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盖内板及具有此引擎盖内板的引擎盖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651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引擎盖内板,适用在车辆中与引擎盖外板结合为引擎盖结构。引擎盖内板包括本体、外板加强板、二铰链加强板以及多个补强支架。本体包括骨架和围绕于骨架外的框架,外板加强板和铰链加强板分别位于本体的前侧和后侧,多个补强支架在对应框架的位置处间隔设置于本体上,且各个补强支架沿着框架的环绕方向延伸。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引擎盖内板可针对外板加强板和铰链加强板之间或是二铰链加强板之间等区域进行结构补强,解决一般引擎盖结构的部分区域刚度不足以及烘烤后易发生变形的问题。烤后易发生变形的问题。烤后易发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擎盖内板及具有此引擎盖内板的引擎盖结构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引擎盖
,尤其涉及一种引擎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极力追求生活上的舒适度,汽车也从过去的奢侈品发展成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为了提供市场的占有率,各汽车厂对于汽车精细感知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尤其是汽车组件在配合位置的间隙面差更是影响精细感知的关键因素。
[0003]汽车引擎盖的面积较大,外观特征复杂,且圆角位置较多,现有的引擎盖于烘烤后易发生变形的问题,且引擎盖是否会在烘烤时变形,目前尚无法在产品开发前期进行预测,使引擎盖受烘烤变形成为目前业界极待克服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引擎盖内板及具有此引擎盖内板的引擎盖结构和车辆,可解决引擎盖结构受烘烤变形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引擎盖内板,包括本体、外板加强板、铰链加强板和补强支架。所述本体包括骨架和框架,所述框架围绕于所述骨架外;所述外板加强板在所述本体的前侧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铰链加强板在所述本体的后侧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补强支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且对应于所述框架,其中所述补强支架介于所述外板加强板和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和/或在所述后侧对应于所述铰链加强板,且所述补强支架的长度沿着所述框架的环绕方向延伸。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支架的相对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固定于所述骨架,所述第二结合部固定于所述框架。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支架介于所述外板加强板和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车辆的灯具区。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支架具有至少一镂空结构,沿所述环绕方向设置。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擎盖内板还包括锁扣加强板,夹制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外板加强板之间,且所述锁扣加强板的相对二端分别在所述外板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伸出于所述外板加强板的相对二侧,并且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对二端分别设置有治具支撑部,用以和涂装治具相结合。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板加强板和/或所述锁扣加强板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三结合部和第四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固定于所述骨架,所述第四结合部固定于所述框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组装区和第二组装区,所述第一组装区在所述后侧连接于所述骨架,所述第二组装区弯折连接于所述骨架,并且环绕于所述骨架的相对二侧和所述前侧,其中所述铰链加强板具有弯折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所述第一板体固定于所述第一组装区,所述第二板体固定于所述第二组装区,并且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一组装区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二组装区之间具有多个连接结构,所述多个连接结构朝所述第二组装区的弯折方向间隔排列。
[0013]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引擎盖结构,包括:引擎盖外板以及上述的引擎盖内板,所述引擎盖外板与所述引擎盖内板相结合,并且包覆所述外板加强板、所述铰链加强板以及所述补强支架。
[00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灯具以及上述的引擎盖内板,其中所述灯具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引擎盖内板可掀起的设置于所述车架上,并且盖合于所述灯具上方。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补强支架分别设置在外板加强板和铰链加强板之间,以及二铰链加强板之间,搭配本体前侧的外板加强板及后侧的铰链加强板,使本体变形量较大的区域以及引擎盖外板刚度较弱的区域得以被支撑,大幅降低本体烘烤后的变形量,不但可解决一般车辆于烘烤后易发生变形的问题,同时可提高结构刚度及保护行人等优点及功效。此外,通过治具支撑部固定于本体上,使得治具支撑部形成双层板的加强效果,具有较佳的支撑强度以支撑涂装治具。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擎盖内板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部份的局部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B部份的局部视图。
[0020]图4为引擎盖内板变形检测点的位置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引擎盖内板与一般引擎盖内板于烘烤后的变形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的引擎盖内板100包括本体10、外板加强板20、铰链加强板30以及补强支架40。引擎盖内板100用以与引擎盖外板相结合,并且包覆外板加强板20、铰链加强板30以及补强支架40,从而形成车辆的引擎盖结构。其中,引擎盖结构位于车辆的车头上部,其系可掀起的设置于车架上,并且盖合于车架时,其前侧覆
盖于灯具区的上方。
[0025]本体10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塑料或金属材料所制成的板体(例如:铝合金),并且包括相连结的骨架11和框架12。骨架11位于本体10的中央区域,而框架12则围绕于骨架11外周。外板加强板20在本体10的前侧设置于框架12上,并且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以下称为第一轴向Y)延伸,用以支撑引擎盖外板以增加引擎盖外板和引擎盖内板之间相结合时的刚性。
[0026]铰链加强板30和补强支架40可分别以一个或多个的形式设置在本体10上。在本实施例中,是以铰链加强板30和补强支架40分别以多个的形式设置在本体上作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二铰链加强板30在本体10的后侧设置于框架12的相对二侧,且铰链加强板30的一端朝向本体10(对应于车头方向)的第二轴向X延伸,另一端用以在本体10的后侧安装铰链,以通过铰链可转动的连接于车架上。
[0027]多个补强支架40间隔设置于本体10上,并且对应于框架12,即多个补强支架40可以在对应于框架12的位置固定于骨架11上、框架12上或固定于两者之间。并且,各个补强支架40的长度沿着框架12的环绕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选择性的在第一轴向Y和/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包括骨架和框架,所述框架围绕于所述骨架外;外板加强板,在所述本体的前侧设置于所述框架上;铰链加强板,在所述本体的后侧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以及补强支架,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且对应于所述框架,其中所述补强支架介于所述外板加强板和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和/或在所述后侧对应于所述铰链加强板,且所述补强支架的长度沿着所述框架的环绕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支架的相对二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固定于所述骨架,所述第二结合部固定于所述框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支架介于所述外板加强板和所述铰链加强板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车辆的灯具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支架具有至少一镂空结构,沿所述环绕方向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加强板,夹制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外板加强板之间,且所述锁扣加强板的相对二端分别在所述外板加强板的长度方向上伸出于所述外板加强板的相对二侧,并且固定在所述本体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擎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二端分别设置有治具支撑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飞
申请(专利权)人: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