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664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属于厨具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铁基体,并对铁基体进行除锈、清洁、干燥;并对铁基体上进行喷涂60目白刚玉,使其表面形成6μm以上的粗糙度;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铁基体进行气体喷涂钛层,厚度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具生产
,具体是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粘性能最常用在煎锅和炒锅中,而为使得食物受热均匀,煎锅为一般为平底锅,即具有平板底部和弧形侧壁。根据现有工艺,无论是炒锅还是煎锅一般都是拉伸冲压一次成型,成型的煎锅锅坯的弯折部的弯折角度——平板底部与弧形侧壁的交界处相较于炒锅更加显著,一方面给不粘涂层的涂覆工艺以及不粘涂层与基底层粘接强度带来了影响,进而影响不粘锅的不粘性能;另一方面,还对弯折部处的不粘涂层耐磨强度带来更高的要求,这是由于弯折处的角度突出,对锅铲的引导作用较炒锅差,在日常使用习惯中,使用者的锅铲包括金属铲和木铲在盛起食物时在惯性力作用下向前冲击到弯折处,并难以被瞬时引导至侧壁,此时,弯折处的不粘涂层相比于平板处的不粘涂层更容易脱落,大大影响了煎锅的不粘使用寿命。
[0003]目前有对锅具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有多个步骤,其中包括:珐琅工艺、不锈工艺以及不粘工艺,但是每个工艺都有其缺点,比如在珐琅工艺中,虽然具有防腐蚀、防锈和易清洁特点,但是缺点就是内表面瓷釉层在使用长时间之后容易被铲掉,最终影响使用性能。在不锈工艺中,缺点就是铁基体无涂层在使用酸性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下会有锅体穿孔的风险;在不粘工艺中,涂层在高温下会对人体有伤害。因此,经过上述三种工艺的对比,现在急需一种符合工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选择铁基体,并对铁基体进行除锈、清洁、干燥;并对铁基体上进行喷涂60目白刚玉,使其表面形成6μm以上的粗糙度;
[0008]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铁基体进行气体喷涂钛层,厚度为30

80μm,再通过620℃的高温氮化,达到无涂层的膜层,所述膜层由熔钛层构成;
[0009]S3、利用自动喷砂机对锅胚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以增加表面附着力,在基材表面通过热喷涂方式形成过渡层,并且过渡层表面热喷涂形成封闭层;
[0010]S4、在步骤S2中的所述封闭层中形成可以存油的缝隙;
[0011]S5、在锅胚外表面将珐琅瓷釉通过900℃烧结附着到基材表面处理;烧结时间为5min,形成珐琅层;
[0012]S6、对上一步骤S5中获取的锅体进行清洗,去除锅内灰尘、油污。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在步骤2中,锅体外部连同锅底均喷涂
PTFE涂料或苯基有机硅涂料,喷涂PTFE涂料时,于380~440℃的温度下烘烤10~15分钟,膜厚25~35um;喷涂苯基有机硅涂料时,在250~300℃的温度下烘烤10~15分钟,膜厚25~35u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锅坯内表面喷射陶氟石涂料形成陶氟石涂层,其中陶氟石涂层厚度为45μm,从而能够在所述步骤1中的粗糙度值条件下得到光滑的不粘表面。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步骤4中珐琅瓷釉步骤如下:
[0016]S41、在钢模内设计锅体外表面文字或图案,然后利用钢模将铁水压铸成锅体结构,使锅体与外部图案一次压铸成型;
[0017]S42、利用横纹打磨设备在锅体的内表面进行横纹打磨;
[0018]S43、利用600

