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87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橡胶绝缘护套,缆芯包括导线、液冷管、接地导线和多根信号线;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一PU塑料管,第一PU塑料管设于导体外用于密封第一导体;所述液冷管有两个,分列布置在导线两侧,一个为进液管,一个为出液管;所述接地导线布置在导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布置在导线的另一侧;导体为液态金属,填充在所述第一PU塑料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高电缆的散热速率,增加电缆的柔韧度,降低电缆的火灾安全隐患,提高电缆的日常使用方便性。常使用方便性。常使用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新能源技术得到快速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普及,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要求也越来越高,相比于燃油汽车的加油方式,充电速度与发热量成为了限制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充电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电缆发热,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且目前的大功率充电电缆比较笨重,不便于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电缆发热、比较笨重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旨在提高电缆的散热速率,增加电缆的柔韧度,降低电缆的火灾安全隐患,提高电缆的日常使用方便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所述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橡胶绝缘护套,缆芯包括导线、液冷管、接地导线和多根信号线;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体和第一PU塑料管,第一PU塑料管设于第一导体外用于密封第一导体;所述液冷管有两个,分列布置在导线两侧,一个为进液管,一个为出液管;所述接地导线布置在导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布置在导线的另一侧;
[0005]所述第一导体为液态金属,填充在所述第一PU塑料管内,作为电能传输与散热介质。
[0006]进一步地说,所述导线有两根,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导体有两个,包括一正导体和一负导体,两第一导体均由所述第一PU塑料管包裹构成所述的两根导线。
[0007]进一步地说,所述液冷管由第二PU塑料管和冷却液道组成,所述冷却液道内填充有绝缘油,用以对所述电缆进行冷却。
[0008]进一步地说,所述液冷管由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并形成冷却回路。
[0009]进一步地说,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与集成在充电桩内的液泵连通,进液管和出液管内填充冷却液,冷却液的循环流动由液泵进行泵送。
[0010]进一步地说,所述接地导线包括第二导体以及包裹在第二导体外部的绝缘PVC层。
[0011]进一步地说,所述信号线有多根,布置于所述接地导线的另一侧,且按根数平均分列于所述液冷管两侧。
[0012]进一步地说,所述橡胶绝缘护套为无卤阻燃TPU护套或TPE护套。
[0013]进一步地说,所述液态金属为镓、镓基合金、铋、铋基合金、铟、铟基合金、铟锡合金、铋铟锡合金、镓锡合金和镓铟锡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0014]或者所述液态金属为以镓、铋、铟为基本金属制备得到的其他合金或者复合高热导的液态金属复合材料。
[0015]所述液态金属常温为液态,具有低熔点高沸点,高导热率,高流动性等特点。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包括液态金属缆芯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橡胶绝缘护套,缆芯包括导线、液冷管、接地导线和多根信号线。由于导线的导体采用导热率高的液态金属,同时液态金属本身能够作为导体传输电能,因此本技术利用液态金属作为导体传导电流的同时进行热量的交换,可有效减小电缆直径,提升电缆使用方便性,且电缆内部存在两液冷管,通过向进液管注入绝缘油,再由出液管排出形成冷却回路,进一步降低电缆温度,提升电缆安全性。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0020]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0021]导线1、第一导体11、第一PU塑料管12、液冷管2、冷却液道21、第二PU塑料管22、接地导线3、绝缘PVC层31、第二导体32、信号线4、橡胶绝缘护套5、空腔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0023]实施例: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如图1所示,所述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橡胶绝缘护套5,缆芯包括导线1、液冷管2、接地导线3和多根信号线4;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体11和第一PU塑料管12,第一PU塑料管12设于第一导体11外用于密封第一导体11;所述液冷管2有两个,分列布置在导线两侧,一个为进液管,一个为出液管;所述接地导线3布置在导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4布置在导线的另一侧;
[0024]所述第一导体11为液态金属,填充在所述第一PU塑料管12内,作为电能传输与散热介质。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有两根,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导体有两个,包括一正导体和一负导体,两第一导体均由所述第一PU塑料管包裹构成所述的两根导线。
[0026]所述液冷管2由第二PU塑料管22和冷却液道21组成,所述冷却液道21内填充有绝缘油,用以对所述电缆进行冷却。
[0027]所述液冷管由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并形成冷却回路。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与集成在充电桩内的液泵连通,进液管和出液
管内填充冷却液,冷却液的循环流动由液泵进行泵送。
[0029]所述接地导线3包括第二导体32以及包裹在第二导体32外部的绝缘PVC层31。
[0030]所述信号线4有多根,布置于所述接地导线3的另一侧,且按根数平均分列于所述液冷管2两侧。
[0031]所述橡胶绝缘护套5为无卤阻燃TPU护套或TPE护套。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态金属为镓、镓基合金、铋、铋基合金、铟、铟基合金、铟锡合金、铋铟锡合金、镓锡合金和镓铟锡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0033]或者所述液态金属为以镓、铋、铟为基本金属制备得到的其他合金或者复合高热导的液态金属复合材料。
[0034]所述液态金属常温为液态,具有低熔点高沸点,高导热率,高流动性等特点。
[0035]本实施例中提出的线缆,由于导线的导体采用导热率高的液态金属,同时液态金属本身能够作为导体传输电能,因此本技术利用液态金属作为导体传导电流的同时进行热量的交换,可有效减小电缆直径,提升电缆使用方便性,且电缆内部存在两液冷管,通过向进液管注入绝缘油,再由出液管排出形成冷却回路,进一步降低电缆温度,提升电缆安全性。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裹在缆芯外部的橡胶绝缘护套(5),缆芯包括导线(1)、液冷管(2)、接地导线(3)和多根信号线(4);所述导线包括第一导体(11)和第一PU塑料管(12),第一PU塑料管(12)设于第一导体(11)外用于密封第一导体(11);所述液冷管(2)有两个,分列布置在导线两侧,一个为进液管,一个为出液管;所述接地导线(3)布置在导线的一侧;所述信号线(4)布置在导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导体(11)为液态金属,填充在所述第一PU塑料管(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有两根,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第一导体有两个,包括一正导体和一负导体,两第一导体均由所述第一PU塑料管包裹构成所述的两根导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能传输与散热一体化的液态金属柔性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2)由第二PU塑料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红张俊张伟强盛磊王良艳
申请(专利权)人:空间液态金属科技发展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