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734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包括:储水箱,连接在所述储水箱底部的分流装置,与所述分流装置相连接的导引装置,设置在所述导引装置下方的集水箱;所述导引装置采用汲水结构与所述集水箱相连接;所述导引装置包括:第一导引结构和第二导引结构;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具有间隔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引结构在所述第二导引结构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导引结构与所述分流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分流装置向下输送的液体水;所述第二导引结构分别与所述分流装置和所述集水箱相连接,用于分别获取所述分流装置向下输送的液体水和所述汲水结构从所述集水箱汲取的液体水。所述集水箱汲取的液体水。所述集水箱汲取的液体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飞腾,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日益重视。研究表明,负氧离子浓度与人体健康呈正相关关系,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20000个以上的负氧离子时,就会对身体有保健作用,甚至提高人体的自然痊愈力、消灭病菌并减少疾病传染,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菌力并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0003]此外,负离子可以主动出击捕捉小粒微尘,使其凝聚而沉淀,有效除去空气中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尘,甚至1微米的微尘。实验表明,当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达到2万个/cm3时,空气中飘尘量会减少98%以上。因此负离子也可以有效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0004]目前,所采用的负离子发生器主要是基于带电水分子的形成水负离子的方式向外喷射,而在生成负离子和向外喷射负离子的过程中均需要水的参与,为此,如何实现对负离子发生器的稳定供水成为了负离子发生器能够稳定工作的前提。此外,由于整个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离子发生器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1),连接在所述储水箱(1)底部的分流装置(2),与所述分流装置(2)相连接的导引装置(3),设置在所述导引装置(3)下方的集水箱(4);所述导引装置(3)采用汲水结构(5)与所述集水箱(4)相连接;所述导引装置(3)包括:第一导引结构(31)和第二导引结构(32);所述第一导引结构(31)和所述第二导引结构(32)具有间隔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引结构(31)在所述第二导引结构(32)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导引结构(31)与所述分流装置(2)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分流装置(2)向下输送的液体水;所述第二导引结构(32)分别与所述分流装置(2)和所述集水箱(4)相连接,用于分别获取所述分流装置(2)向下输送的液体水和所述汲水结构(5)从所述集水箱(4)汲取的液体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结构(31)包括:第一导引主体(311)和与所述第一导引主体(311)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端盖(312);所述第一导引主体(311)包括:第一支撑板(311a),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1a)后侧连接的第一导管(311b),在所述第一支撑板(311a)前侧设置的第一定位环(311c);所述第一支撑板(311a)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定位环(311c)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导管(311b)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端盖(312)整体呈板状,且其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第一喷出孔;所述第一喷出孔为锥孔,其大开口端处于所述第一端盖(312)的前侧;所述第一端盖(312)后侧与所述第一喷出孔同轴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环形凸起(312a),用于与所述第一定位环(311c)嵌合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凸起(312a)嵌入所述第一定位环(311c)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定位环(311c)的轴向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引结构(32)包括:第二导引主体(321)和与所述第二导引主体(32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端盖(322);所述第二导引主体(321)包括:第二支撑板(321a),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21a)后侧连接的第二导管(321b)和汲水导管(321c),在所述第二支撑板(321a)前侧设置的第二定位环(321d)和第三定位环(321e);所述第二支撑板(321a)开设有贯穿其本体的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定位环(321d)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与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对应的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环(321d)位于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管(321b)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汲水导管(321c)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端盖(322)整体呈板状,且其开设有多个贯穿其本体的第二喷出孔;所述第二喷出孔为锥孔,其大开口端处于所述第二端盖(322)的前侧;所述第二端盖(322)后侧与所述第而喷出孔同轴的设置有环形的第二环形凸起
(322a);其中,处于上方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22a)与所述第二定位环(321d)嵌合连接,处于下方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22a)与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相抵靠的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22a)嵌入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22a)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22a)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二环形凸起(322a)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的轴向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汲水结构(5)包括:用于吸水的第一汲水主体(51);所述第一汲水主体(51)采用柱状结构,其部分插入所述汲水导管(321c)中,且所述第一汲水主体(51)的插入端伸入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中,所述第一汲水主体(51)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箱(4)的底部相接触的设置;所述第一汲水主体(51)的插入端截面与所述第三定位环(321e)截面相匹配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汲水结构(5)还包括:施压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施压头(5a)和控制器;所述施压头(5a)在所述第一汲水主体(51)的插入端的周围设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根厉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勒纳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