800℃高温对锅体内表面进行烤蓝,烤蓝后在锅体外表面外压铸图案或铸字的位置利用泊金点缀。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过渡层的厚度数值范围为10≤D1≤200μm,过渡层的孔隙率为1%≤K1≤15%。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封闭层的厚度数值范围为1≤D2≤50μm,封闭层的孔隙率为1%≤K2≤10%。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陶氟石涂层还包括利用硅烷、二元醇、添加剂对氟树脂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氟树脂,对陶瓷涂料进行改性处理,将所述改性氟树脂混合(三氟甲基)三甲基硅烷、氧化硅、硅油以及添加剂,充分混合4小时得到改性陶瓷涂料。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过渡层选自碳化硅、金刚石、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云母、石英石、萤石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金属颗粒选自铁颗粒、铝颗粒、钛颗粒、不锈钢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中,所述锅胚基体选自铁基基体、铝基基体、铜基基体或钛基基体。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实施例中的耐腐蚀防锈不粘锅,内表面为在铁基材上气体喷涂钛层(厚度为30

80um)因为钛具有防腐蚀的性能,可以防止铁锅穿孔,再通过620
°
的高温氮化,达到无涂层的膜层,可以使表面不会生锈,达到真不锈的工艺,钛层在喷涂之前是在基材上喷砂(60目白刚玉)使表面形成6um以上的粗糙度,可以增加钛层附着力更加的稳固,封闭层表面是具有细微缝隙,食用油藏在缝隙中,油是具有不粘的,因此也就达到物理不粘的性能;目前这种复合工艺在炊具还是独树一格的。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锅胚内部结构层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选择铁基体,并对铁基体进行除锈、清洁、干燥;并对铁基体上进行喷涂60目白刚玉,使其表面形成6μm以上的粗糙度;
[0030]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铁基体进行气体喷涂钛层,厚度为30

80μm,再通过620℃的高温氮化,达到无涂层的膜层,所述膜层由熔钛层构成;自此便得到了锅胚。
[0031]S3、利用自动喷砂机对锅胚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以增加表面附着力,在基材表面通过热喷涂方式形成过渡层,并且过渡层表面热喷涂形成封闭层;
[0032]S4、在步骤S3中的所述封闭层中形成可以存油的缝隙。
[0033]S5、在锅胚外表面将珐琅瓷釉通过900℃烧结附着到基材表面处理;烧结时间为5min,形成珐琅层;自此便得到锅体。
[0034]S6、对上一步骤S5中获取的锅体进行清洗,去除锅内灰尘、油污。
[0035]其中,过渡层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合金组成,封闭层主要有金属化合物组成,这两层结构共同构成了铁锅的防护结构,增加了防护结构,提高了耐磨性能。且,封闭层和过渡层均是通过热喷涂的方式直接形成在锅体上,无需使用化学物品,环保、无中间过程的消耗,备低能耗;并且,热喷涂无需高温操作,不会因为温度不可控而无法使用在复合片材上。此外,热喷涂加工程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铁基体,并对铁基体进行除锈、清洁、干燥;并对铁基体上进行喷涂60目白刚玉,使其表面形成6μm以上的粗糙度;S2、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铁基体进行气体喷涂钛层,厚度为30

80μm,再通过620℃的高温氮化,达到无涂层的膜层,所述膜层由熔钛层构成,得到锅胚;S3、利用自动喷砂机对锅胚的内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以增加表面附着力,在基材表面通过热喷涂方式形成过渡层,并且过渡层表面热喷涂形成封闭层,得到锅胚基体;S4、在步骤S3中的所述封闭层中形成可以存油的缝隙;S5、在锅胚基体外表面将珐琅瓷釉通过900℃烧结附着到基材表面处理;烧结时间为5min,形成珐琅层,得到锅体;S6、对上一步骤S5中获取的锅体进行清洗,去除锅内灰尘、油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锅体外部连同锅底均喷涂PTFE涂料或苯基有机硅涂料,喷涂PTFE涂料时,于380~440℃的温度下烘烤10~15分钟,膜厚25~35um;喷涂苯基有机硅涂料时,在250~300℃的温度下烘烤10~15分钟,膜厚25~35u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坯内表面喷射陶氟石涂料形成陶氟石涂层,其中陶氟石涂层厚度为45μm,从而能够在所述S1中的粗糙度值条件下得到光滑的不粘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腐蚀防锈不粘锅的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安在沈法云郑孝畅梁仁球王江红干灵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安在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