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抖结构、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 alloys,SMA)具备体积随温度变化而伸缩的性质,可以配合陀螺仪感知镜头的抖动方向和运动量,通过使用电流控制SMA线伸缩来驱动镜头进行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功能。并且由于与传统的光学防抖机构需要线圈驱动镜头完成防抖运动的结构相比,SMA线占用的体积更小,因而能够有效降低摄像模组的体积。
[0003]现有摄像模组中,通过SMA线的伸缩控制OIS簧片在XY方向运动,带动镜头和马达在XY方向运动实现防抖,但存在的问题有:由于OIS簧片厚度较薄,在长期承受载荷或遭受冲击后,容易发生形变。由于承载来源主要是镜头马达的重量,承载在OIS簧片主体上,并且摄像模组可动部分为马达载体及其内的镜头,其可动方向为Z方向,遭受冲击主要冲击力方向也为Z方向,所以较容易产生Z方向的形变,从而对OIS簧片和撞击面均造成较大的冲击应力,如滚珠支撑式防抖结构,滚珠与OI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支撑体组件(10);OIS簧片(20),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底面与所述OIS簧片(20)连接,且所述OIS簧片(20)具有多个支撑悬臂(21);上卡爪组件(30),所述上卡爪组件(30)设置在所述OIS簧片(20)上;下卡爪组件(40),所述下卡爪组件(40)设置在所述OIS簧片(20)远离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的一端,且所述OIS簧片(20)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SMA丝线(50),所述SMA丝线(50)为多个,每个所述SMA丝线(50)的一端与所述上卡爪组件(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底座(60),所述下卡爪组件(40)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上;滚珠(70),所述滚珠(70)为多个,所述滚珠(70)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上,且每个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与至少一个所述滚珠(70)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0)朝向所述OIS簧片(20)的一侧具有多个限位柱(61),所述OIS簧片(2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连接的部分与所述限位柱(61)之间具有碰撞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OIS簧片(20)包括:本体部(22),所述本体部(22)与所述透镜支撑体组件(10)连接,所述限位柱(61)对应所述本体部(22)设置并与所述本体部(22)之间具有所述碰撞间隙,且所述本体部(22)具有所述支撑悬臂(21);至少两个运动悬臂(23),所述运动悬臂(23)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22)的侧边连接,且所述运动悬臂(2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卡爪组件(40)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悬臂(21)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悬臂(21)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2)不同的角部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悬臂(21)中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悬臂(21)与所述本体部(22)连接的一端靠近另一个所述支撑悬臂(21)的悬臂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爪组件(30)包括两个第一卡爪(31),两个所述第一卡爪(31)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2)一组相对的角部处,所述第一卡爪(31)所在的角部处对应的所述支撑悬臂(21)位于所述本体部(22)的内部,另外的两个所述运动悬臂(23)位于所述本体部(22)的外周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爪组件(40)包括: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设置在所述底座(60)上;第二卡爪(42),所述第二卡爪(4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爪(42)对应所述本体部(22)的另一组相对的角部处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1)上并与所述安装板(41)电连接,所述SMA丝线(50)为四个,每个所述第一卡爪(31)和每个所述第二卡爪(42)分别与两个不同的所述SMA丝线(50)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杨林斌,张晓良,陈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