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机构、卷绕头机构和纺纱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805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卷绕头机构和纺纱设备,夹持机构包括:横梁;第一摇架机构,包括:第一摇架,设于横梁;第一轴,设于第一摇架;第一卡盘,与第一轴连接;第二摇架机构,包括:第二摇架,设于横梁;第二轴,穿设于第二摇架;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轴;第二卡盘,套设于第二轴承;轴套,套设于第二轴,与第二摇架连接,轴套与第二轴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轴套移动;手柄,可转动地设于轴套,手柄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手柄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远离第一卡盘,以增大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手柄由第二工位转动至第一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靠近第一卡盘,以减小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距。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机构、卷绕头机构和纺纱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持机构、一种卷绕头机构和一种纺纱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工和设备。而当下随着各种生产成本的提高,尤其是用工和用地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纺织厂陆续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体积更紧凑、更易操作维护的纺织设备。
[0003]相关技术中,纺纱设备的两个卡盘的间距固定,不便于拆装纱筒。另外,夹持机构的结构不够紧凑,集成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机构。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夹持机构的卷绕头机构。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卷绕头机构的纺纱设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包括:横梁;第一摇架机构,包括:第一摇架,可转动地设于横梁;第一轴,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摇架;第一卡盘,与第一轴连接,第一卡盘与第一轴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第二摇架机构,包括:第二摇架,可转动地设于横梁;第二轴,穿设于第二摇架,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第二摇架移动;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轴;第二卡盘,套设于第二轴承,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用于夹持纱筒;轴套,套设于第二轴,轴套与第二摇架连接,轴套与第二摇架相对固定,轴套与第二轴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轴套移动;手柄,可转动地设于轴套,手柄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手柄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远离第一卡盘,以增大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手柄由第二工位转动至第一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靠近第一卡盘,以减小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夹持机构的技术方案,两个卡盘可以相对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纱筒进行拆装。另外,夹持机构结构紧凑,集成度高,能够满足超小锭距的要求。
[0009]具体而言,夹持机构包括横梁、第一摇架机构和第二摇架机构。具体地,第一摇架机构可转动地设于横梁,即第一摇架机构能够相对横梁转动。第二摇架机构可转动地设于横梁,即第二摇架机构能够相对横梁转动。
[0010]进一步地,第一摇架机构包括第一摇架、第一轴和第一卡盘。具体地,第一摇架可转动地设于横梁,即第一摇架能够相对横梁转动。进一步地,第一轴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摇架,即第一轴能够相对第一摇架转动。可选地,第一轴为主动轴。可选地,第一摇架设有第一轴承室。第一摇架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于第一轴承室内。第一轴穿设于第一轴承。第一轴通过第一轴承相对第一摇架转动。可选地,第一轴承包括内圈层、滚珠层和外圈
层。外圈层套设于内圈层,且滚珠层设于外圈层与内圈层之间。外圈层与内圈层通过滚珠层能够相对转动。外圈层的外壁与第一轴承室的内壁相抵;内圈层的内壁与第一轴的周向侧壁相抵。
[0011]进一步地,第一卡盘与第一轴连接。可选地,第一卡盘与第一轴通过键槽或铣扁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对第一卡盘进行拆装,有利于维护或更换。可选地,纱筒与第一卡盘相抵或可拆卸连接。可选地,第一卡盘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第一轴移动。
[0012]进一步地,第二摇架机构包括第二摇架、第二轴、第二轴承、第二卡盘、轴套和手柄。具体地,第二摇架可转动地设于横梁,即第二摇架能够相对横梁转动。进一步地,第二轴穿设于第二摇架。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第二摇架移动。进一步地,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轴。第二卡盘套设于第二轴承。第二卡盘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二轴相连。可选地,第二卡盘设有第二轴承室。第二轴承设于第二轴承室内。可选地,第二轴承包括内圈层、滚珠层和外圈层。外圈层套设于内圈层,且滚珠层设于外圈层与内圈层之间。外圈层与内圈层通过滚珠层能够相对转动。外圈层的外壁与第二轴承室的内壁相抵;内圈层的内壁与第二轴的周向侧壁相抵。可选地,纱筒与第一卡盘相抵或可拆卸连接。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用于夹持纱筒。第二轴在相对第二摇架进行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卡盘相对第二摇架移动。可选地,第二卡盘与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进行小范围调整,以改变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的间距。
[0013]进一步地,轴套套设于第二轴。轴套与第二摇架连接。轴套与第二摇架相对固定。轴套与第二轴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轴套移动。通过设置轴套,能够限制第二轴与轴套在周向上相对转动,第二轴仅可以在轴向上相对轴套移动。
