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内毒素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755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中内毒素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相制备(2)油相制备(3)聚合(4)碱性水解:白球树脂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5)环氧氯丙烷与羧基反应(6)氯甲基氨化。本申请树脂连接长链末端的氨基功能基团能够与内毒素相结合固定从而将其去除,比表面积可达11.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中内毒素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


技术介绍

[0002]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将患者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达到净化血液、调整体液内微循环的平衡和稳定、缓解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0003]目前常用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材料、吸附树脂和生物医学吸附材料等;其中吸附树脂是指具有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能的树脂吸附剂。吸附树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品种很多,因单体不同和单体上官能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用于血液灌流的吸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以通过对合成单体、合成方法的选择来控制吸附树脂的孔径、结构和比表面积;(2)化学性能稳定,可以进行辐照和高温灭菌;(3)机械性能强,不易脱落颗粒;(4)可重复使用,吸附树脂吸附血液中的毒素后,选择合适的洗脱剂洗脱毒素后可重复使用。
[0004]CN114471485A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血液中外源性毒素的大孔树脂的制备,油相由二乙烯苯、苯乙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液体石蜡、甲苯和过氧化苯甲酰组成;但是其只适用于吸附外源性毒素,对于内毒素吸附选择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树脂对血液内毒素吸附效率低;本申请树脂连接长链末端的氨基功能基团能够与内毒素相结合固定从而将其去除,比表面积可达11.32

/g、氨基含量可达0.6mmol/g、内毒素吸附率可达96.107%。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血液中内毒素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水相制备:将反应容器中加入水升温至45℃后加入PVA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氯化钠搅拌至混合均匀后作为水相;
[0009](2)油相制备: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二乙烯苯、丙烯酸甲酯、甲苯、甲基环己烷和BPO混合均匀作为油相;
[0010](3)聚合: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转速120r/min搅拌至恒定后继续匀速搅拌10min;以5℃/15min的速度升温到75℃,待树脂定型3h后继续以5℃/10min的速度从75℃升温到85℃,保温4h,继续以5℃/10min的速度从85℃升温到95℃,保温6h后取出;水洗去树脂表面聚乙烯醇,索氏提取器丙酮提取出致孔剂,水洗烘干得白球树脂;
[0011](4)碱性水解:将步骤(3)制备的白球树脂中加入35%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下升温至95℃,保温12小时后洗出树脂;
[0012]树脂骨架含有的酯基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使酯基水解出羧酸钠功能基团。
[0013](5)环氧氯丙烷与羧基反应:取水解后的烘干的树脂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含有30%环氧氯丙烷的硝基苯溶液,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升温至35℃,搅拌至恒定后再匀速搅拌10分钟,以5℃/15min的速度升温到95℃,保温4小时;
[0014]反应完成后用40%乙醇对树脂进行淋洗,直至洗出液吸光值小于0.1为止,再用纯化水洗去乙醇、烘干。
[0015]树脂上的羧基和环氧氯丙烷的环氧基进行反应形成含有酯基和氯甲基的聚合物。
[0016](6)氯甲基氨化:将步骤(5)烘干后的树脂加入二甲醇缩甲醛中充分溶胀,二甲醇缩甲醛液面高出树脂1cm,溶胀后抽取二甲醇缩甲醛,抽取完二甲醇缩甲醛后加入三甲胺和无水氯化锌并搅拌,升温到40

50℃后保温至氨化反应完成,氨化反应完成后加水冲洗干净,获得氨化吸附树脂。
[0017]水相中每800ml水中加入10

20gPVA、25

35g氯化钠。
[0018]优选的水相中每800ml水中加入15gPVA、30g氯化钠。
[0019]油相中二乙烯苯、丙烯酸甲酯、甲苯、甲基环己烷和BPO的质量比为80

100:8

12:10

20:80

90:1。
[0020]优选的油相中二乙烯苯、丙烯酸甲酯、甲苯、甲基环己烷和BPO的质量比为90:10:15:85:1。
[0021]步骤(3)中油相和水相的质量比为1:4

