
Ui
;其中:Q
U
为建筑设施运行过程中各种能源的年消耗量;ω
U
为能源碳排放因子;i为能源种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全周期碳评估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军鲍涵江玉陈洪波钱征寒李榕东于子鳌张莞莅张莹王丹胡妮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