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06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输液管,第一输液管连接注射器,第一输液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一除泡腔体,第一除泡腔体的内部对注射器内的液体初级除泡,第一除泡腔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除泡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液体通过第二除泡腔体快速推入加热腔体的内部时,产生的液体冲击落入双膜件的最外侧一组膜状结构进行缓冲,并由另一组膜状结构对液体进行缓流,多组膜状结构的膜孔错位变径的设置,双膜件的一组膜孔直径为小直径时此刻液体流速逐渐减少,液流沿双膜件其中一组大直径的膜孔呈倾斜状流入,减缓流体速度的同时通过多组双膜件的介入,对气泡的产生进一步抑制。对气泡的产生进一步抑制。对气泡的产生进一步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通过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疾病,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超,应用广泛,影响很大,与X射线、CT、磁共振成像并称为4大医学影像技术,在基于超声引导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病变部位通过注射器注射对应治疗的药物液体。
[0003]在输液刚开始、药液进入输液管内时,由于药液受到重力和压力的双重影响,极易形成气体与药液的气液混合物,该气液混合物会迅速同时进入滴斗下方的输液导管内,形成输液时气泡现象,与此同时,由于下输液管内的微小气泡具有表面张力,输液过程中这些微小气泡会吸附于下输液管的内壁上,排除因此产生的气泡比较困难,在输液过程中这些气泡有进入患者体内的危险,造成因气泡而导致患者气栓的危害。
[0004]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前,必须将是先将调节器关闭,当输液管内充入一定量的药液后,再慢慢打开调节器,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这种方式对排气的过程都比较繁琐、费时,不易将输液器内的空气排出,造成其药液介入患者身体中的流速稳定性差对患者的静脉造成损伤,不利于紧急输液和抢救重危患者。
[0005]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手动排气过程较为繁琐、残留少量的空气在输液器内,造成其药液介入患者身体中的流速稳定性差对患者的静脉造成损伤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连接注射器,所述第一输液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一除泡腔体,所述第一除泡腔体的内部对注射器内的液体初级除泡,所述第一除泡腔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除泡腔体,所述第二除泡腔体的内部对初级除泡的液体二次除泡,所述第二除泡腔体的一侧连通有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的内部对除泡后的液体加热,并通过出气口放气,所述加热腔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液管和针头,所述第二输液管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限流和\或截流的限流组件和滑动腔体。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除泡腔体内腔和第一输液管内腔的连通处安装有分流体,所述分流体的一侧贴合于所述第一输液管和第一除泡腔体内腔的连通处,所述分流体的表面倾斜均匀开设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的内部单向均匀设置有割刀。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除泡腔体内腔和第二除泡腔体的连通处固定有隔绝体,所述隔
绝体与所述分流体呈对向垂直设置,所述隔绝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分液槽,所述隔绝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分液槽,且所述第二分液槽和第一分液槽相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加热腔体内侧壁上安装有加热片,所述加热腔体的外侧安装有插线端子,所述隔绝体的内部固定有双膜件,所述双膜件为多组垂直膜状结构,且膜孔错位变径设置。
[0012]优选地,所述加热腔体的一侧呈锥形状结构,所述出气口的内腔和所述加热腔体的内腔相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输液管固定于所述滑动腔体的内部,所述限流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支撑销轴、第二安装架和旋转杆,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侧卡接于所述滑动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架和所述第一安装架卡接安装,所述支撑销轴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一侧之间。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的另一侧之间设有U型槽,所述旋转杆贯穿U型槽转动于所述U型槽的一侧,所述旋转杆的一侧固定有梯型块。
[0015]优选地,所述支撑销轴的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一侧分别固定有弹性杆。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一侧分别开设有槽,所述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
[0017]优选地,所述滑块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一侧槽的直径。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液体经过分流槽的内部进行接触流动时,通过割刀将流动物质(无论是空气还是水)的伸长开始的位置进行割破,使液体或者气泡无法坍缩成球形,分流槽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延缓液体流动的时间,使割刀对液体或者气泡起到更好的分割作用,以此对气泡进行初步的除泡作业。
[0020]通过设置第一除泡腔体内被注射器推入的压力产生压缩的空气压作用于隔绝体中的液面上,增加了液体进入第一分液槽、第二分液槽与隔绝体和第二除泡腔体内腔间隙的压力,由于第一分液槽和第二分液槽之中的液体自身存在一定的压力值,在第一除泡腔体内腔通过注射器的推动产生的气压位于第一分液槽和第二分液槽的液体压力值下,使得第一除泡腔体内被注射器推入的压力产生压缩的空气压作用于隔绝体中的液面、第一分液槽、第二分液槽与隔绝体和第二除泡腔体内腔间隙的压力逐渐增强,使第一除泡腔体内的液体能够快速进入第一分液槽和第二分液槽的内部,并配合隔绝体和第二除泡腔体之间的间隙由第二除泡腔体的内腔一侧快速流入第二除泡腔体的内腔另一侧,加速液体的流动以防止气泡的产生,当少数残留的气体和液体被推入加热腔体的内部,气体被出气口进行放出,液体落入加热腔体的内部,并能进一步有效防止气泡产生。
[0021]通过设置液体通过第二除泡腔体快速推入加热腔体的内部时,产生的液体冲击落入双膜件的最外侧一组膜状结构进行缓冲,并由另一组膜状结构对液体进行缓流,多组膜状结构的膜孔错位变径的设置,双膜件的一组膜孔直径为小直径时此刻液体流速逐渐减少,液流沿双膜件其中一组大直径的膜孔呈倾斜状流入,减缓流体速度的同时通过多组双膜件的介入,对气泡的产生进一步抑制,达到自动除泡、防气泡的功能,有效的解决了排气的过程都比较繁琐、费时,不易将输液器内的空气排出,造成其药液介入患者身体中的流速
稳定性差对患者的静脉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0023]图1为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第一除泡腔体剖面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A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第一输液管、第一除泡腔体及其隔绝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分流体、分流槽及其割刀装配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加热片、双膜件及其加热腔体装配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隔绝体、第一分液槽及其第二分液槽装配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限流组件立体放大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连接注射器,所述第一输液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一除泡腔体,所述第一除泡腔体的内部对注射器内的液体初级除泡,所述第一除泡腔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除泡腔体;所述第二除泡腔体的内部对初级除泡的液体二次除泡,所述第二除泡腔体的一侧连通有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的内部对除泡后的液体加热,并通过出气口放气,所述加热腔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输液管和针头,所述第二输液管的一侧安装有用于限流和\或截流的限流组件和滑动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泡腔体内腔和第一输液管内腔的连通处安装有分流体,所述分流体的一侧贴合于所述第一输液管和第一除泡腔体内腔的连通处,所述分流体的表面倾斜均匀开设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的内部单向均匀设置有割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泡腔体内腔和第二除泡腔体的连通处固定有隔绝体,所述隔绝体与所述分流体呈对向垂直设置,所述隔绝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分液槽,所述隔绝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分液槽,且所述第二分液槽和第一分液槽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引导下防气泡注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体内侧壁上安装有加热片,所述加热腔体的外侧安装有插线端子,所述隔绝体的内部固定有双膜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丽丽于明安魏莹赵朕龙李琳闫岩朱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