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92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6
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爆与无焰泄放联用装置,具体为基于全氟己酮电池热管理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装置,属于电池热管理电池防爆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电池热管理是电动新能源汽车中的重要系统之一,主要通过导热介质、测控单元以及温控设备构成闭环调节系统。当测控单元检测到动力电池出现温度分布不均或局部升温过快时,温控设备(如泵机)会驱动导热介质在电池包内部流动,导热介质与电池组接触后,将热量传递散至外界环境,从而使动力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之内,以维持其最佳的使用状态,用以保证电池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0003]近年来,比较重大的电动汽车火灾事故均是由于机械碰撞、高温以及过充电等极端滥用条件造成车载电池包起火燃烧进而引发电动汽车火灾事故;传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无法有效地对火焰及爆炸进行抑制,同时电池仓上也未安装无焰泄放装置,因此,当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或爆炸后,不仅对电池仓内部造成伤害,还会发生电池仓内部喷火造成汽车的二次损伤。全氟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哈龙灭火剂替代品,它是一种清澈、无色、无味氟化酮类的液体化合物,同时全氟己酮属于绝缘物质,即使发生泄露也不会造成电池短路。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防爆阻火元件和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以解决或缓解传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容易出现热失控的现象,无法对因热失控产生的火焰及爆炸进行有效抑制的问题,至少一种提供有益的选择。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爆阻火元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流管、防爆泄放阀、缓冲阀、导流管、破片阀、阻火管和外放管,防爆泄放阀和缓冲阀均采用端口直径小于阀体直径的柱形腔体结构,缓冲阀的一端连接防爆泄放阀的侧部,另一端通过弧形的导流管连接破片阀。
[0006]防爆泄放阀的内腔设置凸形机构,凸形机构的中部设置导向槽,导向槽的外周设置四个导流腔,第一弹簧设在导向槽中,阻隔板中部的导向杆滑动连接导向槽,阻隔板上正对导流腔的位置设有阻隔柱。
[0007]所述缓冲阀的内腔中设置4

6个套有第二弹簧的导向柱,缓冲板中部的缓冲柱插入缓冲阀的进口,缓冲柱的外周滑动连接导向柱。
[0008]破片阀的内部设置泄爆片,阻火管的内部设置阻火芯。
[0009]所述的一种防爆阻火元件,阻隔板的直径小于等于防爆泄放阀的内腔直径,大于防爆泄放阀的端口直径;缓冲板的外径小于缓冲阀的内腔直径,大于缓冲阀的端口直径,缓冲板中部的缓冲柱直径等于缓冲阀的端口直径。
[0010]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包括车载电池组件、所述的防爆阻火元件,车载电池组件包含电池仓、多个电池模块和导流仓,电池模块设在电池仓内,电池模块的顶部设置导流仓,防爆泄放阀的进口连通导流仓的出口,出口依次通过回流管、全氟己酮回流装置连接导流仓的进口。
[001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防爆阀,防爆阀和防爆泄放阀采用相同结构,防爆阀的一端通过全氟己酮输送管连接全氟己酮回流装置,另一端连通导流仓的进口。
[0012]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多个所述电池模块均匀设在电池仓的底部,导流仓设在电池仓内的电池模块的顶部。
[0013]所述阻火管的内侧壁均匀安装有阻火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包含两个防爆阀,两个防爆阀远离全氟己酮导流仓的一端均连通全氟己酮输送管。
[0015]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远离阻隔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导向槽的槽底。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缓冲阀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板。
[0017]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全氟己酮导流仓内的全氟己酮吸收动力电池的热量,当动力电池出现温度分布不均或局部升温过快时,利用全氟己酮汽化快速吸收动力电池的热量,用以抑制热失控的发生,当动力电池发生起火或爆炸时,通过高温或冲击力破坏全氟己酮导流仓,利用流出的全氟己酮汽化快速吸热及时对动力电池进行灭火和抑爆,同时通过防爆泄放阀将压力泄放至缓冲阀内为冲击力提供缓冲,当抑爆、缓冲后的压力仍大于泄爆片的承压时,通过阻火芯对泄放的压力进行灭火处理,以防止发生喷火对汽车造成二次损伤。
[0018]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种防爆阻火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一种防爆阻火元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A 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图1中阻隔板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5为图1中B 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的结构图。
[0026]图7为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27]图8为一种基于全氟己酮的抑爆

无焰泄放联用热失控、燃爆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0028]附图标记:1、车载电池组件;2、防爆阻火元件;101、电池仓;102、电池模块;103、导流仓;201、防爆泄放阀;202、缓冲阀;203、破片阀;204、阻火管;205、外放管;206、泄爆片;207、阻火芯;41、第一防爆阀;42、第二防爆阀;43、回流管;44、全氟己酮输送管;45、阻隔板;45a、阻隔柱;46、导向杆;47、凸形机构;47a、导向槽;47b、导流腔;47c、第一弹簧;48、缓冲板;48a、缓冲柱;49、导向柱;50、第二弹簧;51、导流管。
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阻火元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流管(43)、防爆泄放阀(201)、缓冲阀(202)、导流管(51)、破片阀(203)、阻火管(204)和外放管(205),其特征在于,防爆泄放阀(201)和缓冲阀(202)均采用端口直径小于阀体直径的柱形腔体结构,缓冲阀(202)的一端连接防爆泄放阀(201)的侧部,另一端通过弧形的导流管(51)连接破片阀(203);防爆泄放阀(201)的内腔设置凸形机构(47),凸形机构(47)的中部设置导向槽(47a),导向槽(47a)的外周设置四个导流腔(47b),第一弹簧(47c)设在导向槽(47a)中,阻隔板(45)中部的导向杆(46)滑动连接导向槽(47a),阻隔板(45)上正对导流腔(47b)的位置设有阻隔柱(45a);所述缓冲阀(202)的内腔中设置4

6个套有第二弹簧(50)的导向柱(49),缓冲板(48)中部的缓冲柱(48a)插入缓冲阀(202)的进口,缓冲柱(48a)的外周滑动连接导向柱(49);破片阀(203)的内部设置泄爆片(206),阻火管(204)的内部设置阻火芯(2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阻火元件,其特征在于,阻隔板(45)的直径小于等于防爆泄放阀(201)的内腔直径,大于防爆泄放阀(201)的端口直径;缓冲板(48)的外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伟姜海鹏李国梁赵峰宇聂仲恒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