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和牵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04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和牵拉装置,具体为:于盖梁上方布设预制梁,于同幅桥面的预制梁顶端分三段浇筑桥面板,在浇筑悬挑桥面板时,以先浇筑成型的桥面板为支撑牵拉浇筑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浇筑成型第一段桥面板,将已经浇筑完工的第一段桥面板作为后续浇筑作业平台和支撑平台,施工第二段桥面板和第三段桥面板时,以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牵拉浇筑模板,从而不必以地面为支撑搭设支撑架,使得悬空、悬臂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不必受施工区域地形和桥梁高度的限制,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也减少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施工成本。也减少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和牵拉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和牵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主要包括预制梁安装和桥面板浇筑施工,具体为:将提前在工厂内加工好的预制梁吊装于浇筑好的盖梁上,并且于相邻两根预制梁之间留有浇筑缝,桥面施工时,在浇筑缝内搭设浇筑模板并于预制梁顶端浇筑混凝土桥面板,从而将多根预制梁连接为一个整体。
[0003]传统桥梁中大部分桥面板均与预制梁端部齐平,但还是存在部分悬挑、悬空式桥面板,即桥面板端头悬挑、悬空在预制梁外侧;在浇筑该类悬挑、悬空式桥面板,一般是以地面为支撑,搭设用于支撑工作平台和浇筑模板的支撑架。
[0004]现有技术中这种在地面上搭建支撑架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施工区域地形起伏不是太大,并且桥梁高度偏低的情况,但当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桥梁高度超过100米时,直接在地面上搭建支撑架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在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桥梁高度较高的情况下浇筑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本申请提供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和牵拉装置。
[0006]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于盖梁上方布设预制梁,并以桥面中央分隔带为界将桥面分为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设同幅桥面上的预制梁总数为n,靠近桥面中央分隔带的预制梁为第一根预制梁,远离桥面中央分隔带的预制梁为第n根预制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于相邻两根预制梁之间的浇筑缝内安装底模板,然后在桥面中央分隔带两侧的预制梁和底模板上分别浇筑成型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上的第一段桥面板,第一段桥面板成型搭设于第m根预制梁至第n根预制梁的顶端,1≤m<n;S2:于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相互远离一侧的悬挑处设置浇筑模板,并以浇筑好的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安装用于牵拉浇筑模板的牵拉装置,然后在浇筑模板和第n根预制梁上分别浇筑成型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上的第二段桥面板;S3:于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相互靠近一侧的悬挑处设置浇筑模板,并以桥面中央分隔带两侧的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安装用于牵拉浇筑模板的牵拉装置,然后在桥面中央分隔带两侧的预制梁和浇筑模板上分别浇筑成型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上的第三段桥面板,第三段桥面板成型搭设于第一根预制梁至第m根预制梁的顶端;所述S2和所述S3无先后次序之分,或所述S2和所述S3同时进行。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同幅桥面上的混凝土桥面板分为三段浇筑成型,先浇筑成型第一段桥面板,将已经浇筑完工的第一段桥面板作为后续浇筑作业平台和支撑平台,在施工第二段桥面板和第三段桥面板时,以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牵拉用于浇筑悬挑桥面的浇筑模板,而不必以地面为支撑搭设支撑架,从而使得悬空、悬臂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不必受施工区域地形和桥梁高度的限制,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也减少了施工成本。
[000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S1包括:S11:将底模板设置于浇筑缝内,并将底模板的外露钢筋与预制梁的外露钢筋焊接;S12:安装钢筋;S13:浇筑混凝土。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模板上的外露钢筋与预制梁上的外露钢筋焊接在一起,底模板与预制梁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底模板成为桥面板的永久支撑结构,以提高桥面的整体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桥面板的承载力。
[00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S2包括:S21:以与浇筑模板处于同幅桥面上的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安装牵拉装置,于浇筑模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铰接点和第一牵拉点,第一牵拉点靠近桥面中央分隔带设置,将牵拉装置的牵拉梁分别与第一铰接点、第一牵拉点连接;S22:分别调节牵拉装置的牵拉梁与第一铰接点、第一牵拉点的垂直距离;S23:安装钢筋;S24:浇筑混凝土;S25:拆除浇筑模板;S26:移动牵拉装置和浇筑模板至下一施工位,重复S21

