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636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涉及脑电图室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电极帽、下颌带和测量电极,电极帽为连接带构成的网帽结构;电极帽上分布有若干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四周分别与连接带相连;所述的定位模块包括台型的基座;基座为柔性材质;基座中部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凹口;定位凹口底部密封固定有承载膜;基座上端密封覆盖有遮盖膜;定位凹口内填有导电膏;承载膜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弧形的分离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便捷地使导电膏精准填充在测量电极与头部之间,能够提高电极帽与不同病人头部的适配性,使测量电极定位更准确。使测量电极定位更准确。使测量电极定位更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脑电图室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扫描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在动态脑电图监测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将脑电图扫描仪的测量电极定位在病人头部的准确区域,为了方便对测量电极的定位,目前通常采用为病人佩戴电极帽的方式。
[0003]然而传统的电极帽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在佩戴电极帽之后,在测量电极与头部之间再填充导电膏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事先在头部涂抹导电膏又容易判断不准位置,而且佩戴电极帽时容易将导电膏刮蹭到各处,影响后续检测效果;二是目前的电极帽需要根据病人的头围来选择合适的型号,以此来保证测量电极的安放位置符合标准,然而这种方式不仅需要事先准备多种型号的电极帽,而且有些病人的头部与标准电极帽并不能完美适配,从而导致测量电极定位的区域与标准区域产生较大偏差,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其能够便捷地使导电膏精准填充在测量电极与头部之间,能够提高电极帽与不同病人头部的适配性,使测量电极定位更准确。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包括电极帽、下颌带和测量电极,电极帽为连接带构成的网帽结构;电极帽上分布有若干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四周分别与连接带相连;
[0006]所述的定位模块包括台型的基座;基座为柔性材质;基座中部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凹口;定位凹口底部密封固定有承载膜;基座上端密封覆盖有遮盖膜;定位凹口内填有导电膏;承载膜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弧形的分离区;两个分离区前端相对抵靠且均位于承载膜前侧,两个分离区后端相对分离且均位于承载膜后端;两个分离区的外侧为留存区,两个分离区之间为外移区;分离区与留存区之间、分离区与外移区之间分别对应分布有撕断痕;分离区前端均通过拉线与遮盖膜连接;定位凹口下端后侧固定有柔性的引导片;引导片上端高于导电膏上端;外移区后端贴着定位凹口后端对应绕过引导片后侧且与遮盖膜连接;
[0007]所述的测量电极上部套接有柔性的安装套;安装套与定位凹口插接配合;测量电极与分离区位置相对应;
[0008]所述的连接带为蛇形折叠结构;连接带上端沿走向对应设置有锁定带;锁定带与连接带的接触点位均热焊连接。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的遮盖膜边缘与基座边缘对应热封连接;遮盖膜上端外侧沿周向对应设置有撕断线;遮盖膜上固定有拉手;拉手处于撕断线
内侧。
[00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的基座上端沿周向分布有不干胶层;安装套上端固定有延展布;延展布与不干胶层粘接对应。
[00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的锁定带为聚乙烯材质。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导电膏能够被承载膜和遮盖膜事先密封在定位凹口内,避免了导电膏的缺失,使得安放测量电极时,无需依次单独涂抹导电膏,节约时间;
[0014]承载膜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弧形的分离区,两个分离区前端相对抵靠且均位于承载膜前侧,两个分离区后端相对分离且均位于承载膜后端,分离区与留存区之间、分离区与外移区之间分别对应分布有撕断痕,分离区前端均通过拉线与遮盖膜连接,能够通过揭开遮盖膜时,带动拉线将分离区轻松撕开,使留存区、分离区、外移区三者分离,外移区后端与遮盖膜连接,借助遮盖膜的揭开,即可将分离区与外移区从定位凹口内拉出,使承载膜破开,导电膏即可顺利流出与头部接触;
