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927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检测人体成分的分析仪本体,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手部测试电极,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脚部测试电极,所述分析仪本体位于手部测试电极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结构,可通过向防护结构内放置保鲜膜的方式,在受检人员与装置之间形成一层阻隔,从而避免受检人员皮肤与装置直接接触,可撕拉粘连的设计,便于对使用后的保鲜膜进行丢弃处理,另外,驱动结构的设计,使得脚部测试电极的高度可调节,从而适配不同身高的受检人员,辅助受检人员进行检测,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使用便捷。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人体成分分析仪是一种可以快速测量人体成分组成并对受试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的仪器,不是诊断特定疾病的仪器,可以精准测量身高、体重、体型指数、脂肪率以及脂肪含量、血压、基础代谢率,对人体的基本参数进行全面分析测量,人体成分组成能够客观、量化地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体液平衡状况,可对人体营养状况和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0003]现在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是:
[0004]对比文件CN213129456U公开了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底座,设有至少两个脚底测试电极;主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手部测试电极;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至少两个脚底测试电极的外侧设有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至少包括朝向所述脚底测试电极设置的至少一个喷头。上述人体成分分析仪,将消毒装置设置在底座的侧边,位于脚底测试电极的外侧,无需设置专门的消毒装置,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又增加了功能性,在具备对人体成分测试的同时还具有消毒功能,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受试者的身体健康。”[0005]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清洁辊不便于更换,因此清洁后继续使用,会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不利于使用,同时装置为固定结构,不便于调节,因此,无法适配不同身高的人群,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上述技术方案中,清洁辊不便于更换,因此清洁后继续使用,会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不利于使用,同时装置为固定结构,不便于调节,因此,无法适配不同身高的人群,存在缺陷。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用于检测人体成分的分析仪本体,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外侧设置有手部测试电极,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底端一侧安装有脚部测试电极,所述分析仪本体位于手部测试电极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分析仪本体的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端内壁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与脚部测试电极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分析仪本体远离液压杆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分析仪本体位于脚部测试电极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分析仪本体相邻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分析仪本体远离滑槽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脚部测试电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玻璃侧板。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脚部测试电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横杆,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横杆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本机械结构的设计,可通过向防护结构内放
置保鲜膜的方式,在受检人员与装置之间形成一层阻隔,从而避免受检人员皮肤与装置直接接触,可撕拉粘连的设计,便于对使用后的保鲜膜进行丢弃处理。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另外一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活动触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和螺杆均通过安装槽固定连接在分析仪本体内,所述横杆与活动槽活动触接。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两个连接板分别与螺杆以及滑竿连接,可辅助连接板实现对脚部测试电极高度的调节。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分析仪本体的一侧相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两个锥形齿轮可对电机的转动方向进行改变,使得电机可以驱动螺杆进行转动。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分析仪本体相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盒。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放置盒为保鲜膜提供了位置存放的空间,使得保鲜膜可放置在其内部。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放置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翻板,所述放置盒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锯齿条。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翻板可对保鲜膜位置进行阻隔,同时,利于保鲜膜延展至锯齿条处进行分割。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9]本专利技术中,可通过向防护结构内放置保鲜膜的方式,在受检人员与装置之间形成一层阻隔,从而避免受检人员皮肤与装置直接接触,可撕拉粘连的设计,便于对使用后的保鲜膜进行丢弃处理,另外,驱动结构的设计,使得脚部测试电极的高度可调节,从而适配不同身高的受检人员,辅助受检人员进行检测,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液压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的驱动结构安装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分析仪本体;2、手部测试电极;3、显示屏;4、脚部测试电极;5、驱动结构;6、防护结构;7、凹槽;8、液压杆;9、安装槽;10、滑槽;11、活动槽;12、玻璃侧板;
[0026]51、连接板;52、横杆;53、滑块;54、滑杆;55、螺杆;56、第一锥形齿轮;57、第二锥形齿轮;58、电机;59、保护壳;
[0027]61、支撑板;62、放置盒;63、翻板;64、锯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用于检测人体成分的分析仪本体1,分析仪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手部测试电极2,分析仪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屏3,分析仪本体1的底端一侧安装有脚部测试电极4,分析仪本体1位于手部测试电极2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结构5,分析仪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底端内壁安装有液压杆8,液压杆8与脚部测试电极4的底端相连接,分析仪本体1远离液压杆8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6,分析仪本体1位于脚部测试电极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9,分析仪本体1相邻安装槽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0,分析仪本体1远离滑槽10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11,脚部测试电极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玻璃侧板12,具体来说,使用时,首先将保鲜膜放置放置盒62内,随后拉伸保鲜膜,使其一端通过翻板63移出至脚部测试电极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用于检测人体成分的分析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仪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手部测试电极(2),所述分析仪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有显示屏(3),所述分析仪本体(1)的底端一侧安装有脚部测试电极(4),所述分析仪本体(1)位于手部测试电极(2)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结构(5),所述分析仪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底端内壁安装有液压杆(8),所述液压杆(8)与脚部测试电极(4)的底端相连接,所述分析仪本体(1)远离液压杆(8)的一侧设置有防护结构(6),所述分析仪本体(1)位于脚部测试电极(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9),所述分析仪本体(1)相邻安装槽(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0),所述分析仪本体(1)远离滑槽(10)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11),所述脚部测试电极(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玻璃侧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5)包括连接板(51),所述连接板(51)与脚部测试电极(4)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51)的一侧设置有横杆(52),两个所述连接板(51)通过横杆(52)相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板(51)的一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挥李振雨吴少帅李凯江刘为然周丽张巧娜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神威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