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治污成本,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对达标污染物的净化降解功能,提高生态环境容量,在众多技术当中,人工湿地由于其独特的模拟自然生态原理、运行费用更低,环境更友好特点而广泛兴起。潜流湿地属于人工湿地中的一种,相对于表流湿地等其他湿地,具有处理负荷高,占地小的优点。
[0003]现有的潜流湿地存在如下缺点:
①
潜流湿地容易堵塞。根据目前国内外运行经验,在运行一定时间后(5年以上)均会产生填料堵塞,需要运行维护的情况;
②
景观效果相对单一。适合潜流湿地种植的种类少,潜流湿地由于往往集中高密度布置,带来景观效果单一的问题。
③
运行工况单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包括多个单体潜流湿地(1),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单体潜流湿地(1)呈矩阵式并联布置成集合体,所述集合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4),且所述集合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管(5),其中,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单体潜流湿地(1)之间设置有阀门(2),所述集合内设置有与所述单体潜流湿地(1)相匹配的止回阀(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潜流湿地(1)内设置有防沉积机构(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积机构(6)包括浮漂(61),以及与所述浮漂(61)连接的牵引绳(62),所述牵引绳(62)远离所述浮漂(6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螺旋管(63)上,且内螺旋管(63)活动插接在单体潜流湿地(1)上,所述内螺旋管(6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64)的一端,且第一支撑弹簧(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单体潜流湿地(1)的外侧壁上,所述内螺旋管(63)内螺纹插接有第一螺旋杆(65),且第一螺旋杆(65)的下端转动设置在单体潜流湿地(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一螺旋杆(65)外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66),且第一齿轮(66)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沉积爪(6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潜流湿地(1)内还设置有与第一齿轮(66)相啮合的第二齿轮(68),且第二齿轮(68)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杆(69)外,所述第一转动杆(69)转动设置在单体潜流湿地(1)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齿轮(68)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沉积爪(610)。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潜流湿地(1)内设置有搅动机构(7)。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机构(7)包括支撑组件(7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组件(71)上的第二转动杆(72),所述第二转动杆(72)的下端上设置有搅动板(73)。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矩阵式并联布置潜流湿地水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71)包括套设在第一螺旋杆(65)外的转动盘(714),以及固定在转动盘(7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红,沈昊,马宇辉,陆敏博,曹倩男,许竟成,苏祥,沈华,徐同春,夏文君,张泽宇,闾刚,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