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60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包括取水泵、次氯酸钠加药罐、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和多条试验管路,多条试验管路包括对照试验管路、第一试验管路和第二试验管路;取水泵的出口通过出水管路同时与多条试验管路的始端连通,每条试验管路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前置储水箱和后置储水箱,前置储水箱和后置储水箱间隔设置于每条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末端之间;每条试验管路的末端设有污损生物检测装置。该系统能够验证不同加药参数的防污效果,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快速高效地提出污损生物防治的最优解决方案。速高效地提出污损生物防治的最优解决方案。速高效地提出污损生物防治的最优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核电在正常运行时需要大量的冷却水,由于海水使用不受水量限制,并可相对提高允许温度,因此海水冷却成为滨海核电站冷却系统的首选。然而,由于海水中存在大量的细菌、藻、藤壶、牡蛎等微型及宏观污损生物,这些生物可以在材料表面附着繁殖,引起核电海水冷却系统取水管廊流经面积减小,增加海水流动的摩擦阻力,造成管道的污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取泵跳闸。同时,生物污损还会加速取排水管廊材料的腐蚀,缩短工程寿命。因此,必须对滨海核电站海水取排水系统进行生物防治,以防止海生物在管廊上的附着。
[0003]目前核电海水取排水系统生物防治通常采用电解制氯防护技术,即通过电解制氯设备电解海水产生以次氯酸钠为主的电解液,随后将电解液注入到取排水系统中,通过电解液的加注达到防治海洋污损生物在取排水管廊表面附着的目的。
[0004]随着我国滨海核电站建设数量及站内机组数量的增加,大型海水取排水系统的取水管廊的长度也不断增加,部分核电冷却系统取水管的长度甚至达到十几、几十公里,大大增加了取水管廊生物污损防治的难度。而且,不同海域由于水温、溶解性有机碳、硫化物含量等物理化学参数的不同,造成次氯酸钠衰减速度差异巨大,使得次氯酸钠的防护效果也截然不同。故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在原有药剂的基础上改变加药方式或药剂的种类,以提高污损生物防治的效果;然而,在改变加药方式或药剂种类前,就需要提供一种装置用来评估不同的加药方式或新的药剂组合是否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治海生物的附着和生长。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用以评估和验证加药方式或药剂组合的防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验证不同加药参数的防污效果,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快速高效地提出污损生物防治的最优解决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包括取水泵、次氯酸钠加药罐、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和多条试验管路,多条所述试验管路包括对照试验管路、第一试验管路和第二试验管路;
[0008]所述取水泵的出口通过出水管路同时与多条所述试验管路的始端连通,每条所述试验管路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前置储水箱和后置储水箱,所述前置储水箱和所述后置储水箱间隔设置于每条所述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末端之间;每条所述试验管路的末端设有污损生物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试验管路上的前置储水箱和后置储水箱分别为第一前置储水箱和第一后置储水箱,所述第二试验管路上的前置储水箱和后置储水箱分别为第二前置储水箱和
第二后置储水箱;
[0009]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出口分为四路,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第一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第二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第三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第四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
[0010]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的出口分为两路,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的一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的另一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
[0011]进一步地,每条所述试验管路上,所述前置储水箱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第一出口,多个所述第一出口同时与所述后置储水箱的入口连通,每个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开关阀;和/或,所述后置储水箱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第二出口,多个所述第二出口同时与所述污损生物检测装置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污损生物检测装置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二开关阀。
[0012]进一步地,所述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还包括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电解装置的出口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入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还包括排水支路,所述排水支路连通至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排水支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上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同时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及所述电解装置信号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装置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进入所述电解装置内的海水流量,从而控制所述电解装置产生的电解液的浓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出口通过第一计量泵连通至所述第一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出口通过第二计量泵连通至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的出口通过第三计量泵连通至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的出口通过第四计量泵连通至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后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
[0016]进一步地,每条所述试验管路上,每条所述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试验管路中的海水流量。
[0017]进一步地,所述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还包括第一余氯分
析仪和第二余氯分析仪,所述第一余氯分析仪同时和所述第一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第一试验管路的末端相连,所述第二余氯分析仪同时和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以及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末端相连。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试验管路的末端和所述第二试验管路的末端均设有中和单元,所述中和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试验管路和所述第二试验管路中的余氯进行中和。
[0019]进一步地,所述污损生物检测装置为内部设有挂板的挂板箱。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通过设置对照试验管路、第一试验管路和第二试验管路三条试验管路,同时设置次氯酸钠加药罐向第一试验管路和第二试验管路的头部和/或中间位置投加次氯酸钠,设置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向第二试验管路的头部和/或中间位置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即对照试验管路上进行空白对照试验,第一试验管路上进行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泵(1)、次氯酸钠加药罐(2)、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3)和多条试验管路(4),多条所述试验管路(4)包括对照试验管路(4A)、第一试验管路(4B)和第二试验管路(4C);所述取水泵(1)的出口通过出水管路(11)同时与多条所述试验管路(4)的始端连通,每条所述试验管路(4)上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前置储水箱(5)和后置储水箱(6),所述前置储水箱(5)和所述后置储水箱(6)间隔设置于每条所述试验管路(4)的始端与末端之间;每条所述试验管路(4)的末端设有污损生物检测装置(91);所述第一试验管路(4B)上的前置储水箱(5)和后置储水箱(6)分别为第一前置储水箱(5A)和第一后置储水箱(6A),所述第二试验管路(4C)上的前置储水箱(5)和后置储水箱(6)分别为第二前置储水箱(5B)和第二后置储水箱(6B);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2)的出口分为四路,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2)的第一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试验管路(4B)的始端与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5A)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2)的第二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一前置储水箱(5A)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后置储水箱(6A)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2)的第三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试验管路(4C)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5B)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2)的第四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5B)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后置储水箱(6B)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3)的出口分为两路,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3)的一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试验管路(4C)的始端与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5B)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所述非氧化性杀生剂加药罐(3)的另一路出口连通至所述第二前置储水箱(5B)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后置储水箱(6B)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试验管路(4)上,所述前置储水箱(5)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第一出口(50),多个所述第一出口(50)同时与所述后置储水箱(6)的入口连通,每个所述第一出口(50)与所述后置储水箱(6)的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一开关阀(51);和/或,所述后置储水箱(6)上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第二出口(60),多个所述第二出口(60)同时与所述污损生物检测装置(91)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出口(60)与所述污损生物检测装置(91)之间的管路上均设有第二开关阀(6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还包括电解装置(21),所述电解装置(21)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管路(11)连通,所述电解装置(21)的出口与所述次氯酸钠加药罐(2)的入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距离海水管廊污损生物防治的工艺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21)的入口与所述出水管路(11)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2),所述长距离海水管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训周尹国枫段东霞徐凤麒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