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722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暖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热泵制热存在的成本高、冷媒泄漏风险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供暖系统包括热泵循环和水路循环,热泵循环包括通过冷媒管路连通的变容压缩机、管式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水路循环包括通过换热管路连通的室内散热器和管式换热器,热泵循环中的冷媒与水路循环中的循环水在管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变容压缩机具有两个压缩缸,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温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基于工作模式,控制变容压缩机运行。本申请采暖效果好,成本低、泄漏风险小,热泵制热效果佳。泵制热效果佳。泵制热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暖通
,具体涉及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为实现该目标,我国目前农村或者没有集中供暖的区域采取的供暖方式由燃煤改为了热泵采暖或者暖风机采暖。虽然上述供暖方式解决了碳排放问题,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如下缺陷:就热泵采暖而言,直接采用空调制热,出风温度高、出风干燥、出风范围不均匀,导致人体非常不舒服,而且热泵制热需要多末端室内机,还存在成本高、冷媒泄漏等问题。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热泵制热存在的成本高、冷媒泄漏风险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供暖系统包括热泵循环和水路循环,所述热泵循环包括通过冷媒管路连通的变容压缩机、管式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水路循环包括通过换热管路连通的室内散热器和所述管式换热器,所述热泵循环中的冷媒与所述水路循环中的循环水在所述管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所述变容压缩机具有两个压缩缸,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06]获取室外环境温度;
[0007]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
[0008]基于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变容压缩机运行;
[0009]其中,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包括双缸模式和双级模式,所述双缸模式下,所述变容压缩机的两个所述压缩缸单独压缩冷媒,所述双级模式下,所述变容压缩机的两个所述压缩缸先后压缩冷媒。
[0010]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0011]如果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为双级模式。
[0012]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3]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对所述变容压缩机进行PID控制。
[0014]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0015]如果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为所述双缸模式。
[0016]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0017]如果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为所述双级模式。
[0018]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4~10℃中的任意值;并且/或者
[0019]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

10~0℃中的任意值。
[0020]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与所述循环水在管式换热器中采取对流换热。
[0021]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路上还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补水阀,所述补水阀与水源连通,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2]获取所述水箱的实际液位;
[0023]比较所述实际液位与液位下限阈值的大小;
[0024]在所述实际液位小于所述液位下限阈值时,控制所述补水阀打开,直至所述水箱内的液位达到液位上限阈值。
[0025]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路上还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换热管路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6]获取所述换热管路的实际压力;
[0027]比较所述实际压力与预设压力阈值的大小;
[0028]在所述实际压力大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泄压阀打开,直至所述换热管路的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
[0029]在上述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管路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0]在所述变容压缩机工作的过程中,控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
[0031]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热泵循环来加热水路循环,能够达到与集中供暖相同的效果,并且相较于多末端空调来说成本低,冷媒不参与室内循环,不存在冷媒泄漏风险。通过设置变容压缩机,并且基于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使得供暖过程中可以基于负载对变容压缩机进行容量控制,使得压缩机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高效运行,制热效果佳。
附图说明
[0032]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附图中:
[0033]图1为本申请的供暖系统的系统图(双缸模式);
[0034]图2为本申请的供暖系统的系统图(双级模式);
[0035]图3为本申请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4为本申请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施过程的逻辑图。
[0037]附图标记列表
[0038]1、变容压缩机;11、第一压缩缸;12、第二压缩缸;13、第一端口;14、第二端口;15、第三端口;16、第四端口;17、排气口;2、管式换热器;3、节流装置;4、蒸发器;5、换热管路;6、室内散热器;71、第一四通阀;72、第二四通阀;8、气液分离器;91、水箱;92、泄压阀;93、循环
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下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颠倒的次序执行,这些简单的变化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42]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申请的供暖系统进行描述。
[00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供暖系统包括热泵循环和水路循环。热泵循环包括通过冷媒管路连通的变容压缩机1、第二四通阀72、管式换热器2、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4,水路循环包括通过换热管路5连通的室内散热器6和管式换热器2,热泵循环中的冷媒与水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系统包括热泵循环和水路循环,所述热泵循环包括通过冷媒管路连通的变容压缩机、管式换热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所述水路循环包括通过换热管路连通的室内散热器和所述管式换热器,所述热泵循环中的冷媒与所述水路循环中的循环水在所述管式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所述变容压缩机具有两个压缩缸,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环境温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基于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变容压缩机运行;其中,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包括双缸模式和双级模式,所述双缸模式下,所述变容压缩机的两个所述压缩缸单独压缩冷媒,所述双级模式下,所述变容压缩机的两个所述压缩缸先后压缩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为双级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对所述变容压缩机进行PID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大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变容压缩机的工作模式为所述双缸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荣邦崔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