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598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包括: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换热组件,包括设置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换向装置,其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控制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用于控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并且控制冷媒流向,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运行模式相匹配。本方案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时控制逻辑简单,实现方便。实现方便。实现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风调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需要对空气进行调节。空气调节包括温度调节和湿度调节,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0003]在一些新风调湿装置中,夏季室外空气湿度大,室外新风携带的水分需先经过吸附材料的吸收,再经过室内排风将吸附材料中的水分带走,从而实现使室外新风中携带的水分无法进入室内的目的。过程中需要换热器不断从蒸发器变成冷凝器,再由冷凝器变成蒸发器,而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也需要不断的相互之间进行切换,因此需要一种切换装置实现风道的自由切换。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目前有的新风调湿装置通过8个风阀的组合开启和关闭,但是风阀数量多,且占用空间大,过程中有一个风阀故障,则装置就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调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控制阀门结构复杂,各风阀工作独立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换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中的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中的第二换热器;换向装置,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吸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上均设置有吸附件,用于吸附或释放水分;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根据当前运行模式进行换向判断,当满足换向条件时,控制所述换向装置切换新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并且控制冷媒流向换向,保持运行模式不变;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室外进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包括除湿模式,除湿模式下进行换向判断的方法为:计算蒸发器的吸附件的饱和时间t0,所述蒸发器为第一换热器或者第二换热器;对所述蒸发器的连续工作时间t进行计时,当t不小于t0时,控制换向装置切换新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并且控制冷媒流向换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时间的计算方法为:分别获取室内送风含湿量d
SA
、室外进风含湿量d
OA
、所述新风通道输送的新风量G;计算除湿速度Wi:Wi=G
×
(d
OA

d
SA
)/3600;计算饱和时间:t0= Wa/Wi;Wa为吸附件的最大吸附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还包括加湿模式,加湿模式下进行换向判断的方法为:周期性检测室内送风含湿量d
SA
;计算室内送风含湿量d
SA
的变化趋势,当室内送风含湿量减小时,控制换向装置切换新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并且控制冷媒流向换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调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还包括加湿模式,加湿模式下进行换向判断的方法为:建立查找表,所述查找表中包括室内回风含湿量、室外进风含湿量所对应的换向时间;分别获取当前室内回风含湿量d
RA
以及室外进风含湿量d
OA
,通过所述查找表查找换向时间t1;对所述新风调湿装置在当前换热腔的连通方式下的连续工作时间t

计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学敏王涛孟建军黄信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