S25,直至施工完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牵拉装置搭设于与浇筑模板处于同幅桥面上的第一段桥面板上,从而缩短牵拉装置与浇筑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在节约牵拉装置生产成本的同时,为施工腾出更多的作业空间;将牵拉装置分别与浇筑模板上的第一牵拉点、第一铰接点连接,通过调节牵拉装置的牵拉梁与第一牵拉点、第一铰接点的垂直距离,来调节浇筑模板的标高和坡度,从而满足悬挑桥面板的施工要求,提高悬挑桥面板的施工质量。
[00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S25包括:S251:将牵拉装置与第一牵拉点断开;S252:于浇筑模板的底端设置第二牵拉点,第二牵拉点位于浇筑模板远离第一铰接点的一端,通过第二牵拉点下拉浇筑模板,使浇筑模板绕第一铰接点向下旋转并与浇筑好的第二段桥面板脱离。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浇筑模板底端设置第二牵拉点,在拆模时,当浇筑模板与浇筑成型的第二段桥面板发生粘连,浇筑模板不能凭借自身重力下落并与混凝土分离时,可通过第二牵拉点下拉浇筑模板,使浇筑模板绕第一铰接点向下旋转并与浇筑好的第二段桥面板脱离。
[00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S3包括:S31:以桥面中央分隔带两侧的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安装牵拉装置,于浇筑模板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二铰接点和第三牵拉点,第二铰接点靠近桥面中央分隔带设置,将牵
拉装置的牵拉梁分别与第二铰接点、第三牵拉点连接,使浇筑模板吊设于桥面悬挑宽度较小的一侧;S32:分别调节牵拉装置的牵拉梁与第二铰接点、第三牵拉点的垂直距离;S33:安装钢筋;S34:于桥面中央分隔带一侧的预制梁和浇筑模板上浇筑成型桥面悬挑宽度较小的第三段桥面板;S35:将牵拉装置与第三牵拉点断开,使浇筑模板与已浇筑好的第三段桥面板脱离并绕第二铰接点旋转至桥面中央分隔带的另一侧,再将牵拉装置与第三牵拉点连接;S36:分别调节牵拉装置的牵拉梁与第二铰接点、第三牵拉点的垂直距离;S37:安装钢筋;S38:于桥面中央分隔带另一侧的预制梁和浇筑模板上浇筑成型桥面悬挑宽度较大的第三段桥面板;S39:拆除浇筑模板,并移动牵拉装置和浇筑模板至下一施工位,重复S31

S38,直至施工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桥面中央分隔带两侧的第一段桥面板为支撑搭设牵拉装置,牵拉装置所受到的作用力被分担给两侧的第一段桥面板,从而提高牵拉装置的稳定性;通过调节牵拉装置的牵拉梁与第二铰接点、第三牵拉点之间的垂直距离,来分别调节浇筑模板相对两端的高度,以此实现浇筑模板标高和坡度的调节,使浇筑成型的桥面板满足施工要求;在浇筑完桥面中央分隔带一侧的第三段桥面板后,可将浇筑模板绕第二铰接点旋转至桥面中央分隔带的另一侧,作为桥面中央分隔带另一侧的第三段桥面板所用的底模,从而提高浇筑模板的利用率,并且在不移动牵拉装置的前提下,能够在同一段桥面上依次浇筑完成桥面中央分隔带两侧的第三段桥面板,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桥面板的浇筑效率。
[0016]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牵拉装置,其用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盖梁上方布设预制梁(1),并以桥面中央分隔带(9)为界将桥面分为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设同幅桥面上的预制梁(1)总数为n,靠近桥面中央分隔带(9)的预制梁(1)为第一根预制梁,远离桥面中央分隔带(9)的预制梁(1)为第n根预制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于相邻两根预制梁(1)之间的浇筑缝(11)内安装底模板(2),然后在桥面中央分隔带(9)两侧的预制梁(1)和底模板(2)上分别浇筑成型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上的第一段桥面板(4),第一段桥面板(4)成型搭设于第m根预制梁至第n根预制梁的顶端,1≤m<n;S2:于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相互远离一侧的悬挑处设置浇筑模板(3),并以浇筑好的第一段桥面板(4)为支撑安装用于牵拉浇筑模板(3)的牵拉装置,然后在浇筑模板(3)和第n根预制梁上分别浇筑成型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上的第二段桥面板(5);S3:于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相互靠近一侧的悬挑处设置浇筑模板(3),并以桥面中央分隔带(9)两侧的第一段桥面板(4)为支撑安装用于牵拉浇筑模板(3)的牵拉装置,然后在桥面中央分隔带(9)两侧的预制梁(1)和浇筑模板(3)上分别浇筑成型左幅桥面和右幅桥面上的第三段桥面板(6),第三段桥面板(6)成型搭设于第一根预制梁至第m根预制梁的顶端;所述S2和所述S3无先后次序之分,或所述S2和所述S3同时进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S11:将底模板(2)设置于浇筑缝(11)内,并将底模板(2)的外露钢筋与预制梁(1)的外露钢筋焊接;S12:安装钢筋;S13:浇筑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S21:以与浇筑模板(3)处于同幅桥面上的第一段桥面板(4)为支撑安装牵拉装置,于浇筑模板(3)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铰接点和第一牵拉点,第一牵拉点靠近桥面中央分隔带(9)设置,将牵拉装置的牵拉梁(72)分别与第一铰接点、第一牵拉点连接;S22:分别调节牵拉装置的牵拉梁(72)与第一铰接点、第一牵拉点的垂直距离;S23:安装钢筋;S24:浇筑混凝土;S25:拆除浇筑模板(3);S26:移动牵拉装置和浇筑模板(3)至下一施工位,重复S21

S25,直至施工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5包括:S251:将牵拉装置与第一牵拉点断开;S252:于浇筑模板(3)的底端设置第二牵拉点,第二牵拉点位于浇筑模板(3)远离第一铰接点的一端,通过第二牵拉点下拉浇筑模板(3),使浇筑模板(3)绕第一铰接点向下旋转并与浇筑好的第二段桥面板(5)脱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悬臂的混凝土桥面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聂宁张富杰刘峰峰朱小金张齐东王鹏陈煌孙志武伏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