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番茄气味的番茄潜叶蛾食诱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64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番茄气味的番茄潜叶蛾食诱剂及其应用。所述食诱剂活性成分包括辛酸乙酯和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番茄气味的番茄潜叶蛾食诱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害虫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技术,特别是涉及番茄潜叶蛾食诱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又名番茄麦蛾、番茄潜麦蛾,由于其强大的繁殖、生存以及迁移扩散能力,该虫已成为全球最具毁灭性的入侵害虫之一。番茄潜叶蛾幼虫一经孵化即潜入叶片组织中取食叶肉亦可蛀食果实,危害隐蔽,且野生寄主广泛,采用传统化学防控或物理防控效果较差。同时,该虫潜食寄主组织,寄生性天敌及捕食性天敌亦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控。因此,番茄潜叶蛾新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防控技术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
[0003]番茄潜叶蛾食性广,可在马铃薯、甜椒、烟草等茄科作物以及龙葵、拟刺茄等茄科杂草上正常生存繁殖,亦可在水果酸浆、菜豆、邹果苋、田旋花、菠菜、苦苣菜、野油菜、假高粱等植物上产卵、生长发育或完成部分生育期,同时该虫嗜食番茄现象明显,亦被称为番茄上的“埃博拉病毒”。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番茄潜叶蛾食诱剂及其应用,用以监测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发生动态以及控制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田间发生,是一种新型绿色防控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借助番茄潜叶蛾寄主植物偏好番茄这一习性,通过研究番茄植物挥发类化合物的成分构成,从中筛选出对番茄潜叶蛾具有较为显著的引诱活性的组分,并通过合理的配比,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食诱剂。食诱剂成分主要原料为植物天然产物材料,环境友好。同时本专利技术对害虫的控制效果优异,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风险的产生,是一种理想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0005]一种食诱剂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包括辛酸乙酯和1

壬醇。
[0006]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5

100):(5

50)。
[0007]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60

90):(10

40)。
[0008]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100):(5

50)。
[0009]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100:5、100:10、100:20、100:50、5:20、10:20。
[0010]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食诱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辛酸乙酯和1

壬醇组成。
[0011]实验证明,辛酸乙酯和1

壬醇在上述重量比范围时对番茄潜叶蛾的吸引效果更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当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在100:20时吸引效果更佳。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食诱剂,包括上述食诱剂组合物,还包括释放载体。
[0013]所述释放载体可选用本领域常规类型,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定。
[0014]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释放载体为橡皮塞诱芯。
[0015]在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食诱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00

150mg。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食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食诱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用溶剂(例如正己烷)溶解,加入释放载体中(例如橡皮塞诱芯凹陷位置),挥干溶剂。
[0017]上述食诱剂可装入铝箔袋中低温保存待用。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诱捕器,包括上述食诱剂,还包括粘虫板。
[0019]通常在使用状态下,所述食诱剂放置于所述粘虫板中,优选放置于粘虫板地中心位置。粘虫版可平铺于三角形诱捕器的底部。
[002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粘虫板为黄色,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吸引效果更佳。
[0021]在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诱捕器为三角形或船型,其对番茄潜叶蛾的吸引效果更佳。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辛酸乙酯和/或1

壬醇、上述食诱剂组合物、上述食诱剂或上述诱捕器在引诱番茄潜叶蛾、烟粉虱或斜纹夜蛾中的应用。
[0023]田间诱杀番茄潜叶蛾时,将所述食诱剂诱芯放置于黄色粘虫板地中心位置,再将粘虫版平铺于三角形诱捕器的底部,悬挂于田间即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番茄潜叶蛾食诱剂,对番茄潜叶蛾雌性成虫和雄性成虫均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可用于成虫的田间直接诱杀进而实现对番茄潜叶蛾害虫的控制,亦可用于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发生动态的时时监测。本专利技术食诱剂成分主要原料为植物天然产物材料,环境友好。同时本专利技术对害虫的控制效果优异,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风险的产生,是一种理想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人田间调查发现,番茄潜叶蛾幼虫一经孵化即潜入叶片组织中取食叶肉亦可蛀食果实,危害隐蔽,且野生寄主广泛,采用传统化学防控或物理防控效果较差。同时,该虫潜食寄主组织,寄生性天敌及捕食性天敌亦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控。
[0025]在长达4亿多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植食性昆虫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嗅觉感受机制,用以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定位适合的寄主植物,进而完成自身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利用植物天然代谢产物控制害虫发生,以及如何利用害虫的嗅觉感受机制控制害虫发生,正逐渐成为倡导的害虫治理新思路。
[0026]本专利技术人通过GC

MS分析仪,分析了番茄等多种茄科作物的植物会发类化合物的种类,并针对番茄潜叶蛾寄主选择偏好番茄的习性,比较分析了番茄中特有的挥发类化合物的种类,并通过昆虫触角电位仪、Y型管昆虫行为选择分析等试验对初筛到的差异挥发物进行了功能分析,筛选到两种对番茄潜叶蛾具有明显吸引作用的植物挥发类化合物——辛酸乙酯、1

壬醇。并通过反复的田间组合试验验证,进而获得了一种基于番茄气味挥发物的番茄潜叶蛾食诱剂组合物。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目的、优点、技术方案更为清晰,通过具体试验,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0028]诱捕试验所使用的番茄潜叶蛾食诱剂诱芯,如前文所述为橡皮塞诱芯为释放载体,加入不同配比、不同用量的两种引诱剂成分,以及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合使用的田间番茄潜叶蛾诱杀效果。
[0029]诱捕试验于2022年10月19日至2022年12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农科院试验基地温室内进行。选择长势均匀一致的番茄温室作为试验区,每个试验处理设置7个重复,诱捕器间距不小于3米。诱捕器设置完成后7天进行调查,并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记录。
[0030]实施例田间诱杀效果如表1

5所示。
[0031]表1不同剂量辛酸乙酯对番茄潜叶蛾食诱剂田间诱杀效果比较
[0032][0033]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包括辛酸乙酯和1

壬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5

100):(5

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60

90):(10

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壬醇的重量比为(100):(5

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辛酸乙酯和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维陈利民吕要斌陈婷婷程江辉易松望王金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