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房通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49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楼房通风机构,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顶部设有用来引导风向的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通过轴承与通风管相连,所述通风管外侧设有与其同轴固定相连、用于支承引风组件底部的支撑环,所述引风组件底部端面沿周向均布有一圈滚珠,所述滚珠位于支撑环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对进入通风管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避免较多灰尘进入到建筑内部,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通风领域。域。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房通风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房通风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现有的楼房都会安装通风系统,为楼房内的住户统一解决通风问题。
[0003]现有的通风装置基本形式表现为在建筑的顶部安装一根具有通气功能的管道,但是由于该管道位于建筑顶部的入口部分为平口设计,因此当外界风吹过管道顶部时,能够进入建筑内部的风却很少,从而导致建筑的通风效果一般。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楼房通风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楼房通风机构,使其能够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对进入通风管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从而避免较多灰尘进入到建筑内部。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楼房通风机构,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顶部设有用来引导风向的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通过轴承与通风管相连,所述通风管外侧设有与其同轴固定相连、用于支承引风组件底部的支撑环,所述引风组件底部端面沿周向均布有一圈滚珠,所述滚珠位于支撑环顶面。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风组件具有通过轴承与通风管相连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底部端面通过滚珠与支撑环相连,所述支撑管顶部固定有一侧设置了引风口的引风罩,所述引风罩罩体所在一侧的支撑管侧壁上设有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相连的引风翼。/>[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风翼由呈一定夹角的梯形板构成,其中,梯形板的短边与连接杆相连,梯形板的长边朝外设置,所述引风翼的横截面呈“V”字形设置。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风罩的引风口处设置均布有过滤孔的过滤网罩,所述引风罩和过滤网罩整体形成球冠形状。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风管内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周向均布有多个与通风管内壁相抵靠的固定杆,所述支撑杆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与其固定套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呈向下弯曲的第一刮条,所述第一刮条分别与引风罩和过滤网罩的外表面相贴合。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靠近第一固定环和中部的位置分别设有与其固定套合在一起的第二固定环,两个第二固定环沿周向分别均布有多个承力杆,下方的承力杆的长度大于上方的承力杆,上方和下方的承力杆均一一对应,上下对应的承力杆之间设有呈向下弯曲的第二刮条,所述第二刮条分别与引风罩和过滤网罩的内表面相贴合。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网罩与引风罩相连的两侧均设有与过滤网罩弧度相同的磁性插条,所述引风罩与过滤网罩对应的位置设有与磁性插条相配合的插槽。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引风罩和过滤网罩整体形成半球体结构,所述引风罩为四分之一球形,所述过滤网罩为另一四分之一球形。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遮挡板,所述支撑管顶部设有通过轴承与其相连的转环,其中,所述引风罩与转环内外同轴设置;所述转环顶部沿周向均布有多个沿纵向设置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与遮挡板底部相连用以支撑遮挡板。
[0015]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设有引风组件,当风吹在引风翼上时,引风翼在风力的吹动下带动支撑管以通风管的轴心为轴向正对风的方向偏转,而随着支撑管的转动,引风罩的开口则逐渐与风向正对,此时风能够在引风罩的导向作用下更多的进入到通风管内,从而增提高了建筑的通风效果;
[0017]2、当风通过引风罩的开口进入到通风管内的过程中,过滤网罩能够对进入通风管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较多灰尘进入到建筑内部,并且当引风罩和过滤网罩在风力的吹动下转动时,第一刮条和第二刮条能够分别贴着过滤网罩的内外部进行刮动,从而将附着在过滤网罩上的灰尘和杂物从过滤网罩上刮落或振落,避免灰尘和杂物堵塞过滤网罩。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中引风组件和过滤构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中引风组件和过滤构件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中刮除灰尘构件及其支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中过滤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楼房通风机构中遮挡板底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楼房通风机构,包括通风管1,所述通风管1的顶部设有用来引导风向的引风组件2,所述引风组件2的顶部设有遮挡板3,所述遮挡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插接在通风管1内,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且支撑板5的侧面与通风管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固定杆6,所述遮挡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固杆15,多个所述加固杆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转环16,且转环16通过轴承转动套接在支撑管22上;
[0026]使用时,将通风管1的底部安装在建筑顶部(图中未示出)需要通风的位置,当风吹在通风管1上的引风组件2上时,引风组件2的入风口会在风的吹动下朝向风吹来的方向,并将风引导至通风管1内,从而增加通风管1的进风量,达到提高建筑通风效果的目的;
[0027]在使用过程中,遮挡板3能够遮挡在通风管1的顶部,从而避免雨水和杂物直接通过通风管1的顶部开口进入到建筑内部;
[0028]通过设有加固杆15,在遮挡板3使用的过程中,加固杆15能够配合支撑杆4增大对遮挡板3的支撑面积,提高遮挡板3与通风管1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引风组件2包括四分之一球形的引风罩21,所述引风罩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2,所述支撑管22通过轴承转动套接在通风管1靠近顶部的位置上,所述支撑管22的侧面通过连接杆24固定连接有引风翼23,且引风翼23位于引风罩21开口的背面,所述引风翼23由两个梯形挡板拼接而成,且两个梯形挡板的俯视图呈“V”字形,所述引风罩21的引风口一侧设有过滤网罩7,所述过滤网罩7与引风罩21能够拼接成一个半球形,所述过滤网罩7靠近引风罩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性插条8,所述引风罩21与磁性插条8相对的位置开设与插槽,且插槽与磁性插条8相匹配,所述过滤网罩7和引风罩21的外部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刮条9,所述第一刮条9与过滤网罩7和引风罩21的外表面贴合,多个第一刮条9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同一个第一固定环10,所述第一固定环10固定套接在支撑杆4上,所述过滤网罩7和引风罩21的内部设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房通风机构,包括通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顶部设有用来引导风向的引风组件(2),所述引风组件(2)通过轴承与通风管(1)相连,所述通风管(1)外侧设有与其同轴固定相连、用于支承引风组件(2)底部的支撑环(13),所述引风组件(2)底部端面沿周向均布有一圈滚珠(14),所述滚珠(14)位于支撑环(13)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组件(2)具有通过轴承与通风管(1)相连的支撑管(22),所述支撑管(22)底部端面通过滚珠(14)与支撑环(13)相连,所述支撑管(22)顶部固定有一侧设置了引风口的引风罩(21),所述引风罩(21)罩体所在一侧的支撑管(22)侧壁上设有连接杆(24)、以及与连接杆(24)相连的引风翼(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房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翼(23)由呈一定夹角的梯形板构成,其中,梯形板的短边与连接杆(24)相连,梯形板的长边朝外设置,所述引风翼(23)的横截面呈“V”字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房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罩(21)的引风口处设置均布有过滤孔的过滤网罩(7),所述引风罩(21)和过滤网罩(7)整体形成球冠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房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内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底部固定有与其同轴设置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周向均布有多个与通风管(1)内壁相抵靠的固定杆(6),所述支撑杆(4)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与其固定套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洲邓康叶志强何黎明焦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