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15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与系统,其装置包括:缸体;缸体包括:主压力模块、第一副压力模块、高压浓海水进水口、高压海水出水口、低压浓海水出水口与低压海水进水口;主压力模块包括:主腔、主活塞、第一双控阀、第二双控阀与连杆;第一双控阀连接高压浓海水进水口、左腔室与右腔室;第二双控阀连接低压浓海水出水口、左腔室与右腔室;第一副压力模块包括:第一副腔、第一副活塞、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与第三双控阀;第三双控阀连接低压海水进水口、左副腔室与右副腔室;连杆连接主活塞与第一副活塞。本方案通过连杆、主活塞、第一副活塞、第一双控阀和第二双控阀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海水的双程余压能回收,提高回收效率。提高回收效率。提高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与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海水淡化
,尤其涉及一种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水淡化的方法分为热法和膜法,其中膜法的应用较广。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工作时,海水需要被加压到5.8~8.0MPa的高压,而淡化后所得的浓海水余压仍然高达5.0~6.5MPa,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部分高压能量将被浪费,为此可以使用余压能回收装置将这部分能量回收。
[0003]传统的余压能回收装置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离心式和正位移式。其中,正位移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利用高压浓海水直接增压低压海水,回收效率较离心式更高,也因此更受市场的欢迎。但是传统的正位移式余压能回收装置需要并联多个缸体实现流体不同流相的转换,且只能实现单程的余压能回收,使得回收效率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与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正位移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回收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海水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5);所述缸体(5)包括:主压力模块、第一副压力模块、高压浓海水进水口(101)、高压海水出水口(102)、低压浓海水出水口(103)与低压海水进水口(104);所述主压力模块包括:主腔(401)、主活塞(501)、第一双控阀(201)、第二双控阀(202)与连杆(601);所述主活塞(501)沿第一方向可活动设置于所述主腔(401)内,且将所述主腔(401)分为左腔室与右腔室;所述第一双控阀(201)的三个通口分别连接所述高压浓海水进水口(101)、所述左腔室与所述右腔室;所述第二双控阀(202)的三个通口分别连接所述低压浓海水出水口(103)、所述左腔室与所述右腔室;所述第一副压力模块包括:第一副腔(402)、第一副活塞(502)、第一控制阀(301)、第二控制阀(302)与第三双控阀(203);所述第一副活塞(502)沿第一方向可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副腔(402)内,且将所述第一副腔(402)分为左副腔室与右副腔室;所述左副腔室与右副腔室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301)和第二控制阀(302)连接高压海水出水口(102);所述第三双控阀(203)的三个通口分别连接所述低压海水进水口(104)、所述左副腔室与所述右副腔室;所述主腔(401)与所述第一副腔(402)相互隔断设置;所述连杆(601)连接所述主活塞(501)与第一副活塞(502),以使所述主活塞(501)与第一副活塞(502)同步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5)还包括:第二副压力模块;所述第二副压力模块包括:第二副腔(403)、第二副活塞(503)、第三控制阀(303)、第四控制阀(304)与第四双控阀(204);所述第二副活塞(503)沿第一方向可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副腔(403)内,且将所述第二副腔(403)分为第二左副腔室与第二右副腔室;所述第二左副腔室与第二右副腔室分别通过所述第三控制阀(303)和第四控制阀(304)连接高压海水出水口(102);所述第四双控阀(204)的三个通口分别连接所述低压海水进水口(104)、所述第二左副腔室与第二右副腔室;所述主腔(401)与第二副腔(403)相互隔断设置;所述连杆(601)连接所述第二副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远康郭淑婷李晓宁徐青谢玉宝简国松黄锐黄泓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