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31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涉及食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支撑发酵单元、搅拌单元和清理单元,所述支撑发酵单元包括发酵罐、支撑架和加固环,所述搅拌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清理单元包括高压喷头、高压输送管、中空横杆、刮壁板、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排水管、输送管、弹簧杆、封堵块和清理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高压喷头、中空横杆、刮壁板、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排水管、输送管、弹簧杆、封堵块和清理刷头的配合使用,使得发酵罐的内壁能够得到无死角的清理,避免了食品发酵后的残渣残留,影响后续使用的问题,而且无需人工手动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提高了清理效率。提高了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食品物生物发酵过程中对发酵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目前的微生物发酵装置不便于控制温度,直接在发酵装置内部加热会产生局部过热或者温度骤升骤降导致发酵不均匀,而且不能保温,发酵完成后不易于取出发酵物,所以需要寻找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设备。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12293520U的中国专利,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壳体、支脚和盖体,所述支脚设置在壳体的底部,该壳体为上部开口的中空圆筒状,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发酵罐、托板、弹簧、导热层和加热板,所述导热层设置在壳体内侧壁上围绕一圈,所述加热板设置在导热层的内部,所述弹簧固定在壳体内底部,所述托板固定在弹簧的上放,所述发酵罐嵌设在壳体内部中间并置于托板上方,所述盖体与壳体的上部开口适配密封盖合,盖体上设有通气口和电机,所述电机下方固定连接有搅拌桨,该搅拌桨穿过盖体位于发酵罐中部。本技术的装置能够保证微生物发酵时保温且便于搅拌保证发酵均匀,且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0004]该现有技术虽然能够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导热层,并在导热层内设置发热板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导热层对发酵罐加热,而且二氧化碳导热层相当于加热散热的缓冲层,使发酵罐的温度不会骤升骤降,还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但是发酵罐需要进行周期性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清理,而且清理过程中还容易在罐体底部存在清理死角,影响后续的食品的发酵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包括支撑发酵单元、搅拌单元和清理单元。
[0008]所述支撑发酵单元包括发酵罐、支撑架和加固环,所述搅拌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清理单元包括高压喷头、高压输送管、中空横杆、刮壁板、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排水管、输送管、弹簧杆、封堵块和清理刷头。
[0009]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发酵罐的内部,所述清理单元位于所述搅拌杆的外壁。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外壁与所述第一密封
轴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的底面与所述排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密封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轴的内壁与所述搅拌杆的外壁转动连接。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高压喷头、中空横杆、刮壁板、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排水管、输送管、弹簧杆、封堵块和清理刷头的配合使用,使得发酵罐的内壁能够得到无死角的清理,避免了食品发酵后的残渣残留,影响后续使用的问题,而且无需人工手动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外壁与所述中空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刮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弹簧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杆的一端与所述刮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空横杆的一端内壁与所述封堵块的一端外壁插接,所述封堵块的一端与所述刮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利用中空横杆、弹簧杆、封堵块和刮壁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刮壁板在清理完成之后,能够在弹簧杆的反作用力下复位,重新对中空横杆进行封堵工作,避免后续食品进入到中空横杆中,导致堵塞问题。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空横杆的底面与所述输送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刮壁板的底端一侧与所述清理刷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搅拌杆的顶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的上表面与所述高压输送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发酵罐的外壁与所述加固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环的外壁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发酵罐的上表面与所述高压喷头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9]1、本技术提供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利用高压喷头、中空横杆、刮壁板、第一密封轴、第二密封轴、排水管、输送管、弹簧杆、封堵块和清理刷头的配合使用,使得发酵罐的内壁能够得到无死角的清理,避免了食品发酵后的残渣残留,影响后续使用的问题,而且无需人工手动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0020]2、本技术提供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利用第一密封轴、排水管、第二密封轴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使得搅拌杆能够带动刮壁板在转动清理发酵罐内壁的过程中还能定向朝向发酵罐内壁进行喷水工作,与刮壁板进行配合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清理效果。
[0021]3、本技术提供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利用中空横杆、弹簧杆、封堵块和刮壁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刮壁板在清理完成之后,能够在弹簧杆的反作用力下复位,重新对中空横杆进行封堵工作,避免后续食品进入到中空横杆中,导致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发酵罐结构细节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杆结构细节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中:1、主体装置;2、发酵罐;3、支撑架;4、加固环;5、驱动电机;6、搅拌杆;7、高压喷头;8、高压输送管;9、中空横杆;10、刮壁板;11、第一密封轴;12、第二密封轴;13、排水管;15、输送管;16、弹簧杆;17、封堵块;18、清理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主体装置1包括支撑发酵单元、搅拌单元和清理单元。
[0032]支撑发酵单元包括发酵罐2、支撑架3和加固环4,搅拌单元包括驱动电机5和搅拌杆6,清理单元包括高压喷头7、高压输送管8、中空横杆9、刮壁板10、第一密封轴11、第二密封轴12、排水管13、输送管15、弹簧杆16、封堵块17和清理刷头18。
[0033]搅拌杆6位于发酵罐2的内部,清理单元位于搅拌杆6的外壁。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支撑发酵单元、搅拌单元和清理单元;所述支撑发酵单元包括发酵罐(2)、支撑架(3)和加固环(4),所述搅拌单元包括驱动电机(5)和搅拌杆(6),所述清理单元包括高压喷头(7)、高压输送管(8)、中空横杆(9)、刮壁板(10)、第一密封轴(11)、第二密封轴(12)、排水管(13)、输送管(15)、弹簧杆(16)、封堵块(17)和清理刷头(18);所述搅拌杆(6)位于所述发酵罐(2)的内部,所述清理单元位于所述搅拌杆(6)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6)的顶端外壁与所述第一密封轴(1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轴(11)的底面与所述排水管(1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13)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密封轴(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轴(12)的内壁与所述搅拌杆(6)的外壁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微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3)的外壁与所述中空横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横杆(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可余小领何悦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麦瑞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