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童裳慧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312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包括受热端、放热端、翅片、工质、工质填充方法、真空工艺。其特点为:所述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其核心在于做功工质的选择及真空的制作工艺。如图所示,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热管由5、管壳2、R-123工质构成,管壳是一个内部需要保持真空的密封容器。管壳内部的工质始终处于气液两相共存的饱和状态,且无不可凝气体。工作时处于下部的a蒸发段内的工质吸热汽化,产出蒸气,蒸气分子流向上部,在c放热段的冷壁面上凝结,释放汽化潜热。随后,凝结的工质靠得力回流而下,重新吸热汽化,循环不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管及换热器
,具体涉及材料学(热物性),热力学。
技术介绍
地源/水源热泵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12年瑞士的一份专利文现中。20世纪50年 代,欧洲和美国开始了研究地源热泵的第一次高潮。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安装了 600,000台, 而且计划每年安装40万台的目标,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一百万吨,相当于减少50万辆汽车 的污染排放或种植树一百万英亩,年节约能源费用4、2亿美元。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 国家主要利用地源热泵,用于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据1999年的统计,为家用的供热装置 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 %,奥地利为38 %,丹麦为27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地(水)源热泵作为 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空调设备适应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中国必将有广阔的应用 和发展前景。换热器是热泵机组成本构成中最大的一块,超过50%,而且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 定了热泵机组的性能及能耗,但目前现有地(水)源热泵地埋式换热器和一般热管换热器 存在以下问题1 地埋式换热器的取热、放热不平衡容易引起岩土体温度场温度的升高或降低, 从而影响热泵热源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热泵机组的运行性能与节能率。同时,由于埋管换 热器的表面结垢及土壤腐蚀等影响,一定时间内换热性能会有较大的衰减;由于地埋式换 热器需要足够大的换热(接触)面积,所以体积宠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场地埋设换热器,则 直接导致地源热泵在场地紧张的项目中的应用受到限制。2 一般热管式换热器以水或水融性混合液作工作介质,其换热效率较低,水及水融性液体在冰土层极 易失去传热性能。尤其在北方地区有很大的应用局限;当热源温度在15°C以下时换热器传 热性能只能达到设计值的50%,影响热泵的热源稳定性,为保持中央空调系统的性能机组 只能通过大幅增加了电力消耗来达到供暖或制冷的目标。鉴于这两种换热器各自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能克服 上述缺点,提高地(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如上所述技术上存在几个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型地 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使地热资源能得以更高效利用,使地(水)源热泵性能效率提高30% 以上,且节能率提高30%以上。同时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设备故障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和安全性。为实现上述这种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其核心工艺为工质的选择及以这种介质为运动工质的热管的制备方法。以R-123这种化学材料为驱动热管做功的介质(工质),选择与R-123不发生化学 反应的钢管或铜管为热管外部构成件。制作热管前首先将R-123按照需要的量提前分装进保鲜袋(厚度0. 3匪,食品 级),进工业冷藏柜使其成固态,取出后快速装入钢管或铜管内,使用真空机达到一定真空 度时封堵成形。R-123用量的大小测定方法为根据R-123固态时的体积来计算,体积达到管内容 积的20%时为最佳。将钢管或铜管的一端用L350型车床,通过磨擦使管的一端迅速变热软化后用工 夹具使其完全密闭,留一端呈敞口状,取出冷藏柜内的固态R-123,剥开外层薄膜后垂直投 入钢管或铜管底部。固态R-123填充进管材后1分钟内进行封堵密闭,同样用L350型车床,通过磨擦 使管的一端迅速变热软化后用工夹具使其完全密闭,密闭后2分钟内选择在管顶端开一 0. 5MM小孔,插入真空管抽真空,当负压达到740 750毫米汞柱时,用焊材直接将0. 5MM小 孔焊死。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需要调整真空设备的配置,可采用数字设备对参数进行设 定,达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时其质量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上述热管及制备工艺的实现,将大大提高地埋式换热器的热利用效率,大提 高地(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性能,因为热效率的提高和稳定性的提升所以同时也大降低 了热泵机组的能源消耗(电消耗)。上述热管的应用将有利于热泵中央空调的推广,有利于 节能减排事业的推进,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供暖与制热成本。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热管及制备工艺如图1中所示1 一 R-123工质,2—工质气化后产生的气体,3—毛细口服液芯,4 一回流液体,5 一热管管壳a_热管蒸发段b-热管绝热段c-热管冷凝段图2固态状R-123图3热管制造工艺流程图权利要求与工艺,它包括工质的选择及热管真空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R123这种化学材料为驱动热管做功的介质(工质),选择与R123不发生化学反应的钢管或铜管为热管外构件,在制备热管时R123按照需要的量提前分装进保鲜袋(厚度0.3MM,食品级),进工业冷藏柜使其成固态,取出后快速装入钢管或铜管内,使用真空机达到一定真空度时封堵成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与 工艺,其特征于工质为R-123,R-123的热物性,和它的不可燃性,将其用于地埋式换热器 中作核心换热件有热物性高,其沸点为27. 85°C,在特定环境下(地下20-100M)换热效率 高,换热稳定性好等其它工质不能比的优势,尤其是水或水融性混合液工质,另外它的冰点 是-107. 0°C,即使在北方严寒土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很好的性能。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与工艺,其特征在R_123物理特性决定其在常温环境下以汽液态形式存在。常规热管制备 工艺不能保证其被成形并在热管真空过程中不被强制抽出。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与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热管成形前的真空工艺中,R-123以固态形式存在。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 方法与工艺,其特征在于R_123配套各规格各材质的管材,用量的大小测定方法为根据 R-123固态时的体积来计算。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 制作方法与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封堵管口时使用L350型车床,通过磨擦使管的一端迅速 变热软化后用工夹具使其完全密闭。7.如权利要求1或3或6所述的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 方法与工艺,其特征在于固态R-123填充进管材后1分钟内进行封堵密闭,密闭后2分钟 内选择在管顶端开一 0. 5MM小孔,插入真空管抽真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与工艺,包括受热端、放热端、翅片、工质、工质填充方法、真空工艺。其特点为所述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其核心在于做功工质的选择及真空的制作工艺。如图所示,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热管由5、管壳2、R-123工质构成,管壳是一个内部需要保持真空的密封容器。管壳内部的工质始终处于气液两相共存的饱和状态,且无不可凝气体。工作时处于下部的a蒸发段内的工质吸热汽化,产出蒸气,蒸气分子流向上部,在c放热段的冷壁面上凝结,释放汽化潜热。随后,凝结的工质靠得力回流而下,重新吸热汽化,循环不已。文档编号B23B5/00GK101852563SQ20091008077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童裳慧 申请人:童裳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地下换热的热管型地埋式低温高效换热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它包括工质的选择及热管真空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R123这种化学材料为驱动热管做功的介质(工质),选择与R123不发生化学反应的钢管或铜管为热管外构件,在制备热管时R123按照需要的量提前分装进保鲜袋(厚度0.3MM,食品级),进工业冷藏柜使其成固态,取出后快速装入钢管或铜管内,使用真空机达到一定真空度时封堵成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裳慧
申请(专利权)人:童裳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