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633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涉及农业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浸泡腔,所述浸泡腔中间区域连通设置有清洗腔,所述清洗腔下侧壁中嵌入转动连接有承接底盘,所述壳体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甘薯放入到浸泡腔中随水流进入清洗,不仅能松软甘薯表面的泥土,同时还能避免甘薯在水中的浸泡时间过长,在清洗时利用内层海绵与外层海绵表层均层交替设置的第一洗刷内层、第二洗刷内层、第一洗刷外层、第二洗刷外层,之间相互配合,同时水流一直从上侧落下,使得甘薯在下落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清洗,将甘薯表皮的污泥彻底清理。将甘薯表皮的污泥彻底清理。将甘薯表皮的污泥彻底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甘薯营养价值高,口感丰富,因此甘薯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由于甘薯一般生长在粘性土壤中,薯皮极为粗糙的缘故,容易附带比马铃薯极多的泥土,粘性附着在粗糙甘薯表面,极难清洗,而甘薯基本在收获后需要进行晾晒几天后才能进行入库清洗与加工,这使得甘薯表皮的污泥更难进行清洗,传统的清洗都为人工虽然不容易对甘薯造成清洗伤口,但是效率极低,人工用量大,而现有的一些清洗设备对甘薯的清洗造成的损伤较大,使得清洗后的甘薯极容易发霉腐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浸泡腔,所述浸泡腔中间区域连通设置有清洗腔,所述清洗腔下侧壁中嵌入转动连接有承接底盘,所述壳体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设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清洗辊筒,所述清洗辊筒下端面安装在所述承接底盘上,所述清洗辊筒外侧端面包覆连接有外层海绵,所述清洗腔侧壁上嵌入设置有防水垫,所述防水垫内侧端面上固设有内层海绵,所述清洗腔内侧壁在底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收集环腔,所述收集环腔与所述承接底盘外侧端面之间设置有拦截组件。
[0005]作为优选,所述拦截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环腔下侧壁的连绳环体,所述承接底盘外侧端面转动套设有挡环体,所述挡环体上固设有连绳框架,所述连绳框架上端面与所述连绳环体之间等距分布连接设置有涤纶细绳,从而使得清洗完成的甘薯掉落到所述涤纶细绳上时,所述涤纶细绳将甘薯弹向所述收集环腔中,同时清洗产生的杂质会直接掉落,而附着在甘薯上的杂质在所述涤纶细绳的回弹中也能将其进行震落。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外层海绵包括第一洗刷外层与第二洗刷外层,所述第一洗刷外层与所述第二洗刷外层分别呈交替分布,且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外层海绵从上至下逐渐加厚。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洗刷外层表层端面中等距分布设置有凸起部,每个所述第一洗刷外层均呈六边形形状,所述第二洗刷外层表层端面中等距分布设置有内凹腔,每个所述内凹腔均呈锯齿凹槽状。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内层海绵内侧端面等距交替分布设置有第一洗刷内层与第二洗刷内层,所述第一洗刷内层中分布设置有六边形凹槽腔,所述第二洗刷内层中分布设置有锯齿状凸起。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洗刷内层与所述第二洗刷内层均呈倾斜分布设置,且与所述
外层海绵的倾斜角度相等均为三十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清洗腔下侧连通设置有回流腔,所述回流腔左右侧壁上前后滑动连接设置有滤网,所述回流腔左右侧壁分别连接设置有回流水管,每个所述回流水管均与外置水源中的净水系统相连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浸泡腔中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每个所述进水管均与外置水源之间相互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下侧设置有弹性纤维网,所述弹性纤维网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壳体两侧支脚之间,从而使得清洗好的甘薯通过所述连通腔滚落至所述弹性纤维网中进行残余水分的风干。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甘薯放入到浸泡腔中随水流进入清洗,不仅能松软甘薯表面的泥土,同时还能避免甘薯在水中的浸泡时间过长,在清洗时利用内层海绵与外层海绵表层均层交替设置的第一洗刷内层、第二洗刷内层、第一洗刷外层、第二洗刷外层,之间相互配合,同时水流一直从上侧落下,使得甘薯在下落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清洗,将甘薯表皮的污泥彻底清理,第一洗刷外层表层的凸起部与第一洗刷内层表层的六边形凹槽腔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将甘薯表面嵌入在凹面中的污泥进行清理,而第二洗刷外层表层的内凹腔与第二洗刷内层表层的锯齿状凸起之间相互配合,能有效的将甘薯表面一些表顽固的污泥杂质与凸起进行洗刷,再加上第一洗刷外层与第二洗刷外层之间的交替进一步保证了对甘薯的清洗,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对甘薯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整体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

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部件内层海绵15局部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部件外层海绵20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壳体;11、进水管;12、浸泡腔;13、支架;14、防水垫;15、内层海绵;16、清洗腔;17、伺服电机;18、动力转轴;19、清洗辊筒;20、外层海绵;21、承接底盘;22、收集环腔;23、连通腔;24、回流水管;25、回流腔;26、滤网;27、弹性纤维网;28、连绳框架;29、涤纶细绳;30、连绳环体;32、挡环体;41、第一洗刷外层;42、第二洗刷外层;43、凸起部;44、内凹腔;51、第一洗刷内层;52、第二洗刷内层;53、六边形凹槽腔;54、锯齿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5]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26]下面结合图1

7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视图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正视图,图1所示方向与本专利技术装置正视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
[0027]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中设置有浸泡腔12,所述浸泡腔12中间区域连通设置有清洗腔16,所述清洗腔16下侧壁中嵌入转动连接有承接底盘21,所述壳体10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输出端固设有动力转轴18,所述动力转轴18上固定连接有清洗辊筒19,所述清洗辊筒19下端面安装在所述承接底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中设置有浸泡腔(12),所述浸泡腔(12)中间区域连通设置有清洗腔(16),所述清洗腔(16)下侧壁中嵌入转动连接有承接底盘(21),所述壳体(10)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7),所述伺服电机(17)输出端固设有动力转轴(18),所述动力转轴(18)上固定连接有清洗辊筒(19),所述清洗辊筒(19)下端面安装在所述承接底盘(21)上,所述清洗辊筒(19)外侧端面包覆连接有外层海绵(20),所述清洗腔(16)侧壁上嵌入设置有防水垫(14),所述防水垫(14)内侧端面上固设有内层海绵(15),所述清洗腔(16)内侧壁在底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收集环腔(22),所述收集环腔(22)与所述承接底盘(21)外侧端面之间设置有拦截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收集环腔(22)下侧壁的连绳环体(30),所述承接底盘(21)外侧端面转动套设有挡环体(32),所述挡环体(32)上固设有连绳框架(28),所述连绳框架(28)上端面与所述连绳环体(30)之间等距分布连接设置有涤纶细绳(2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甘薯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海绵(20)包括第一洗刷外层(41)与第二洗刷外层(42),所述第一洗刷外层(41)与所述第二洗刷外层(42)分别呈交替分布,且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外层海绵(20)从上至下逐渐加厚。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