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289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阀管、设置在所述阀管内的注水结构,所述阀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阀,所述注水结构通过所述单向阀对地质土层进行回灌。所述注水结构包括沿着阀管轴向布置的注水芯管、固定在所述注水芯管上的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所述注水芯管上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用于对注水芯管与阀管内壁之间的相隔区域进行密封,所述注水孔设置在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能有效地防止回灌井堵塞,提高了回灌井的透水性能,保证了回灌水量持续稳定。量持续稳定。量持续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施工时,由于地连墙施工效果不佳等多种原因,导致基坑周边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周边土层间孔隙水压力减小,土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大,使地层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邻近建筑物沉降或开裂等危害。目前采用回灌技术控制地下水位下降是一种经济、简便、可行的方法,一是为了补充地下水资源;二是为了稳定地下水位。回灌是将地表水通过管井注入等一定措施注入到目标层中,通过维持回灌水量与渗流水量间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地下水位处于平衡状态。
[0003]回灌的目的是尽可能多且经济地将回灌水输入地下,但是由于回灌水质及地层条件的原因,随着回灌时间的延续,回灌时会出现各种阻塞现象,导致单位时间的回灌量下降。公告号为CN217923871U公开了一种基坑回灌井,包括井体、回灌管以及供水管,通过在回灌管的外壁与井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滤料层,该滤料层能够对井体内部的杂质进行过滤,降低杂质对地下含水层孔隙造成堵塞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在滤料层的上方设置隔水层,提高回灌井的隔水效果。此方法能减少回灌井内侧壁的堵塞,但井底易堵塞,井侧壁过滤层逐步堵塞,导致回灌井工作效果不佳甚至停止工作。虽然目前采取回扬的方式在回灌井中开泵抽排水中堵塞物,但掌握适当回扬次数和时间,才能获得好的回灌效果。目前对于回扬没有有效控制方式,通常会出现回扬多占时间、少回扬甚至不回扬导致管井和含水层受堵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能有效地防止回灌井堵塞,提高了回灌井的透水性能,保证了回灌水量持续稳定。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包括阀管、设置在所述阀管内的注水结构,所述阀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阀,所述注水结构通过所述单向阀对地质土层进行回灌。
[0007]进一步,所述注水结构包括沿着阀管轴向布置的注水芯管、固定在所述注水芯管上的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所述注水芯管上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用于对注水芯管与阀管内壁之间的相隔区域进行密封,所述注水孔设置在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之间。
[0008]进一步,所述上部密封圈的裙边向下,所述下部密封圈的裙边向上。
[0009]进一步,所述注水芯管的上端设置有刻度。
[0010]进一步,所述阀管由若干单节阀管首尾相连形成。
[0011]进一步,沿着所述阀管的轴向在所述阀管上布置有多组单向阀,可以对同一回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进行回灌。
[0012]进一步,所述阀管的井口位置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注水芯管进行固定的固定夹具。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结构减少了回灌井滤水层施工流程,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向阀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回灌井堵塞的问题,提高了回灌井的使用寿命,且回灌效率更高。
[0015]2、本技术结构通过设置注水芯管,可根据设计要求,灵活地对同一回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下的含水层进行回灌,使回灌动作更加精准。
[0016]3、相比传统回灌井,本结构避免了回扬产生的劳动力和时间损耗,“洗井”效率更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回灌水量持续稳定。
[0017]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回灌井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定位板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回灌井作用机理示意图。
[0022]附图中标记如下:上部密封圈1、单向阀2、阀管3、注水孔4、注水芯管5、定位板6、固定夹具601、下部密封圈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包括阀管3、设置在阀管3内的注水结构,阀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阀2,注水结构通过单向阀2对地质土层进行回灌。单向阀2在水平方向沿井壁周围对称布置。纵向布置数量及位置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阀管3采用塑料阀管,材料为钙塑聚丙烯制造的塑料。回灌管井深入含水层,往注水芯管5中注入自来水,经过回灌井壁流入地质含水层中,使地质土层中水位升高,实现有效回灌。该结构能及时有效清淤,避免管井堵塞,且能针对同一回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进行回灌,保证了回灌水量持续稳定,提高了回灌效率。
[0024]本实施例中,单向阀2采用橡皮单向阀,根据测定爆破压力为5MPa的橡胶套,橡胶套覆盖住注浆孔,可保证回灌水的单向流动,橡皮单向阀设置在阀管3上,阀口为出水口位置,出水口设置在阀管3上。采用单向阀2可以保证自来水只从阀管3中喷出,防止逆流入阀管3中,为二次甚至多次注水创造条件。也对土体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0025]本实施例中,注水结构包括沿着阀管3轴向布置的注水芯管5、固定在注水芯管5上的上部密封圈1和下部密封圈7,注水芯管5上开设有注水孔4,上部密封圈1和下部密封圈7用于对注水芯管5与阀管3内壁之间的相隔区域进行密封,注水孔4设置在上部密封圈1和下
部密封圈7之间。
[0026]本实施例中,上部密封圈1的裙边向下,下部密封圈7的裙边向上,且都应抹上黄油。注水芯管5的密封圈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应无残缺和大量气泡现象。
[0027]本实施例中,注水芯管5的上端设置有刻度,以表示注水芯管5的相对位置。
[0028]本实施例中,阀管3由若干单节阀管首尾相连形成。单节阀管内壁光滑,接头有螺扣,端部有斜口,在单节阀管首尾相接时保证接头部位光滑,使注浆芯管在管内上下移动方便无阻。其外壁设置有加强筋,提高抗折能力。在施工时,塑料阀管每一节均应作检查,要求管口平整无收缩,内壁光滑。事先将每6节塑料阀管对接成2m长度作备用。准备插入孔内时应复查一遍,必须旋紧每一节螺纹。
[0029]本实施例中,沿着阀管3的轴向在阀管3上布置有多组单向阀2,可以对同一回灌位置不同深度地层进行回灌。注水芯管5上注水孔4数量根据地下水位上升所需水量确定,阀口数量亦根据其确定,在布置合理的前提下,可大幅提高回灌效率,使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0030]本实施例中,阀管3的井口位置设置有定位板6,定位板6上设置有用于对注水芯管5进行固定的固定夹具601,起到固定注水芯管5的作用,可以便于安装和固定。
[0031]图3为本技术中回灌井作用机理示意图,本技术结构在使用时,首先根据回灌地层位置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阀管、设置在所述阀管内的注水结构,所述阀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阀,所述注水结构通过所述单向阀对地质土层进行回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结构包括沿着阀管轴向布置的注水芯管、固定在所述注水芯管上的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所述注水芯管上开设有注水孔,所述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用于对注水芯管与阀管内壁之间的相隔区域进行密封,所述注水孔设置在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的基坑回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密封圈的裙边向下,所述下部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于福承熊豪文苏金鸿蒋轲冯玮杰祝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