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061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0:08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包括均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铰接部和卡接部;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端面设有凸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内壁设有安装孔,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通过凸台和安装孔,分别安装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出输液管内的空气时,输液管进行与患者进针处仅有微小的相对位移,安全性更高,不易跑针;2.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卡接后,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将输液管挤扁,因此在排气过程中输液管全程受力均匀,使输液管排气更彻底。使输液管排气更彻底。使输液管排气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静脉注射的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医护人员在将静脉针刺入消毒好的静脉前,应当检查并排出一次性输液器各段输液管中的空气,预防空气栓塞的情况发生。
[0003]一次性输液器中位于墨菲滴管下部的输液管是预防空气栓塞的重点。目前,医护人员通常将这一段输液管由上至下卷在手指或笔上,挤压输液管将空气排出至墨菲滴管。现有的输液管排气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1.当患者正在输液时,缠绕手指或笔的排气方式会使输液管整体出现较大的晃动,容易造成跑针,导致患者进针处发生局部红肿等情况,安全性低;2.这一排气方式在挤压输液管时,存在用力不均匀的问题,容易漏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排气方式安全性低和容易漏排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
[0006]包括均为U型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铰接部,另一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卡接部;
[0007]还包括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所述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的两端端面设有凸台,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两侧内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滚动条通过凸台和安装孔安装于第一框体内,同样地,第二滚动条安装于第二框体内,所述凸台与安装孔转动配合;
[0008]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卡接后,所述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之间的距离小于输液管的截面直径。
[0009]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体使用过程为:使用时,将处于张开状态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移动至在输液管下部没有气泡的位置,然后将输液管套入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之间,通过卡接部将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连接后,输液管会被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夹紧挤扁,医护人员在输液管的下部握紧输液管,同时将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向上滑动,便可排出空气。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排出输液管内的空气时,输液管进行排气的部位与患者进针处仅有微小的相对位移,安全性更高,不易跑针,操作时患者会更安心;2.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卡接后,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能够稳定地将输液管夹紧挤扁,而且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与输液管之间为滚动摩擦,因此在排气过程中输液管的表面所受摩擦力小,且全程受力均匀,在减小输液管表面磨损的同时,使输液管排气更彻底。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框体上的第一卡块和第二
框体上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块位的内侧面设有第二卡槽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设有可相配合的斜面。
[0012]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均为具有弹性的塑料或橡胶材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卡接时,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斜面首先贴合,并在卡接过程中对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起到导向作用,然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发生形变并分别卡入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中,打开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时,掰开第二卡块便可,这一连接方式比较稳定。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框体上的第三卡块和第二框体上的第四卡块,所述第三卡块的外侧面设有第三卡槽和第三凸起,所述第四卡块内侧面的一端与第二框体铰接,另一端设有第四凸起。
[0014]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首先相互对齐,然后转动第四卡块,使第四凸起卡入第三卡槽中,便可完成卡接,打开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时,转动第四卡块,将第四凸起移出第三卡槽即可,这一连接方式操作简单快捷。
[00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滚动条中部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滚动条中部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挤压凸起。
[0016]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滚动条的两个端面与第一框体的内壁需要存在间隙,便于第一滚动条相对第一框体转动,同理,第二滚动条也需要同样的设置,在第一滚动条上设置定位槽,输液管与第一滚动条在做相对运动时,位于定位槽内的输液管不会在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之间左右滑动,避免被间隙卡住,在第二滚动条上设置挤压凸起,挤压凸起和定位槽之间的距离同样小于输液管的截面直径,保证输液管在定位槽内被挤扁的程度不受影响。
[00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槽和挤压凸起表面均设有防滑纹。
[0018]有益效果:本方案中,设置防滑纹能够进一步减少输液管同第一滚动条和/或第二滚动条发生滑动摩擦,进一步提高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对输液管的保护性能。
[001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框体底面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导向槽,同样地,所述第二框体底面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相互配合,可形成导向通道。
[0020]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卡接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会配合形成输液管的导向通道,在医护人员沿输液管上部拉动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时,避免输液管在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下部发生较大角度的弯折,导致输液管损伤。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位置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框体1、第一卡块101、第一卡槽1011、第一凸起1012、第三卡块102、第三卡槽1021、第三凸起1022、第一滚动条103、定位槽1031、防滑纹10311、第一导向槽104、第二框体2、第二卡块201、第二卡槽2011、第二凸起2012、第四卡块202、第四凸起2021、第二滚动条203、挤压凸起2031、第二导向槽204、铰接部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具体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2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8]实施例1
[002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包括均为U型的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2的一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铰接部3,本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通过轴铰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可通过合页或销铰接;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U型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铰接部,另一侧分别设有相配合的卡接部;还包括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所述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的两端端面设有凸台,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两侧内壁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滚动条通过凸台和安装孔安装于第一框体内,同样地,第二滚动条安装于第二框体内,所述凸台与安装孔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卡接后,所述第一滚动条和第二滚动条之间的距离小于输液管的截面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输液管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框体上的第一卡块和第二框体上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外侧面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块的内侧面设有第二卡槽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余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