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46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该模具用于在模台上围成浇筑层,该模具包括铺设于模台上的下模、叠置于下模上的上模及将上模压实的定位组件;上模和下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封堵件;定位组件通过压持上模以保持上模与下模及钢筋间的间隙由产生弹性形变的封堵件密封。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通过在上模和下模相互接触的一面设置封堵件,在封堵件抵压钢筋位置时形变包裹钢筋,有效解决出筋处易漏浆问题;通过上模和下模压固方式,解决传统角铁模具共模率低的问题;可从根本上解决叠合板出筋位置难共模、叠合板易漏浆、施工操作强度大、模具制造成本费用高的问题,既提升产品外观质量又能达到重复利用降本增效的效果。增效的效果。增效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模具
,尤其涉及到一种预制构件的加工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构件是指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钢、木或混凝土构件,能够大大的缩减建筑工期;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一般采用模具与钢筋配合浇筑而成,叠合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可节省模板,而且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其在生产车间整体预制后,由预留在板边的钢筋与其他构件相联接。
[0003]叠合板应用于不同使用场景时,其板边的钢筋的出筋位置并不相同,模具应能满足不同位置出筋的叠合板生产需要。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角铁在模台上围成混凝土浇筑空间的方式进行生产,其出筋位置是根据出筋布置方案在角铁开孔以获得出筋孔的方式,如角铁需重复利用,则需要再次开孔,并将原出孔堵塞,显然,该方式下角铁循环使用的次数有限,所生产的叠合板易漏浆,模具采购成本高、重复利用率低,且现场装拆模较为笨重,工人作业强度较大;很难满足同一套模具生产出筋位置不同的构件产品的要求,生产工效低,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叠合板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解决叠合板模具出筋位置难共模,易漏浆以及不可循环使用的问题,提高重复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所述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包括:所述模具用于在模台上围成浇筑层,所述模具包括铺设于所述模台上的下模、叠置于所述下模上的上模及将上模压实的定位组件;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封堵件;所述定位组件通过压持所述上模以保持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及钢筋间的间隙由产生弹性形变的封堵件密封。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为框型模体。
[0008]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磁性吸附在所述模台上的磁力盒;所述磁力盒上装配有用于抵压所述上模的压板件。
[0009]优选的,所述磁力盒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下模的凸台。
[0010]优选的,所述下模为PP板,对应的封堵件粘接连接在所述PP板的上表面上。
[0011]优选的,所述上模为矩形钢管,所述矩形钢管的内壁焊接连接有钢板件;对应的封堵件粘接连接在所述矩形钢管的下表面上。
[0012]优选的,所述封堵件为EVA泡棉或泡沫中的任意一种。
[0013]优选的,所述磁力盒上垂直设置有螺纹柱;所述压板件滑动装配在所述螺纹柱上,且所述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压紧所述压板件的螺母。
[0014]优选的,所述压板件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柱相配合的长腰孔。
[0015]优选的,所述压板件为平板件或异形件中的任意一种。
[0016]本技术中,通过在上模和下模相互接触的一面设置封堵件,在封堵件抵压钢筋位置时形变包裹钢筋,有效解决出筋处易漏浆问题;通过上模和下模压固方式,解决传统角铁模具共模率低的问题。
[0017]采用上模、下模加EVA泡棉或泡沫的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叠合板出筋位置不一的问题;采用PP板制作下模,不易变形且可随意切割,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相比传统角铁模具,具备加工方便、模具密封性好,采用粘接封堵件的形式,减少插堵浆条环节,提升工效。
[0018]本技术可从根本上解决叠合板出筋位置难共模、叠合板易漏浆、易漏浆以及不可循环使用的问题,提高重复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板件的俯视图。
[0023]附图标号:
[0024]模台

100、磁力盒

200、压板件

210、螺母

220、螺纹柱

230、长腰孔

240、矩形钢管

300、钢板件310、封堵件

400、PP板

500、钢筋

6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首先对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目前,现有叠合板应用于不同使用场景时,其板边的钢筋的出筋位置并不相同,模具应能满足不同位置出筋的叠合板生产需要。而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采用角铁在模台上围成混凝土浇筑空间的方式进行生产,其出筋位置是根据出筋布置方案在角铁开孔以获得出筋孔的方式,如角铁需重复利用,则需要再次开孔,并将原出孔堵塞,显然,该方式下角铁循环使用的次数有限,所生产的叠合板易漏浆,模具采购成本高、重复利用率低,且现场装拆模较为笨重,工人作业强度较大;很难满足同一套模具生产出筋位置不同的构件产品的要求,生产工效低,成本高且无法保证叠合板产品质量。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解决叠合板出筋位置难共模、叠合板易漏浆、施工操作强度大、模具重复使用利用率低、模具制造成本费用高的问题,既提升产品外观质量又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0027]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具体说明
的,图1和图2中所采用上模和下模结构和板材均为相同材质,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区别特征在于压合固定上模的压板件210结构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压板件210采用为平板件,平板件压合在上模的上表面用于压紧固定上模;在第二实施例中,压板件210采用异形件,异形件采用扣合的方式压紧固定上模。
[0028]首先参考图1和图3,该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用于在模台100上围成浇筑层包括:铺设于所述模台上的下模;下模为框型模体,下模采用PP板500作为主体材料,下模材料选用市场常见、成本低廉、不易变形的PP板500,降低生产制造模具成本费用。采用PP板500制作下模,不易变形且可随意切割,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相比传统角铁模具,具备加工方便的优势。
[0029]该模具还包括叠置于下模上的上模;上模为框形模体,上模采用矩形钢管300作为主体材料;并且为了便于脱模,矩形钢管300的内壁焊接连接有钢板件310。
[0030]该模具还包括用于将上模压实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所述模具用于在模台上围成浇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铺设于所述模台上的下模、叠置于所述下模上的上模及将上模压实的定位组件;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封堵件;所述定位组件通过压持所述上模以保持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及钢筋间的间隙由产生弹性形变的封堵件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均为框型模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磁性吸附在所述模台上的磁力盒;所述磁力盒上装配有用于抵压所述上模的压板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盒上设置有用于卡合所述下模的凸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浇筑通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凤亮童义李杰陈斯罗璇周全武言荣鉴周恒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建工五建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