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15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胶跑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包括跑道本体,跑道本体上开设有若干集水槽,集水槽从跑道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集水槽的下端连接有渗水槽,渗水槽向下延伸并与地面层连接,集水槽的侧边设置有竖直的容纳槽,容纳槽中设置有积水机构,集水槽靠近跑道本体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孔一和回流孔一,容纳槽中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孔二,容纳槽的上端设置有回流孔二,溢流孔一和溢流孔二之间设置有通道一,回流孔一和回流孔二之间设置有通道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升塑胶跑道的防积水能力,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跑道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

技术介绍

[0002]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0003]现有公告号为“CN216404981U”、专利名称为“防积水复合型塑胶跑道”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通过内置吸水收集机构使得塑胶跑道能够具有更好的防积水效果,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挤出海绵的水时,需要将整个吸水收集机构拿出来,非常不方便。为此需要一种新的复合型塑胶跑道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具有提升塑胶跑道的防积水能力,使用更加方便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包括跑道本体,所述跑道本体上开设有若干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从跑道本体的上表面向下延伸,所述集水槽的下端连接有渗水槽,所述渗水槽向下延伸并与地面层连接,所述集水槽的侧边设置有竖直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置有积水机构,所述集水槽靠近跑道本体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孔一和回流孔一,所述容纳槽中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孔二,所述容纳槽的上端设置有回流孔二,所述溢流孔一和溢流孔二之间设置有通道一,所述回流孔一和回流孔二之间设置有通道二。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积水机构包括位于容纳槽端部的端盖,所述容纳槽位于端盖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端盖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形成排水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端盖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穿过固定板延伸至容纳槽的底部,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压板,所述推压板与容纳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推压板之间填充有吸水海绵,当海绵自然状态下,所述推压板与容纳槽的底部相抵。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溢流孔位于推压板的上方,所述回流孔二位于固定板的上方。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回流孔一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回流孔二,所述通道二为倾斜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位于端盖的上方设置有握柄,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沉孔,当海绵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握柄设置在沉孔中。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使用时,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首先流动到集水槽中,并进一步流动到渗水槽中,渗水槽和地面连接,雨水向地面渗透,雨水过大,渗透不过来时,集水槽可以收集一部分积水,当集水槽中的水量逐渐上升,积水液面到达溢流孔一的高度时,积水从溢流孔一通过通道一到达溢流孔二,并进入容纳槽的积水机构,积水机构中的海绵可以吸收一部分积水,从而大大提升跑道的防积水能力;
[0012]当雨过天晴之后,集水槽中的积水通过渗水槽慢慢的向地底渗透完之后,此时人工握住握柄,并向上拉动握柄,握柄带动支撑杆,支撑杆带动推压杆上升,推压杆挤压海绵,海绵收缩之后,海绵中的水从固定板的排水孔排出,并流动至排水腔中,排水腔中的水再从回流孔二流出,通过通道二再从回流孔一流入集水槽中,并经过渗水槽渗透至地底,这种方式使用方便,而且积水不会再挤压至跑道表面,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施例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施例积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跑道本体,2、集水槽,21、溢流孔一,22、回流孔一,3、渗水槽,4、容纳槽,41、溢流孔二,42、回流孔二,5、积水机构,51、端盖,52、固定板,53、排水腔,54、排水孔,55、支撑杆,56、推压板,57、海绵,58、握柄,61、通道一,62、通道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参考图1至图3,包括跑道本体1,跑道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集水槽2,集水槽2从跑道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集水槽2的下端连接有渗水槽3,渗水槽3向下延伸并与地面层连接,集水槽2的侧边设置有竖直的容纳槽4,容纳槽4中设置有积水机构5,集水槽2靠近跑道本体1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孔一21和回流孔一22,容纳槽4中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孔二41,容纳槽4的上端设置有回流孔二42,溢流孔一21和溢流孔二41之间设置有通道一61,回流孔一22和回流孔二42之间设置有通道二62。
[0021]进一步的,积水机构5包括位于容纳槽4端部的端盖51,容纳槽4位于端盖5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52,固定板52与端盖51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形成排水腔53,固定板52上开设有排水孔54,端盖51下方固定设置有支撑杆55,支撑杆55与固定板52滑动连接,支撑杆55穿
过固定板52延伸至容纳槽4的底部,支撑杆5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压板56,推压板56与容纳槽4滑动连接,固定板52与推压板56之间填充有吸水海绵57,当海绵57自然状态下,推压板56与容纳槽4的底部相抵。
[0022]进一步的,溢流孔位于推压板56的上方,回流孔二42位于固定板52的上方。
[0023]进一步的,回流孔一22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回流孔二42,通道二62为倾斜设置。
[0024]进一步的,支撑杆55位于端盖51的上方设置有握柄58,端盖51上开设有沉孔,当海绵57处于自然状态时,握柄58设置在沉孔中。
[002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6]使用时,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首先流动到集水槽2中,并进一步流动到渗水槽3中,渗水槽3和地面连接,雨水向地面渗透,雨水过大,渗透不过来时,集水槽2可以收集一部分积水,当集水槽2中的水量逐渐上升,积水液面到达溢流孔一21的高度时,积水从溢流孔一21通过通道一61到达溢流孔二41,并进入容纳槽4的积水机构5,积水机构5中的海绵57可以吸收一部分积水,从而大大提升跑道的防积水能力;
[0027]当雨过天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跑道本体(1),所述跑道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集水槽(2),所述集水槽(2)从跑道本体(1)的上表面向下延伸,所述集水槽(2)的下端连接有渗水槽(3),所述渗水槽(3)向下延伸并与地面层连接,所述集水槽(2)的侧边设置有竖直的容纳槽(4),所述容纳槽(4)中设置有积水机构(5),所述集水槽(2)靠近跑道本体(1)上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孔一(21)和回流孔一(22),所述容纳槽(4)中的底部设置有溢流孔二(41),所述容纳槽(4)的上端设置有回流孔二(42),所述溢流孔一(21)和溢流孔二(41)之间设置有通道一(61),所述回流孔一(22)和回流孔二(42)之间设置有通道二(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塑胶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机构(5)包括位于容纳槽(4)端部的端盖(51),所述容纳槽(4)位于端盖(5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52),所述固定板(52)与端盖(51)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形成排水腔(53),所述固定板(5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冷新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晟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