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学凯专利>正文

一种动脉血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32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动脉血管插管,包括插入管和连接管,插入管的前端设有出血口、插入管外部设有气囊,插入管的后部一侧设有远肢端供血口,连接管的后端设有入血口,其特征在于连接管内部设有隔膜,隔膜将连接管内部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隔膜向前延伸至插入管内部,将远肢端供血口封闭在其中一个腔室中,另一个腔室与插入管相通,所述插入管的内部腔室为变径结构,其内径自后向前逐级增大,所述气囊设置在连接管壁厚最厚处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远肢端供血效果好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血管插管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动脉血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动脉血管插管是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中直接与人体血管相连的关键组件,传统的插管结构简单,对于氧合后的动脉血通过插管送回股动脉时,往往会导致股动脉远肢端缺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动脉血管插管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局2022年12月9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17988073U,名称为股动脉插管的技术专利技术,其包括:插管本体,包括插入管和连接管,连接管远离插入管的一端设有入血口,插入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出血口,插入管设有第一侧开孔;气囊,设置在插入管的外壁,气囊设置在第一侧开孔与出血口之间。该股动脉插管中,膨胀的气囊可在插管本体和动脉血管之间形成血液流通缝隙,同时从第一侧开孔流出的血液会沿血液流通缝隙流动,向远肢端灌注供血,防止器官长期缺血坏死。上述结构的动脉插管虽然设置了第一侧开孔向远肢端灌注供血,但是其第一侧开孔和前端的出血口共用一根插管,而且上述结构的动脉插管为了减小出血口的阻力,还开设了多个第二侧开孔,这样就造成出血口处的供血量大,第一侧开孔给远肢端的供血量小,起不到给远肢端有效供血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血管插管,其管体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的腔室,出血口和远肢端出血口分别与两个腔室相通,远肢端出血口的供血量稳定且不受出血口的影响,起到给远肢端有效供血的目的,同时本技术的管体采用内径逐步增大的结构,降低出血口的流速,防止出血口处阻力过大造成血液损伤。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即一种动脉血管插管,包括插入管和连接管,插入管的前端设有出血口、插入管外部设有气囊,插入管的后部一侧设有远肢端供血口,连接管的后端设有入血口,其特征在于连接管内部设有隔膜,隔膜将连接管内部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隔膜向前延伸至插入管内部,将远肢端供血口封闭在其中一个腔室中,另一个腔室与插入管相通,所述插入管的内部腔室为变径结构,其内径自后向前逐级增大,所述气囊设置在连接管壁厚最厚处的外侧。
[0006]本技术的与之配套的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的循环管路优选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设置流量调节阀,三通阀通过两个出口分别与连接管的两个腔室相通,以此实现出血口和远肢端供血口的单独控制。
[0007]本技术的连接管的第一腔室与插入管相通,血液自第一腔室进入插入管腔室后,孔径突然增加,起到降低流速的作用,插入管的内部腔室也是内径助剂增大的,血液在流动中再次降低速度,最后从出血口流出时阻力小,不会造成血液损伤。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的连接管的内部腔室分为3级。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远肢端供血口为椭圆孔或长条孔。
[0010]上述椭圆孔或长条孔自现有技术的圆孔改造而来,其开孔面积大于现有技术的圆孔,进一步减小血液流出的阻力。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插入管的侧面设有辅助出血口,辅助出血口位于连接管壁厚最薄处的腔室的侧壁上,辅助出血口为椭圆孔或长条孔。
[0012]本技术的辅助出血口位于插入管内部最后一级腔室的侧壁上,其采用椭圆孔或长条孔自现有技术的圆孔改造而来,其开孔面积大于现有技术的圆孔,进一步减小血液流出的阻力。
[0013]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插入管的前端为斜切结构,出血口为椭圆孔。
[0014]本技术的插入管前段采用与针头相同的斜切结构,出血口为椭圆孔,相对于CN 217988073 U,名称为股动脉插管的锥形尖端结构,出血口开孔更大,能够进一步减小血液流出的阻力。
[0015]本技术插入管的前端的尖端倒圆角设置,防止刺穿血管。
[0016]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远肢端供血效果好的优点。使用本技术,远肢端出血口的供血量稳定且不受出血口的影响,能够给给远肢端有效供血,防止其缺血坏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中所示:1.出血口;2.辅助出血口;3.插入管;4.气囊;5.导气管;6.连接管;7.隔膜;8.远肢端供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0]如图1所示:插入管3的前端为斜切结构,出血口1为椭圆孔,插入管的后部一侧设有远肢端供血口8,远肢端供血口8为椭圆孔或长条孔,插入管3的内部腔室为3级变径结构,其内径自后向前逐级增大,所述气囊4设置在连接管3壁厚最厚处的外侧,气囊4与导气管5连接,辅助出血口2位于连接管3壁厚最薄处的腔室的侧壁上,辅助出血口2为椭圆孔或长条孔。连接管6内部设有隔膜7,隔膜7将连接管6内部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隔膜7向前延伸至插入管3中,将远肢端供血口8封闭在下腔室中,上腔室与插入管3的腔室相通。
[0021]本技术使用时,先将连接管6与ECMO循环管路连接,ECMO循环管路设置三通阀,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设置流量调节阀,三通阀通过两个出口分别与连接管6的两个腔室相通,以此实现出血口和远肢端供血口的单独控制,再将插入管3插入动脉血管,通过导气管5向气囊4充气以使插入管3与动脉血管壁之间的形成预设宽度的间隙。ECMO运转时血泵抽取静脉血液送入膜式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再将进行过气体交换的血液输入连接管6,部分血液通过出血口1和辅助出血口2进入动脉血管,部分血液通过远肢端供血口8向远肢端供血。
[0022]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血管插管,包括插入管和连接管,插入管的前端设有出血口、插入管外部设有气囊,插入管的后部一侧设有远肢端供血口,连接管的后端设有入血口,其特征在于连接管内部设有隔膜,隔膜将连接管内部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隔膜向前延伸至插入管内部,将远肢端供血口封闭在其中一个腔室中,另一个腔室与插入管相通,所述插入管的内部腔室为变径结构,其内径自后向前逐级增大,所述气囊设置在连接管壁厚最厚处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学凯车文成管晨彤
申请(专利权)人:赵学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