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71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包括中空膨胀耳塞、记录电极、信号导联线、导联线接头和中空管,中空膨胀耳塞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孔槽内嵌设固定有记录电极,记录电极的外表面突出于中空膨胀耳塞的外表面,记录电极与信号导联线的一端连接,信号导联线的另一端穿出中空膨胀耳塞的外侧面后并与导联线接头的一端连接,导联线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前置放大器的接口插接,中空管的一端穿设中空膨胀耳塞的外侧面并置于中空膨胀耳塞内,中空管的另一端置于中空膨胀耳塞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记录电极放在外耳道,外耳道离诱发电位的信号发生源相对较近,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听觉诱发电位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
,特别是涉及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记录方式通常是把记录电极放在耳垂或乳突的位置来记录,这种记录方式离诱发电位的信号发生源比较远,不利用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耳蜗电位信号)的采集,采集的信号很弱,甚至存在采集不到信号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入耳式记录电极。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中空膨胀耳塞、记录电极、信号导联线、导联线接头和中空管,所述中空膨胀耳塞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所述孔槽内嵌设固定有记录电极,所述记录电极的外表面突出于中空膨胀耳塞的外表面,所述记录电极与信号导联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导联线的另一端穿出中空膨胀耳塞的外侧面后并与导联线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联线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前置放大器的接口插接,所述中空管的一端穿设中空膨胀耳塞的外侧面并置于中空膨胀耳塞内,所述中空管的另一端置于中空膨胀耳塞外。
[000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设计了入耳式记录电极,在把记录电极放在外耳道时,外耳道离诱发电位的信号发生源相对较近,能够采集到清晰的听觉诱发电位信号。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入耳式记录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入耳式记录电极放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其包括中空膨胀耳塞1、银制球形电极2(作为记录电极)、信号导联线3、导联线接头4和中空橡胶管5,球形电极为现有市售产品,银制球形电极2为用银制成的球形电极,银制球形电极2呈椭球形。
[0011]中空膨胀耳塞1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孔槽内嵌设固定有银制球形电极2,银制球
形电极2的外表面突出于中空膨胀耳塞1的外表面,银制球形电极2与信号导联线3的一端连接,信号导联线3的另一端穿出中空膨胀耳塞1的外侧面后并与导联线接头4的一端连接,导联线接头4的另一端用于与前置放大器的接口插接,中空橡胶管5的一端穿设中空膨胀耳塞1的外侧面并置于中空膨胀耳塞1内,中空橡胶管5的另一端置于中空膨胀耳塞1外。
[0012]工作原理:导联线接头4插在前置放大器的接口上,中空橡胶管5插到气道式耳机的声音导管上,入耳式记录电极放置在用户的外耳道6内(见图2),银制球形电极2紧贴用户的外耳道皮肤。气道式耳机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声音导管和中空橡胶管5传导用户的外耳道内,银制球形电极2(记录电极)采集听觉诱发电位信号并传输给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对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进行信号放大、滤波、AD转换后传输给主机,主机对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进行处理分析。
[0013]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记录电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空膨胀耳塞、记录电极、信号导联线、导联线接头和中空管,所述中空膨胀耳塞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所述孔槽内嵌设固定有记录电极,所述记录电极的外表面突出于中空膨胀耳塞的外表面,所述记录电极与信号导联线的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导联线的另一端穿出中空膨胀耳塞的外侧面后并与导联线接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导联线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前置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唯一袁亦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