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80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5
热交换器具备:配管主体,其形成被供给第一流体的流路;一对分隔板,其在流路的一部分划分形成封闭空间;多个传热管,其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供给部,其能够从配管主体的外部向封闭空间内供给第二流体;排出部,其能够将封闭空间内的第二流体向外部排出;以及流路形成部,其在相邻的传热管彼此之间形成多个小流路部。第二流体在封闭空间内以朝向与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在多个传热管彼此之间流通。在从延伸方向上的配置有排出部的位置观察时,多个小流路部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位置。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


[0001]本公开涉及热交换器。
[0002]本申请针对2022年2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2

016358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作为热交换器,有具备配管以及配置于配管内的多个传热管的结构。在这样结构的热交换器中,在多个传热管内流动的第一流体与在配管内传热管的外侧流动的第二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传热管上具备翅片的结构。通过在传热管上具备翅片,能够提高在传热管内流动的第一流体与在传热管的外侧流动的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23520号公报
[0007]然而,有时期望实现热交换器的小型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使配置于配管内的多个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变窄,则在传热管的外侧流动的第二流体的流路截面积变小。其结果是,有可能传热管内的第一流体与传热管的外侧的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降低。因此,在使多个传热管彼此的间隙变窄的结构中,也希望提高传热管内的第一流体与传热管的外侧的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提供能够提高传热管内的第一流体与传热管的外侧的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
[0009]本公开的热交换器具备:配管主体,其形成被供给第一流体的流路;一对分隔板,其在所述配管主体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将所述流路的一部分封堵,且在所述流路的一部分划分形成封闭空间;多个传热管,其呈两端开口的管状,以贯通所述一对分隔板的方式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且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供给部,其能够从所述配管主体的外部向所述封闭空间内供给第二流体;排出部,其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从所述供给部隔开间隔地配置,能够将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第二流体向所述配管主体的外部排出;以及流路形成部,其在多个所述传热管中在最接近的位置相互相邻的所述传热管彼此之间形成多个小流路部,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封闭空间内以朝向与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在多个所述传热管彼此之间流通,在从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配置有所述排出部的位置观察时,多个所述小流路部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
[0010]专利技术效果
[0011]根据本公开的热交换器,能够提高传热管内的第一流体与传热管的外侧的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概要结构的图。
[0013]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4]图3是图1的A

A向视剖视图。
[0015]图4是图1的B

B向视剖视图。
[0016]图5是示出上述热交换器的流路形成部的放大剖视图。
[0017]图6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的流路形成部的图。
[0018]图7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流路形成部的与对置方向正交的剖视图。
[0019]图8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配管;
[0022]10c...弯曲部;
[0023]10r...流路;
[0024]11...配管主体;
[0025]12...弯肘部;
[0026]13...叶片;
[0027]20...分隔板;
[0028]20A...第一分隔板;
[0029]20B...第二分隔板;
[0030]21...供给部;
[0031]22...排出部;
[0032]30A、30D...芯部;
[0033]30a...第一端部;
[0034]30b...第二端部;
[0035]30c...芯中间部;
[0036]31、31A、31B、31D...传热管;
[0037]31b...顶部;
[0038]31c...中心轴;
[0039]31t...顶部;
[0040]32...外表面;
[0041]38a、38b...间隙;
[0042]40A~40D...流路形成部;
[0043]41...第一凸部;
[0044]41s...前端;
[0045]42...第二凸部;
[0046]42s...前端;
[0047]45、45D...小流路部;
[0048]45A...第一小流路部;
[0049]45B...第二小流路部;
[0050]48A...第一流路区域;
[0051]48B...第二流路区域;
[0052]100A~100D...热交换器;
[0053]211...供给部主体;
[0054]212...供给口;
[0055]221...排出部主体;
[0056]222...排出口;
[0057]Da...延伸方向;
[0058]Da1...一侧;
[0059]Da2...另一侧;
[0060]Dc...周向;
[0061]Dh...水平方向;
[0062]Ds...管径;
[0063]Dt...对置方向;
[0064]Dv...垂直方向;
[0065]H...第一流体;
[0066]L...第二流体;
[0067]Sc...封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热交换器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公开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0069](热交换器的结构)
[0070]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100A配置于配管10的中途位置。配管10形成供第一流体H流通的流路10r。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流体H,例如氢气在配管10内的流路10r中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管10具有直管状的配管主体11以及分别配置于该配管主体11的两端部的弯肘部12。弯肘部12形成流路10r的弯曲部10c。弯肘部12与配管主体11连接。在弯肘部12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叶片13,该叶片13用于对第一流体H的流动方向进行引导以与弯曲部10c一致。各个叶片13沿着弯肘部12的曲线弯曲。这样的叶片13在弯肘部12内在流路10r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需要说明的是,配管主体11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与如弯肘部12那样配管10的弯曲部分连接。配管主体11作为配管10的一部分配置即可。
[0071]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100A以形成配管10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于配置有配管主体11的位置。热交换器100A具备形成热交换器100A的外壳的配管主体11、一对分隔板20、供给部21、排出部22、以及芯部30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备:配管主体,其形成被供给第一流体的流路;一对分隔板,其在所述配管主体的延伸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将所述流路的一部分封堵,且在所述流路的一部分划分形成封闭空间;多个传热管,其呈两端开口的管状,以贯通所述一对分隔板的方式沿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且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供给部,其能够从所述配管主体的外部向所述封闭空间内供给第二流体;排出部,其在所述延伸方向上从所述供给部隔开间隔地配置,能够将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所述第二流体向所述配管主体的外部排出;以及流路形成部,其在多个所述传热管中在最接近的位置相互相邻的所述传热管彼此之间形成多个小流路部,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封闭空间内以朝向与所述第一流体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方式在多个所述传热管彼此之间流通,在从所述延伸方向上的配置有所述排出部的位置观察时,多个所述小流路部配置于相互不同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流路形成部形成第一小流路部以及第二小流路部作为所述小流路部,所述第一小流路部配置于与在最接近的位置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传热管中的一方的所述传热管接近的位置,所述第二小流路部配置于与在最接近的位置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传热管中的另一方的所述传热管接近的位置,且从所述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小流路部配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小流路部在所述传热管的周向上错开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伸英谷本浩一铃田忠彦中拂博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