5。
[0022]优选的油相和水相的质量比为201:845。
[0023]步骤(4)中白球树脂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

4(g/ml)。
[0024]优选的白球树脂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3(g/ml)。
[0025]步骤(5)中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
[0026]步骤(5)中所述树脂、环氧氯丙烷的硝基苯溶液和相转移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20

140:150

170:1。
[0027]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树脂、环氧氯丙烷的硝基苯溶液和相转移催化剂的质量比为40:50:0.3。
[0028]步骤(6)中树脂、三甲胺、氯化锌的质量比为1:1.2:0.5。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0]本专利技术以二乙烯苯作为交联剂,丙烯酸甲酯作为单体在致孔剂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成后对树脂进行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水解后产生一定量的羧基功能基团,利用羧基功能基团与环氧氯丙烷的环氧基进行开环反应。得到一种苯环上存在一定长度分子链的末端含有氯甲基的结构,通过对氯甲基进行氨化,得到一种类似于分子手臂的长链功能基团。树脂连接长链末端的氨基功能基团能够与内毒素相结合固定从而将其去除。
[0031]本申请树脂比表面积可达11.32m2/g、氨基含量可达0.6mmol/g、内毒素吸附率可达96.107%;吸附性能高,特异性吸附好,树脂强度较高不会产生微粒脱落,功能基团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制。
[0033]本申请所用二乙烯苯为95%的二乙烯苯、丙烯酸甲酯为99%的丙烯酸甲酯。
[0034]实施例1
[0035]血液中内毒素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1)水相制备:在2000ml三口瓶中加入800ml水升温到45℃,加入15g的PVA,搅拌20min等PVA完全溶解,加入30g的氯化钠搅拌半小时作为水相。
[0037](2)油相制备:往烧杯中加入90g的二乙烯苯,10g丙烯酸甲酯,15g甲苯,85g甲基环己烷,1g的BPO,超声混匀作为油相。
[0038](3)聚合: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开搅拌控制转速120r/min待搅拌恒定,匀速搅拌10min。以5℃/15min的速度从45℃升温到75℃。待树脂定型3h后继续以5℃/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中内毒素吸附树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相制备:将反应容器中加入水升温至45℃后加入PVA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氯化钠搅拌至混合均匀后作为水相;(2)油相制备: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二乙烯苯、丙烯酸甲酯、甲苯、甲基环己烷和BPO混合均匀作为油相;(3)聚合: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转速120r/min搅拌至恒定后继续匀速搅拌10min;以5℃/15min的速度升温到75℃,待树脂定型3h后继续以5℃/10min的速度从75℃升温到85℃,保温4h,继续以5℃/10min的速度从85℃升温到95℃,保温6h后取出;水洗去树脂表面聚乙烯醇,索氏提取器丙酮提取出致孔剂,水洗烘干得白球树脂;(4)碱性水解:将步骤(3)制备的白球树脂中加入35%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下升温至95℃,保温12小时后洗出树脂;(5)环氧氯丙烷与羧基反应:取水解后的烘干的树脂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含有30%环氧氯丙烷的硝基苯溶液,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升温至35℃,搅拌至恒定后再匀速搅拌10分钟,以5℃/15min的速度升温到95℃,保温4小时;反应完成后用40%乙醇对树脂进行淋洗,直至洗出液吸光值小于0.1为止,再用纯化水洗去乙醇、烘干;(6)氯甲基氨化:将步骤(5)烘干后的树脂加入二甲醇缩甲醛中充分溶胀,二甲醇缩甲醛液面高出树脂1cm,溶胀后抽取二甲醇缩甲醛,抽取完二甲醇缩甲醛后加入三甲胺和无水氯化锌并搅拌,升温到40

50℃后保温至氨化反应完成,氨化反应完成后加水冲洗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李宗倍毛瑞琪
申请(专利权)人:昌果生物医药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