[0015]定位凹口下端后侧固定有柔性的引导片,引导片上端高于导电膏上端,外移区后端贴着定位凹口后端对应绕过引导片后侧,使得拉出外移区时能够贴着定位凹口的边缘,一是减小对导电膏的完整性造成的扰乱,二是通过引导片的阻挡,减少粘在外移区上被随之一同带出的导电膏的量,从而确保导电膏在头部与测量电极之间的充分填充。
[0016]2、连接带为蛇形折叠结构,连接带上端沿走向对应设置有锁定带,锁定带与连接带的接触点位均热焊连接,能够根据病人头部的实际尺寸状况,通过剪断锁定带实现对连接带的放长,提高电极帽对病人头部的适配性,而且能够通过放长连接带,实现对基座位置的调整,即方便了对测量电极位置的调整。
[0017]3、锁定带为聚乙烯材质,使锁定带本身略能伸缩,实现对基座位置的微调。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定位模块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基座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定位凹口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安装套与基座对应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中,1、电极帽;2、下颌带;3、测量电极;4、连接带;5、基座;6、定位凹口;7、承载膜;8、遮盖膜;9、导电膏;10、分离区;11、留存区;12、外移区;13、撕断痕;14、引导片;15、安装套;16、锁定带;17、撕断线;18、拉手;19、不干胶层;20、延展布;21、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

4所示,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包括电极帽1、下颌带2和测量电极3,电极帽1为连接带4构成的网帽结构;电极帽1上分布有若干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四周分别与连接带4相连;所述的定位模块包括台型的基座5;基座5为柔性材质;基座5中部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凹口6;定位凹口6底部密封固定有承载膜7;基座5上端密封覆盖有遮盖膜8;定位凹
口6内填有导电膏9;承载膜7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弧形的分离区10;两个分离区10前端相对抵靠且均位于承载膜7前侧,两个分离区10后端相对分离且均位于承载膜7后端;两个分离区10的外侧为留存区11,两个分离区10之间为外移区12;分离区10与留存区11之间、分离区10与外移区12之间分别对应分布有撕断痕13;分离区10前端均通过拉线21与遮盖膜8连接;定位凹口6下端后侧固定有柔性的引导片14;引导片14上端高于导电膏9上端;外移区12后端贴着定位凹口6后端对应绕过引导片14后侧且与遮盖膜8连接。
[0026]如图5所示,所述的测量电极3上部套接有柔性的安装套15;安装套15与定位凹口6插接配合;测量电极3与分离区10位置相对应;所述的连接带4为蛇形折叠结构;连接带4上端沿走向对应设置有锁定带16;锁定带16与连接带4的接触点位均热焊连接;遮盖膜8边缘与基座5边缘对应热封连接;遮盖膜8上端外侧沿周向对应设置有撕断线17;遮盖膜8上固定有拉手18;拉手18处于撕断线17内侧;基座5上端沿周向分布有不干胶层19;安装套15上端固定有延展布20;延展布20与不干胶层19粘接对应;锁定带16为聚乙烯材质。
[0027]导电膏9初始时就填充于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电图仪测量定位装置,包括电极帽(1)、下颌带(2)和测量电极(3),其特征在于:电极帽(1)为连接带(4)构成的网帽结构;电极帽(1)上分布有若干定位模块;定位模块四周分别与连接带(4)相连;所述的定位模块包括台型的基座(5);基座(5)为柔性材质;基座(5)中部沿轴向贯穿开设有定位凹口(6);定位凹口(6)底部密封固定有承载膜(7);基座(5)上端密封覆盖有遮盖膜(8);定位凹口(6)内填有导电膏(9);承载膜(7)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弧形的分离区(10);两个分离区(10)前端相对抵靠且均位于承载膜(7)前侧,两个分离区(10)后端相对分离且均位于承载膜(7)后端;两个分离区(10)的外侧为留存区(11),两个分离区(10)之间为外移区(12);分离区(10)与留存区(11)之间、分离区(10)与外移区(12)之间分别对应分布有撕断痕(13);分离区(10)前端均通过拉线(21)与遮盖膜(8)连接;定位凹口(6)下端后侧固定有柔性的引导片(14);引导片(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艺颖王静董艳妮梁靖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