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4612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8
本申请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高分子材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因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物理、力学、化学性能而获得广泛应用,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型热塑性塑料。近年来,将聚丙烯经过填充、增强、共混改性后得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作为原料,制作汽车零部件已成为其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例如使用今年刚刚改性的聚丙烯制作汽车保险杠、仪表台板、方向盘等。因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每种部件采用不同的聚丙烯材料,会大大提高仓储运输成本,且不利于连续稳定生产,而多种部件采用一种聚丙烯生产,则存在因结构复杂,脱模出现顶白、拉模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既能脱模效果优秀的聚丙烯材料。
[0003]对于聚丙烯加工过程中的顶白、拉模等脱模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工艺及模具调整进行改善,但鉴于模具调整及工艺调整存在周期过长,影响制件尺寸和重量的问题,也可以采用脱模剂改善脱模情况,脱模剂原理是脱模剂在注塑过程中会从材料中析出至材料表面,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材料与模具制件有润滑作用,进而提高脱模效果。
[0004]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10834224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聚丙烯塑料,按质量含量比计,包括聚丙烯55

65%、聚乙烯0

5%、乙烯

辛烯共聚物10

20%、滑石粉20

25%、助剂1

4%,助剂包括耐刮擦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以及硬脂酸锌。
[0005]上述聚丙烯材料中使用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作为脱模剂,但油酸酰胺和芥酸酰胺不耐高温,在220℃就开始分解,而聚丙烯的加工温度为180

230℃,即在聚丙烯加工过程中,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已经开始分解,分解的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会释放出小分子物质,影响基布材料的气味和VOC,而且油酸酰胺和芥酸酰胺的分解也会使得脱模效果减弱,影响材料的物理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聚丙烯材料的脱模效果,降低聚丙烯材料气味,本申请提供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

80份、乙烯

辛烯共聚物3

8份、滑石粉16

25份、偶联剂1

2份、抗氧剂0.1

0.2份、分散剂0.2

0.4份、热稳定剂0.3

0.5份、脱模剂0.2

0.5份,所述脱模剂为山嵛酸酰胺。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山嵛酸酰胺作为脱模剂,其相对于芥酸酰胺,具有更高的起始分解温度,其分解温度高达250℃,高于聚丙烯的加工温度,避免小分子物质对气味与VOCs的影响,同时也改善了聚丙烯材料的脱模效果,使聚丙烯材料在注塑时,不易产生顶
白、发花、拉模现象。
[0009]可选的,所述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75

80份、乙烯

辛烯共聚物3

5份、填料22

25份、偶联剂1

1.5份、抗氧剂0.15

0.2份、分散剂0.2

0.3份、热稳定剂0.3

0.4份、脱模剂0.2

0.4份,所述脱模剂为山嵛酸酰胺。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原料用量更加精确,可选的,所述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还包括除味剂,除味剂与脱模剂的质量比为1

2:0.3,所述除味剂为介孔材料。
[0011]芥酸酰胺作为脱模剂,受热时会分解产生气味小分子,通过使用山嵛酸酰胺作为脱模剂改善聚丙烯材料的气味,但聚丙烯本身在聚合及成型结算,及在制备过程中添加的一些助剂,会导致其挥发出VOCs气体,仍会产生一定的异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的介孔材料作为除味剂,使得VOCs不仅可以吸附在除味剂表面,还可以进入除味剂的孔道内,从而达到除味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介孔材料的制法如下:将煤气化细渣在浓度为16

20wt%的盐酸溶液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在600

650℃下煅烧,制得介孔材料。
[0013]一般介孔材料具有尖锐棱角,对聚丙烯基体分子量破坏较大,除味效果有待提升,另外亲水性介孔材料与聚丙烯相容性不佳,难以在聚丙烯材料中分散均匀,从而影响聚丙烯材料的力学强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煤气化细渣作为多孔材料的主要材料,其经过酸浸后,去除煤气化细渣中的金属氧化物,孔隙被留在金属氧化物原来的位置上,然后经煅烧除碳,从而形成具有丰富孔隙结构且表面粗糙的球形硅质介孔材料,粗糙的表面结构增加了介孔材料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使得聚丙烯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拉伸荷载而不破坏,改善了其拉伸强度,介孔材料属于非晶态材料,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因此能提高介孔材料与聚丙烯的结合能力,提高力学强度;而且制成的介孔材料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不易引起应力集中,在聚丙烯材料中分散均匀,提高了介孔材料与聚丙烯材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除味效率和VOCs的逸散难度,另外其特殊的球形结构,对聚丙烯分子链的破坏小,不易将聚丙烯分子链切断而形成易挥发的VOCs,从而增强除味效果。
[0014]可选的,所述介孔材料经过以下预处理:将疏水型二氧化硅、碳化锆分散于乙醇中,超声均匀,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制得悬浊液;向悬浊液中加入浓度为2

5wt%的PDMS的环己烷溶液,混匀后,制成喷涂液;将喷涂液均匀喷洒在介孔材料上,60

70℃下真空干燥,然后在高纯氮气下,升温至280

300℃,热处理2

3h,冷却。
[0015]介孔材料的多孔结构具有亲水吸湿性,在吸收挥发性小分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连通周围存在的水分一并吸附,从而可能造成材料在后续成型加工是表面出现流纹、水花、银丝等较为严重的加工问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环己烷溶液,将疏水型二氧化硅、碳化锆和氧化石墨烯负载于介孔材料上,经热还原后,氧化石墨烯的含氧官能团被部分消除,亲水基团减少,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吸湿性降低,表面富集疏水二氧化硅、碳化锆和石墨烯的介孔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大,疏水二氧化硅和碳化锆本身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同时与石墨烯形成分层粗糙结构,降低了表面
能,进一步提升疏水性,同时分层粗糙结构,能进一步改善介孔材料的除味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60

80份、乙烯

辛烯共聚物3

8份、滑石粉16

25份、偶联剂1

2份、抗氧剂0.1

0.2份、分散剂0.2

0.4份、热稳定剂0.3

0.5份、脱模剂0.2

0.5份,所述脱模剂为山嵛酸酰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丙烯75

80份、乙烯

辛烯共聚物3

5份、填料22

25份、偶联剂1

1.5份、抗氧剂0.15

0.2份、分散剂0.2

0.3份、热稳定剂0.3

0.4份、脱模剂0.2

0.4份,所述脱模剂为山嵛酸酰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还包括除味剂,除味剂与脱模剂的质量比为1

2:0.3,所述除味剂为介孔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材料的制法如下:将煤气化细渣在浓度为16

20wt%的盐酸溶液中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在600

650℃下煅烧,制得介孔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气味易脱模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材料经过以下预处理:将疏水型二氧化硅、碳化锆分散于乙醇中,超声均匀,与氧化石墨烯水溶液混合,制得悬浊液;向悬浊液中加入浓度为2

5wt%的PDMS的环己烷溶液,混匀后,制成喷涂液;将喷涂液均匀喷洒在介孔材料上,60

70℃下真空干燥,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泽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