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530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属于气体采集技术领域,所述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包括基座、吸附件和面罩,其中:基座内设有气室,气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外向内,面罩连通气室,从而面罩、气室和第一单向阀连通形成进气气路;面罩还经吸附件连接位于基座上的排气口,吸附件和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从而面罩、吸附件、电磁阀和排气口连通形成第一出气气路;基座内设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连接电磁阀,使得电磁阀能够在吸气过程中关闭,在呼气过程中开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体采集准确,呼吸过程流畅,使用体验好。使用体验好。使用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采集
,特别是指一种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越来越多疾病相关的标志物被发现,目前呼出气体的检测已经广泛用于临床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项目覆盖呼出气体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呼出气体冷凝液(EBC)、呼出气体中的颗粒物等。目前已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有机化合物类标志物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氨气、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0003]人体呼出气体可分为死腔气及肺泡气两部分,其中死腔气是指未参与交换的气体,人在呼出气体时首先呼出死腔气,其次再呼出肺泡气,能够用于检测疾病的有效成分仅为肺泡气。如何能够排除死腔气的干扰,是采集呼出气体的关键。现有的呼出气体采集装置在气体采集的准确性和呼吸过程的流畅性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体采集准确,呼吸过程流畅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包括基座、吸附件和面罩,其中:
[0007]所述基座内设有气室,所述气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外向内,所述面罩连通所述气室,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一单向阀连通形成进气气路;
[0008]所述面罩还经所述吸附件连接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排气口,所述吸附件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从而所述面罩、吸附件、电磁阀和排气口连通形成第一出气气路;
[0009]所述基座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电磁阀,使得所述电磁阀能够在吸气过程中关闭,在呼气过程中开启。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气室上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内向外,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二单向阀连通形成第二出气气路;
[0011]和/或,所述面罩连通设有面罩接口,所述面罩接口与所述吸附件和所述气室均相连通;
[0012]和/或,所述面罩和所述气室之间设有过滤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室内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当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气压高于预设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高压阈值。
[0015]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内在所述电磁阀和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隔膜泵,所述控
制器控制连接所述隔膜泵,其中:
[0016]当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气压高于所述预设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和隔膜泵打开;
[0017]和/或,所述气室内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当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和隔膜泵打开。
[001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包括下壳体和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盖,所述上盖上在远离佩戴者的一侧设有膨起部,所述下壳体和上盖在所述膨起部对应的局部位置共同形成所述气室。
[0019]进一步的,所述面罩接口包括横管部和位于所述横管部中间下方的竖梁部,其中:
[0020]所述横管部的一端为第一管口,所述第一管口为横向管口且连通所述面罩,另一端为第二管口,所述第二管口为竖向向下管口且经所述过滤件连通所述气室;
[0021]所述竖梁部内设有与所述横管部连通的竖向管路,所述竖向管路的开口为第三管口,所述第三管口为竖向向下管口且连通所述吸附件。
[002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主体部、位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上方的上接口、以及位于所述过滤主体部下方的下接口,所述过滤主体部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上接口的直径和所述下接口的直径;
[0023]所述基座上在所述第二管口的正下方设有过滤件插口,所述上接口插接连接所述第二管口,所述下接口插接连接所述过滤件插口;
[0024]所述基座上在所述第三管口的正下方设有吸附件接头,所述吸附件的上端插接连接所述第三管口,下端插接连接所述吸附件接头。
[0025]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两侧设有斜向后延伸的一对连接臂,所述一对连接臂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固定至佩戴者头部的绑带。
[0026]进一步的,所述一对连接臂均为Y形连接臂,其中:
[0027]所述Y形连接臂的两分叉根部之间设有横连杆;
[0028]和/或,所述Y形连接臂的两分叉末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绑带每个端部的两个连接点;
[0029]和/或,所述基座内设有用于实现管路连通和固定安装的气路安装座。
[003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一方面,其基座内设有气室,人在呼出气体时首先呼出的死腔气进入气室,使气室气压升高,之后人再呼出的肺泡气进入气室,使气室气压继续升高,并且电磁阀开启,使气体流入吸附件并从排气口排出,由此,吸附件采集的即是肺泡气,排除了死腔气的干扰,气体采集准确;另一方面,气室能够作为呼吸气体的流通/缓冲空间,故本技术能够使呼吸过程流畅,使用体验好。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的气路原理示意图;
[0036]图5为本技术中进气气路和第二出气气路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技术中进气气路和第二出气气路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技术中第一出气气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8为本技术中基座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技术中面罩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技术中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1为本技术中气路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2为本技术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的改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6]本技术提供一种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如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吸附件和面罩,其中:所述基座内设有气室,所述气室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外向内,所述面罩连通所述气室,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一单向阀连通形成进气气路;所述面罩还经所述吸附件连接位于所述基座上的排气口,所述吸附件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从而所述面罩、吸附件、电磁阀和排气口连通形成第一出气气路;所述基座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电磁阀,使得所述电磁阀能够在吸气过程中关闭,在呼气过程中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上还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内向外,从而所述面罩、气室和第二单向阀连通形成第二出气气路;和/或,所述面罩连通设有面罩接口,所述面罩接口与所述吸附件和所述气室均相连通;和/或,所述面罩和所述气室之间设有过滤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内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当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气压高于预设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高压阈值。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出气体采集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在所述电磁阀和排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隔膜泵,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隔膜泵,其中:当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气压高于所述预设高压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和隔膜泵打开;和/或,所述气室内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当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气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预设浓度阈值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谦林振兴陈宝杰刘立波董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纳通医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