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50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处理器箱体,污水处理器箱体内左端由下及上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污水处理器箱体内右端设置有沉淀区,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集成化结构箱体,有效节约占地空间,节省设备制造成本。采用立式的、反应沉淀一体化结构的氧化沟工艺,充分利用箱体的垂直空间以减少占地面积和能耗,大大节省了各处理工序间的管线连接,即节省了独立箱体的制造成本。造成本。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技术一般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其中传统生物处理方法中的活性污泥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处理技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核心处理设备含曝气池、活性污泥回流系统、曝气系统等主要系统。
[0003]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逐渐衍生出处理工艺更简易的处理技术,其中,氧化沟工艺则属于活性污泥工艺系统的一个变形。传统的氧化沟工艺系统同时具备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泥水分离、污泥稳定等进程,其主要装置包括曝气和推进器。
[0004]曝气,作为核心的处理进程,首先通过空气扩散装置将压缩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进入曝气池的混合液中,使混合液经过正常、充分的活性污泥反应,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所降解而去除,污水得以净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得以繁衍增殖,活性污泥本体得以增长。一般地,经过活性污泥反应的混合液,从曝气池的另一端流出,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活性污泥通过沉淀与污水分离,得到净化和澄清的污水,作为处理水排出系统。沉淀的活性污泥通过浓缩从二次沉淀池排出,其中一部分作为接种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回流曝气池首端,其余部分的活性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0005]推进器,作为氧化沟工艺系统中另一核心的处理装置,其主要用于推动沟渠内的混合液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流速向前流动,使混合液中的有机底物、活性污泥微生物能够得到充分的高频率的接触。
[0006]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城市、农村用地前提下,如何利用集成化空间结构完成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
[0007]针对现有氧化沟处理装置,黎晓楠专利技术的专利号为CN217676991U的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式氧化沟,包括氧化沟本体和传动结构,曝气结构,与曝气结构连通的排气结构,去杂结构,收集结构。氧化沟本体包括好氧区、缺氧区和沉淀区。排气结构能够扩大曝气作业的面积,去杂结构能够去除较大杂质。
[0008]梁小娴专利技术的专利号为CN217437861U的一种具有污水自动回流功能的循环氧化沟,内部设有搅拌组件和除沫组件,避免水泵运行时堵塞。
[0009]王嘉俊等专利技术的专利号为CN215855685U的一种氧化沟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系统,主要通过设置多个可升降式脱氮生物填料模块组件,实现在不新增构筑物、不增大占地空间的情况下出水水质良好。
[0010]吴先进等专利技术的专利号为CN217230355U的一种多功能氧化沟工艺技术,通过回流区首尾相连形成循环流,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全年不停产维护维修和无人干预,进一步增强了污水处理厂常年出水稳定达标排放的保障性。
[0011]其中,黎晓楠专利技术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式氧化沟,结构较多。当该一体化氧化沟某结构发生故障,检修不及时会造成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下降。
[0012]梁小娴专利技术的循环氧化沟中增设组件会产生额外的用电量,使得处理成本上升。
[0013]王嘉俊等专利技术的氧化沟处理装置及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填料模块,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产生堵塞,挂膜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处理效果下降。
[0014]吴先进等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氧化沟工艺技术易造成污泥过多堵塞水泵等问题。
