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X射线诊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458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X射线诊断系统。实施方式的X射线拍摄架台包括:X射线产生部,其对被检体照射X射线;支撑部,其支撑所述X射线产生部,所述X射线产生部可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壳部,其覆盖在所述X射线产生部上,并可随所述X射线产生部移动;第二壳部,其覆盖在所述支撑部上;以及可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所述可动部将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间隔开,使所述第一壳部在相对所述第二壳部移动时不与所述第二壳部摩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第一壳部以及第二壳部之间发生摩擦。可以防止第一壳部以及第二壳部之间发生摩擦。可以防止第一壳部以及第二壳部之间发生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X射线诊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X射线诊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X射线诊断系统是通过X射线拍摄架台对被检体进行拍摄的诊断系统。该X射线诊断系统包括能够产生穿透被检体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由X射线产生部射入被检体的X射线在穿透被检体后被探测器接收。探测器把透过人体的X线转化为电信号以生成被检体的影像。
[0003]在现有技术中,X射线产生部被支撑部支撑,X射线产生部能够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移动。X射线产生部的外壳以及支撑部的外壳在加工或组装时有可能出现变形,当发生变形且X射线产生部相对支撑部移动时,X射线产生部的外壳与支撑部的外壳会由于相互干涉而发生摩擦,从而产生噪音以及摩擦痕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X射线产生部的壳部与支撑部的壳部由于干涉而摩擦的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具有该X射线拍摄架台的X射线诊断系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X射线拍摄架台包括:X射线产生部,其对被检体照射X射线;支撑部,其支撑所述X射线产生部,所述X射线产生部可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壳部,其覆盖在所述X射线产生部上,并可随所述X射线产生部移动;第二壳部,其覆盖在所述支撑部上;以及可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所述可动部将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间隔开,使所述第一壳部在相对所述第二壳部移动时不与所述第二壳部摩擦。
[0006]另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系统包括寝台以及上述的X射线拍摄架台。
[0007]通过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之间设置将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间隔开的可动部,在不妨碍第一壳部相对第二壳部移动的情况下,防止第一壳部与第二壳部发生摩擦,从而避免噪音的产生以及在壳部上出现摩擦痕迹。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可动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可动部的平面示意意图,图4(a)表示第一壳部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b)表示第一壳部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0012]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可动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可动部的平面示意意图,图6
(a)表示第一壳部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图6(b)表示第一壳部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0014]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可动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的可动部的平面示意意图,图8(a)表示第一壳部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图8(b)表示第一壳部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X射线诊断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符号。
[0017]为了便于说明,在图中示出了坐标轴。
[0018]将X射线诊断系统的前后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X射线诊断系统的左右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X轴箭头朝向的方向作为前侧(前方),与上述相对的即为后侧(或后方)。Z轴箭头朝向的方向作为左侧(左方),与上述相对的即为右侧(右方)。Y轴箭头朝向的方向作为上侧(上方),与上述相对的即为下侧(下方)。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结构适当地放大、缩小或省略地表示。另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X射线拍摄架台以及X射线诊断系统,省略了与本技术没有直接关系的部件。
[0019](第一实施方式)
[0020]图1是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X射线诊断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诊断系统1包括X射线拍摄架台2以及载置作为X射线拍摄对象的被检体的寝台3等。X射线诊断系统1是通过X射线拍摄架台2对寝台3上载置的被检体进行拍摄的装置。
[0022]图2是表示本技术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拍摄架台2包括X射线产生部4以及支撑部5等。支撑部5沿Y轴方向延伸,支撑部5的外侧由第二壳部22覆盖。X射线产生部4以可沿支撑部5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部5支撑,X射线产生部4的外侧由第一壳部21覆盖,第一壳部21固定在X射线产生部4上,并可随着X射线产生部4而移动。X射线产生部4产生用于对被检体进行照射的X射线。
[0024]X射线产生部4包括X射线管及X射线光阑构成。X射线管产生X射线。X射线光阑调整X射线的照射范围的大小。由X射线管产生且通过X射线光阑而调整了照射范围的X射线对图1中的寝台3上放置的被检体的检测部位进行照射。
[0025]探测器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寝台3内,探测器对透过了被检体的X射线进行检测。探测器例如为平板探测器。探测器接收并检测穿透了被检体的X射线,并将其转换为与该X射线剂量对应的电信号来生成检测数据。
[0026]X射线拍摄架台2以及寝台3能够绕与X轴平行的旋转轴进行旋转,使X射线诊断系统1在立位状态以及平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0027]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的限制,支撑部的壳部的最上端的固定点距离壳部上端部的边缘需保留一段距离,导致支撑部的壳部的最上端的固定点到上端部的边缘之间的部
分处于悬空状态。X射线产生部的壳部以及支撑部的壳部在加工或组装时有可能出现变形,当X射线诊断系统处于立位状态时,由于该变形会使支撑部的壳部朝向X射线产生部的壳部靠近挤压。此时,当X射线产生部相对支撑部移动时,X射线产生部的壳部与支撑部的壳部会由于相互干涉而发生摩擦,从而产生噪音以及摩擦痕迹。
[0028]下面,通过图3以及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避免覆盖在X射线产生部4的第一壳部21与覆盖在支撑部5的第二壳部22之间发生摩擦的可动部6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9]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2的可动部6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拍摄架台2的可动部6的平面示意意图,图4(a)表示第一壳部21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b)表示第一壳部21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0031]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中,为了在不影响X射线产生部4相对支撑部5移动的情况下,避免覆盖在X射线产生部4的第一壳部21与覆盖在支撑部5的第二壳部22之间由于变形而发生相对摩擦,X射线拍摄架台2还包括可动部6。
[0032]可动部6设置在第一壳部21与第二壳部22之间,可动部6将第一壳部21与第二壳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射线拍摄架台,其特征在于,包括:X射线产生部,其对被检体照射X射线;支撑部,其支撑所述X射线产生部,所述X射线产生部可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壳部,其覆盖在所述X射线产生部上,并可随所述X射线产生部移动;第二壳部,其覆盖在所述支撑部上;以及可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之间,所述可动部将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间隔开,使所述第一壳部在相对所述第二壳部移动时不与所述第二壳部摩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拍摄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壳部重合的第一重叠区,所述第二壳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壳部重合的第二重叠区,所述可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重叠区与所述第二重叠区之间,将所述第一重叠区与所述第二重叠区间隔开,所述可动部使所述第一重叠区与所述第二重叠区之间不会发生摩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拍摄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壳部上的第一固定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壳部连接的第一活动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拍摄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固定件,其至少为两个,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壳部上,至少一个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始终位于所述第二壳部的第二重叠区内的位置;以及轴,其至少为两个,所述轴分别以可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方式被所述固定件支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拍摄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廷发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