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04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包括超低轨卫星本体、一组后掠太阳电池翼和一组后掠侧板。所述超低轨卫星的本体为截面正八边形的八棱柱结构,可以提供设备装填空间和太阳电池片布片要求,一组太阳电池翼分别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的两侧,一组侧板位于太阳电池翼尾端并与太阳电池翼垂直,用于超低轨卫星姿态的被动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增稳布局可有效减小超低轨卫星在深层大气层运行时的滚转力矩,降低深层大气层中的稀薄大气对超低轨卫星运行轨道的影响,有助于改善超低轨卫星的姿态控制,提高超低轨卫星的运行稳定性。提高超低轨卫星的运行稳定性。提高超低轨卫星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属于上层大气层飞行器气动设计领域。

技术介绍

[0003]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是卫星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超低轨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国内外学者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姿态测量与控制算法上,对空间环境力矩研究较少且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对于超低轨卫星来说,由于其轨道高度较低,相比传统低轨卫星受到的气动力与气动力矩高出几个数量级,导致超低轨道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与传统卫星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之处,超低轨卫星的气动力矩是影响其姿态控制精度甚至决定其姿态稳定与否的最主要的环境力矩。因此,有必要开展超低轨卫星气动力矩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超低轨卫星气动力矩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可以有效降低超低轨卫星的气动力矩,从而改善超低轨卫星姿态控制的精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包括超低轨卫星本体、后掠太阳电池翼和后掠侧板;超低轨卫星本体为正多棱柱形状,后掠太阳电池翼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的两侧并且呈对称分布,后掠侧板位于太阳电池翼远离超低轨卫星本体的端部边缘并与太阳电池翼垂直,后掠侧板位于太阳电池翼的上方。
[0007]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超低轨卫星本体为正八棱柱形状。
[0008]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超低轨卫星本体的正八边形的截面边长为W,本体长度为L,1m≦L≦30m,0.1m≦W≦1m。/>[0009]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超低轨卫星本体运行在超低轨道,超低轨道的高度位100~300km。
[0010]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电池翼采用水平对称布局,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中间靠后的位置。
[0011]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电池翼相对超低轨卫星本体头部的轴向位移为L1,且0<L1≦0.3L;L为超低轨卫星本体的长度。
[0012]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电池翼沿飞行方向呈后掠结构,后掠角θ的取值范围:0≦θ≦60
°

[0013]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太阳电池翼靠近超低轨卫星本体的一端的长度Ls的取值范围为:0.3L≤L
s
<L,宽度W
s
的取值范围为:L
s
≤W
s
<2L。
[0014]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后掠侧板位于太阳电池翼尾端且垂直于太阳电池翼,呈后掠结构。
[0015]在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后掠侧板的后掠角θ
b
的取值范围:0≤θ
b
≤90
°
,高度Hb的
取值范围为:0≤H
b
<L
s

[0016]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采用正八棱柱本体结构,可以使得横截面较正方形更接近圆形,提供更大的设备装填空间,更有利于太阳电池片的布片需求。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采用小展弦比的后掠太阳电池翼结构(梯形构型)有助于降低超低轨卫星的波阻,进而降低卫星阻力,减少用于超低轨卫星阻力补偿的燃料消耗。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采用后掠侧板构型,在降低超低轨卫星波阻的同时,降低超低轨卫星的气动力矩,改善超低轨卫星的姿态控制精度。
[0020](4)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经济成本低,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应,有着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1]图1:本专利技术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示意图;
[0022]图2:超低轨卫星俯视图;
[0023]图3:超低轨卫星前视图;
[0024]图4:超低轨卫星物面压力云图;
[0025]图5:超低轨卫星物面剪应力云图;
[0026]图6:侧板高度对超低轨卫星滚转力矩的影响;
[0027]图7:侧板高度对超低轨卫星偏航力矩的影响。
[0028]表1: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评估算例的来流条件;
[0029]表2:侧板高度为0时超低轨卫星的气动特性;
[0030]表3:侧板高度为520mm时超低轨卫星的气动特性。
[0031]附图标记说明:1、超低轨卫星本体;2、太阳电池翼;3、后掠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如图1

图3所示,包括超低轨卫星本体1、后掠太阳电池翼2和后掠侧板3。
[0034]超低轨卫星本体1运行在超低轨道(100~300km),在该空域内大气稀薄。
[0035]超低轨卫星本体1为正八棱柱形状,太阳电池翼2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的两侧并且呈对称分布,后掠侧板3位于太阳电池翼2尾端并与太阳电池翼2垂直,后掠侧板3位于太阳电池翼2的上方,用于超低轨卫星姿态的被动控制,提高超低轨卫星的运行稳定性。
[0036]超低轨卫星本体1垂直于自身棱线的截面边长为W,本体长度为L。边长W和长度L的具体取值范围:1m≤L≤30m,0.1m≤W≤1m。
[0037]太阳电池翼2采用水平对称布局,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1中间靠后的位置。太阳电池翼2相对超低轨卫星本体1的轴向位移为L1,且取值范围为:0<L1≤0.3L。
[0038]太阳电池翼2沿飞行方向呈后掠结构(即梯形构型),后掠角θ的取值范围:0≤θ≤60
°
,靠近超低轨卫星本体1的一端的长度L
s
的取值范围为:0.3L≤L
s
<L,宽度W
s
的取值范围
为:L
s
≤W
s
<2L,太阳电池翼2尾端的长度由太阳电池翼上述尺寸(θ、L
s
、W
s
)确定。
[0039]后掠侧板3位于太阳电池翼2尾端且垂直于太阳电池翼,呈后掠结构,其后掠角θ
b
的取值范围:0≤θ
b
≤90
°
,高度H
b
的取值范围为:0≤H
b
<L
s
,侧板上方的宽度由侧板上述尺寸(θ
b
、H
b
)确定。
[0040]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增稳布局可有效减小超低轨卫星在深层大气层运行时的滚转力矩,降低深层大气层中的稀薄大气对超低轨卫星运行轨道的影响,有助于改善超低轨卫星的姿态控制,提高超低轨卫星的运行稳定性。
[0041]实施例:
[0042]下面结合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0043]作为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的一个具体设计实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低轨卫星本体(1)、太阳电池翼(2)和后掠侧板(3);超低轨卫星本体(1)为正多棱柱形状,太阳电池翼(2)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1)的两侧并且呈对称分布,后掠侧板(3)位于太阳电池翼(2)远离超低轨卫星本体(1)的端部边缘并与太阳电池翼(2)垂直,后掠侧板(3)位于太阳电池翼(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轨卫星本体(1)为正八棱柱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轨卫星本体(1)垂直于自身棱线的截面边长为W,本体长度为L,1m≦L≦30m,0.1m≦W≦1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轨卫星本体(1)运行在超低轨道,超低轨道的高度位100~300k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电池翼(2)采用水平对称布局,位于超低轨卫星本体(1)中间靠后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轨卫星的增稳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电池翼(2)相对超低轨卫星本体(1)头部的轴向位移为L1,且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红靳旭红黄飞姚雨竹苗文博程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