[0015]由于农村可用地面积较宽松,可采用氧化沟处理生活污水,氧化沟的结构简单,对污水处理效果好。由于农村地区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污水处理技术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弱,结构复杂等会对运营造成一定难度,解决问题不及时会导致系统出水水质下降。氧化沟内增加沉淀区可以避免污水中泥浆过多对水泵和曝气盘造成堵塞和避免推流器表面依附大量污泥,以及减少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构筑物。平面式氧化沟占地面积较大,立式氧化沟在保持处理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少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8]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处理器箱体,所述污水处理器箱体内左端由下及上设置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所述污水处理器箱体内右端设置有沉淀区;
[0019]所述厌氧区设置于污水处理器箱体的底部和第一导流板之间,所述厌氧区右侧设有一号进水口,所述厌氧区中间和左侧均设有排空口,第一导流板的左端和污水处理器箱体左端之间设有搅拌器;
[0020]所述的缺氧区设置于污水处理器箱体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缺氧区右侧设有二号进水口,一号进水口和二号进水口的右侧设有一号潜水推流器,所述一号潜水推流器右侧设置有第四导流板;
[0021]所述好氧区设置于污水处理器箱体顶端和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好氧区的左侧设有二号潜水推流器,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曝气管网,曝气管网连接曝气盘,所述好氧区中部设有通气口,通气口与曝气管网之间通过通气管连接,所述好氧区中右侧设有挡板,所述好氧区右侧设有第三导流板;
[0022]所述沉淀区设置于第四导流板和污水处理器箱体的右端之间,所述沉淀区左侧设有排空口,所述沉淀区右侧设有第五导流板,所述第五导流板的左侧设有排泥口,排泥口连接一根排泥管,所述沉淀区中部设有斜板填料,所述沉淀区上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两侧均阵列开设有若干出水堰进水孔,出水堰后端设有出水口。
[0023]优选的,所述曝气管网通过固定支架设置于好氧区的底部,所述曝气盘与曝气管网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24]优选的,所述斜板填料的横截面采用六角蜂窝状结构。
[0025]优选的,所述出水堰进水孔顶部低于沉淀区出水口底部。
[0026]优选的,所述曝气管网包括方形结构的曝气主管,以及曝气主管内侧由前及后阵列设置的若干曝气支管。
[0027]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器箱体顶部由左及右依次设置有一号检修口、二号检修口、三号检修口。
[002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1、本技术中,集成化结构箱体,有效节约占地空间,节省设备制造成本。采用立式的、反应沉淀一体化结构的氧化沟工艺,充分利用箱体的垂直空间以减少占地面积和能耗,大大节省了各处理工序间的管线连接,即节省了独立箱体的制造成本。
[0030]2、本技术中,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无需使用污泥回流设备,仅使用搅拌器、推流器等简单设备,后期运维难度不大、能耗相对较低,尤其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0031]3、本技术中,采用浸没式出水堰设计,有效解决出水隔油的难题,污泥回流及时、方便;降低产生污泥膨胀的可能性,泥水分离效果好,剩余污泥率低,性质稳定,易脱水,无需进行消化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34]图3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高效节能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器箱体(1),所述污水处理器箱体(1)内左端由下及上设置有厌氧区(2)、缺氧区(3)、好氧区(4),所述污水处理器箱体(1)内右端设置有沉淀区(5);所述厌氧区(2)设置于污水处理器箱体(1)的底部和第一导流板(7)之间,所述厌氧区(2)右侧设有一号进水口(13),所述厌氧区(2)中间和左侧均设有排空口(18),第一导流板(7)的左端和污水处理器箱体(1)左端之间设有搅拌器(28);所述的缺氧区(3)设置于污水处理器箱体(1)的第一导流板(7)和第二导流板(8)之间,所述缺氧区(3)右侧设有二号进水口(14),一号进水口(13)和二号进水口(14)的右侧设有一号潜水推流器(26),所述一号潜水推流器(26)右侧设置有第四导流板(10);所述好氧区(4)设置于污水处理器箱体(1)顶端和第二导流板(8)之间,所述好氧区(4)的左侧设有二号潜水推流器(27),所述好氧区(4)的底部设有曝气管网,曝气管网连接曝气盘(25),所述好氧区(4)中部设有通气口(16),通气口(16)与曝气管网之间通过通气管(21)连接,所述好氧区(4)中右侧设有挡板(6),所述好氧区(4)右侧设有第三导流板(9);所述沉淀区(5)设置于第四导流板(10)和污水处理器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发根陆雅茵余旭黎洁桃郑金水何斌陈锦妍刘云
申请(专利权)人:立德环保技术开发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