[0014]进一步地,手柄可转动地设于轴套,即手柄能够相对轴套转动。手柄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手柄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或者由第二工位转动至第一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相对轴套以及第二摇架移动。第二轴在相对第二摇架进行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卡盘相对第二摇架移动,以调整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的间距。可选地,当手柄转动至第一工位时,第二轴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最小;当手柄转动至第二工位时,第二轴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此时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最大。手柄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远离第一卡盘,以增大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手柄由第二工位转动至第一工位的过程中,第二轴靠近第一卡盘,以减小第二卡盘与第一卡盘的间距。
[0015]本专利技术限定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卡盘可以相对移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纱筒进行拆装。另外,夹持机构结构紧凑,集成度高,能够满足超小锭距的要求。
[0016]可选地,改变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的间距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第一卡盘在轴向上相对第一轴移动,以调整两个卡盘的间距;第二种:第二卡盘与第二轴能够在轴向上进行小范围调整,以改变第一卡盘与第二卡盘的间距;第三种:将手柄由第一工位转动至第二工位,或者由第二工位转动至第一工位,以调整两个卡盘的间距。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轴套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轴套的轴线方向一致,夹持机构还包括:拨杆,设于第二轴,拨杆与第二轴相对固定,至少部分拨杆通过第一滑槽伸出轴套外,拨杆能够沿第一滑槽相对轴套移动。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夹持机构还包括拨杆。具体地,拨杆设于第二轴,且拨杆与第二轴相对固定。可选地,拨杆与第二轴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有利于维护或更换;或者,拨杆与第二轴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对固定,加工方式简单;又或者,拨杆与第二轴为一体式结构,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力学性能好,连接强度高,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装配效率。进一步地,轴套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轴套的轴线方向一致。至少部分拨杆通过第一滑槽伸出轴套外。换言之,在拨杆中,至少存在一部分能够通过第一滑槽伸出轴套外。拨杆能够沿第一滑槽相对轴套移动。通过拨杆与第一滑槽的相互配合,能够限制第二轴与轴套在周向上相对转动,第二轴仅可以在轴向上相对轴套移动。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手柄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腔壁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10);第一摇架机构(120),包括:第一摇架(12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横梁(110);第一轴(1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摇架(121);第一卡盘(123),与所述第一轴(122)连接,所述第一卡盘(123)与所述第一轴(122)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第二摇架机构(130),包括:第二摇架(13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横梁(110);第二轴(132),穿设于所述第二摇架(131),所述第二轴(132)能够在轴向上相对所述第二摇架(131)移动;第二轴承(138),套设于所述第二轴(132);第二卡盘(133),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138),所述第二卡盘(133)与所述第一卡盘(123)用于夹持纱筒(210);轴套(134),套设于所述第二轴(132),所述轴套(134)与所述第二摇架(131)连接,所述轴套(134)与所述第二摇架(131)相对固定,所述轴套(134)与所述第二轴(132)在周向上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轴(132)能够在轴向上相对所述轴套(134)移动;手柄(135),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轴套(134),所述手柄(135)具有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手柄(135)由所述第一工位转动至所述第二工位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轴(132)远离所述第一卡盘(123),以增大所述第二卡盘(133)与所述第一卡盘(123)的间距;所述手柄(135)由所述第二工位转动至所述第一工位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轴(132)靠近所述第一卡盘(123),以减小所述第二卡盘(133)与所述第一卡盘(123)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34)的周向侧壁设有第一滑槽(1341),所述第一滑槽(134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轴套(134)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拨杆(136),设于所述第二轴(132),所述拨杆(136)与所述第二轴(132)相对固定,至少部分所述拨杆(136)通过所述第一滑槽(1341)伸出所述轴套(134)外,所述拨杆(136)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槽(1341)相对所述轴套(134)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5)设有安装腔(1351),所述安装腔(1351)的腔壁设有第二滑槽(1352),所述第二滑槽(1352)为螺旋槽,至少部分所述拨杆(136)设于所述第二滑槽(1352)内,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弹性件(137),设于所述安装腔(1351)内,所述弹性件(137)的一端与所述安装腔(1351)的腔壁相抵或相连,所述弹性件(13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132)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132)包括相连的第三段(1321)和第四段(1322),所述第三段(1321)和所述第四段(1322)组成台阶结构,所述第三段(132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四段(1322)的径向尺寸,所述拨杆(136)设于所述第三段(1321),所述第二轴承(138)套设于所述第四段(13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奇陈刚何震球姚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和利时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