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99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涉及建筑工程相关领域,包括横梁主体,所述横梁主体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固定安装在支撑结构钢顶部,通过设置60夹角的衔接钢将槽钢固定焊接在横钢体中心侧,并通过衔接钢为横钢体和槽钢之间形成三角的稳定形状,同时也利用槽钢为横钢体提供增加强度,避免因横钢体长度过长而容易出现强度下降的现象,通过设置扭力给蜗杆而使其与蜗轮和双向螺杆进行传动,双向螺杆带动夹持钢体位移夹持住千斤顶顶部顶针,而后通过千斤顶进行顶起,并通过旋动第一高强度螺杆进行高度精量调节,以便于提高调节效果。以便于提高调节效果。以便于提高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承重梁是承受电梯轿厢、对重和其他设备重量的承重钢梁,它承受了电梯的全部静载和动载,一般固定在电梯井道最上端的机房土建承重梁上,所用的材料是槽钢或工字钢;采用上臵式传动方式的电梯承重梁设在机房。
[0003]现有的承重梁的横钢大多因长度过长而导致其容易出现变形现象,部分钢结构则采用分段式的横钢进行拼接而规避前述问题,但过多的拼接结构导致横梁整体强度较差的同时,横梁在生产拼装过程中步骤较为繁杂,现有技术在承重件调节过程中,由于常规加载千斤顶的油缸受供油速度限制,形程较难进行高效调节,引起梁端起顶力损失较大,严重影响多点联合称重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包括横梁主体(1),所述横梁主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调节件(2),所述调节件(2)固定安装在支撑结构钢(3)顶部,所述支撑结构钢(3)底部通过螺栓件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横梁主体(1)包括:横钢体(11),所述支撑结构钢(3)上方设有横钢体(11);衔接钢(12),所述横钢体(11)侧边焊接固定有衔接钢(12);槽钢(13),所述衔接钢(12)焊接固定在槽钢(13)外表面处;三角梁(14),所述横钢体(11)通过螺栓件固定安装在三角梁(14)的右端;销柱(15),所述三角梁(14)内侧壁焊接固定有销柱(15);补偿件(16),所述槽钢(13)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补偿件(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钢体(11)侧边的衔接钢(12)呈60度角交错分布,且横钢体(11)前端螺栓安装有用于衔接用的钢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件(16)包括:圆板座(161),所述槽钢(13)内底部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圆板座(161)的顶板;特质螺筒(162),所述圆板座(161)底板底侧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有特质螺筒(162);第一高强度螺杆(163),所述特质螺筒(162)内部螺纹安装有第一高强度螺杆(163);限位柱体(164),所述圆板座(161)底板的底部中侧焊接固定有限位柱体(16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件(16)还包括:夹持钢体(165),所述限位柱体(164)前后两侧内槽滑动设置有夹持钢体(165);双向螺杆(166),所述夹持钢体(165)螺槽内部螺纹安装有双向螺杆(166);蜗轮(167),所述双向螺杆(166)中侧杆体插接固定有蜗轮(167);蜗杆(168),所述蜗轮(167)顶部螺纹安装有蜗杆(168);千斤顶(169),所述限位柱体(164)内槽滑动安装有千斤顶(169)。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洁舒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亚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