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56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正面内部和背面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幕墙板和内幕墙板,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十字架,且两个十字架分别位于外幕墙板的后侧和内幕墙板的前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框架内设置安装板和橡胶层,使之与内幕墙板和外幕墙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同时在框架内设置十字架,十字架之间设置圆杆,圆杆上滑动连接环形块,环形块与橡胶层中部连接,这样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和内部空气排出,从而便于在无风情况下实现内外幕墙板之间的空气转换,这样不仅提高换气效率,而且避免使用过多的设备,实现节能降噪。实现节能降噪。实现节能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幕墙
,尤其是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双层幕墙又称热通道幕墙、呼吸式幕墙、通风式幕墙、节能幕墙等,其由内外两层立面构造组成,形成一个室内外之间的空气缓冲层,其下部有进风口,上部有排风口,可控制空气在其间流动状态,随着科学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建筑对幕墙的要求越来越高,幕墙的通风性和传热性也更受重视。
[0003]双层幕墙功能上基本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类型,外循环式双层幕墙夏季开启上下通风口,进行自然排风降温,冬季关闭上下通风口,利用太阳辐射热经开启的门或窗进入室内,减少室内热能的损失,外循环式双层幕墙仅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在无风情况下其换气效率低,散热性能较差;而内循环式双层幕墙利用中央空调系统等机械通风手段,使空气从楼板或地下的风口进入通道,经上部排风口进入顶棚流动,内循环式双层幕墙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机械设备和光电控制系统,使得机械设备的安装检修困难,技术要求和生产成本较大,且机械运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能耗损失,节能环保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外循环式双层幕墙,在无风情况下换气效率低,同时采用内循环式双层幕墙通常需要设置多个机械设备和光电控制系统,检修困难,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能耗损失,节能环保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正面内部和背面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幕墙板和内幕墙板,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十字架,且两个十字架分别位于外幕墙板的后侧和内幕墙板的前侧,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位于两个十字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截面呈回字型,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层,两个所述十字架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的两侧与内幕墙板和外幕墙板分别围合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正面下端和正面上端分别开设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前侧内部和排气通道的前端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进气口,所述排气通道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排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内部和排气口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延伸至第一空腔的下方和第一空腔的上方,所述进气通道的延伸端靠近后侧十字架的前侧,所述排气通道的延伸端靠
近安装板的后侧。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口位于进气通道的延伸端并与第一空腔相连通,另外一个所述进气口位于前十字架后侧并与第二空腔相连通。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排气通道的延伸端并与第一空腔相连通,另外一个所述排气口与另外一个进气口相对设置,且另外一个排气口与第二空腔相连通。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层为硫化橡胶,所述橡胶层的中部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十字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贯穿圆孔,所述圆杆的中部并与圆孔相对应的位置滑动套设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外侧与圆孔的内侧固定连接。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分别开设在后侧十字架横向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容纳槽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开设有矩形孔,后侧所述十字架的顶端内部开设有充气道,且充气道与矩形孔相连通,所述充气道的顶端与外部气源相连通,所述矩形孔靠近容纳槽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矩形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矩形柱,两个所述矩形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位于同侧的容纳槽的内部,两个所述矩形柱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容纳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矩形柱相互靠近的一端不接触。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柱靠近复位弹簧一端的正面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内部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铰接座的一端与环形块的后端相铰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框架内设置安装板和橡胶层,使之与内幕墙板和外幕墙板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同时在框架内设置十字架,十字架之间设置圆杆,圆杆上滑动连接环形块,环形块与橡胶层中部连接,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通过外部气源向充气道内充气,使两个矩形柱反向运动并通过连接杆带动环形块运动,这样环形块前后运动时能够带动橡胶层的中部进行往复拉伸,从而使橡胶层改变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气压,在气压的作用下使进气口和排气口内的单向阀交替打开和闭合,这样便于外界空气进入和内部空气排出,从而便于在无风情况下实现内外幕墙板之间的空气转换,这样不仅提高换气效率,而且避免使用过多的设备,实现节能降噪。
[0018]本专利技术中当外部有气流时,只需通过外部气源向充气道内充气,使环形块处于圆杆的中间,此时橡胶层相对环形块趋于垂直状态,并保持该状态,两个进气口内的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两个排气口内的单向阀也处于打开状态,这样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的空气能够与外界空气进行流通,使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进行自然通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未安装内幕墙板时,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左侧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未安装内外幕墙板时,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后侧十字架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图4中A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框架;101、进气通道;102、排气通道;103、过滤板;104、进气口;105、排气口;2、外幕墙板;201、内幕墙板;3、十字架;301、容纳槽;302、矩形孔;303、充气道;4、安装板;401、橡胶层;5、圆杆;501、环形块;6、矩形柱;601、复位弹簧;602、铰接座;603、连接杆;7、第一空腔;701、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请参阅图1

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正面内部和背面内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外幕墙板(2)和内幕墙板(201),所述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十字架(3),且两个十字架(3)分别位于外幕墙板(2)的后侧和内幕墙板(201)的前侧,所述框架(1)的内部并位于两个十字架(3)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且安装板(4)的截面呈回字型,所述安装板(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层(401),两个所述十字架(3)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5),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的两侧与内幕墙板(201)和外幕墙板(2)分别围合成第一空腔(7)和第二空腔(7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正面下端和正面上端分别开设有进气通道(101)和排气通道(102),所述进气通道(101)前侧内部和排气通道(102)的前端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03),所述进气通道(10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进气口(104),所述排气通道(102)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排气口(105),所述进气口(104)的内部和排气口(105)的内部均安装有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101)和排气通道(102)分别延伸至第一空腔(7)的下方和第一空腔(7)的上方,所述进气通道(101)的延伸端靠近后侧十字架(3)的前侧,所述排气通道(102)的延伸端靠近安装板(4)的后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口(104)位于进气通道(101)的延伸端并与第一空腔(7)相连通,另外一个所述进气口(104)位于前十字架(3)后侧并与第二空腔(701)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混合式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子榜李杨邓建超易于威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咏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