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2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具体涉及RFID电子标签领域,包括瓶颈,所述瓶颈外壁上部设有外瓶盖,所述外瓶盖顶面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外瓶盖与顶盖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活动连接有拉环,所述顶盖顶面固定连接有一号电子标签,所述一号电子标签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外瓶盖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电子标签,所述外瓶盖内壁中下部活动连接有内瓶盖,所述内瓶盖与瓶颈的外壁上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通过一号电子标签与连接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产品进行初步的防伪保护,通过设置拉环与连接条可以有效避免有人多次读取二号电子标签的内容,造成信息泄露有效提高了二号电子标签的安全性。二号电子标签的安全性。二号电子标签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


[0001]本技术涉及RFID电子标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瓶盖RFID电子标签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能适应不同应用背景、高可信度的问题。传统的瓶盖RFID电子标签可以方便的远程无线读取信息,追踪轨迹。但是这种瓶盖RFID电子标签容易被其他用户读取,或者多次读取,造成信息泄露或者被伪造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2379238U公开了一种RFID电子标签防伪瓶盖,包括内瓶盖、外瓶盖、RFID电子标签,所述RFID电子标签包括基体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芯片、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内瓶盖外壁的凹槽、圆弧形卡槽、刮脚,位于所述外瓶盖内壁的凸起、圆弧形卡扣、刮槽,所述凸起的内径小于所述凹槽的内径,当瓶盖旋紧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的左侧,所述圆弧形卡槽与所述圆弧形卡扣扣合,所述芯片位于所述刮脚的外表面,并与所述刮槽切合,当瓶盖旋开时,凸起位于凹槽的右边沿,刮槽将芯片切毁。本技术由于结构上的特殊设计,使得不需要采用高成本易碎材料电子标签既可以达到防伪效果,成本低,利于RFID电子标签在瓶装产品防伪上的应用。这种设计虽然可以有效避免RFID电子标签被重复使用,但可能会存在RFID电子标签被多次读取信息,导致安全性下降,增加被伪造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可以有效解决电子标签可能被多次读取,导致安全性下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瓶颈,所述瓶颈的外壁上部设有外瓶盖,所述外瓶盖的顶面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外瓶盖与顶盖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活动连接有拉环,所述顶盖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一号电子标签,所述一号电子标签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中上部与外瓶盖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的下部与瓶颈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外瓶盖的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电子标签,所述外瓶盖的内壁中下部活动连接有内瓶盖,所述内瓶盖与瓶颈的外壁上部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与外瓶盖的顶部卡接。
[0008]优选的,所述拉环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扣。
[0009]优选的,所述外瓶盖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与卡环相适配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卡环卡接,所述外瓶盖的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顶面与二号电子标签固定连接,所述外瓶盖的内壁中部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字形卡块。
[0010]优选的,所述内瓶盖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环相适配的刺柱,所述内瓶盖的外壁中部向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凸”字形卡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槽的下部内瓶
盖的下部前后侧均开设有与“凸”字形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凸”字形卡块与卡槽活动连接,所述内瓶盖的内壁均匀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凸环,所述内瓶盖通过多个凸环与瓶颈活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一号电子标签与连接条,当用户通过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对一号电子标签进行信息读取,即可获取产品的产地、物流等信息,使其对产品的真伪有初步的判断,同时连接条与外瓶盖及瓶颈粘贴,当有人开启瓶盖就会对连接条造成损坏,通过一号电子标签与连接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产品进行初步的防伪保护。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顶盖、拉环、连接条以及二号电子标签,当用户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产品的真伪,只需通过拉扣拉开拉环,打开顶盖即可读取内部的二号电子标签的信息,二号电子标签位于瓶盖内部,若需既需要对拉环进行破坏,同时会破坏连接条,通过设置拉环与连接条可以有效避免有人多次读取二号电子标签的内容,造成信息泄露有效提高了二号电子标签的安全性。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外瓶盖与内瓶盖,同时当用户读取完信息后,需要开启瓶盖时,由于内部的卡块与卡槽的设计,外瓶盖许向下按压将卡块卡进卡槽才能转动开启内瓶盖,当外瓶盖向下按压时,刺柱会向上将二号电子标签进行破坏,可以有效防止电子标签被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外瓶盖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内瓶盖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瓶颈;2、外瓶盖;3、顶盖;4、拉环;5、一号电子标签;6、连接条;7、二号电子标签;8、内瓶盖;21、环形槽;22、安装环;23、“凸”字形卡块;31、卡环;41、拉扣;81、刺柱;82、滑动槽;83、卡槽;84、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瓶颈1,瓶颈1的外壁上部设有外瓶盖2,用于安装二号电子标签7并保护内瓶盖8,外瓶盖2的顶面活动连接有顶盖3用于遮盖二号电子标签7防止二号电子标签7被多次读取信息导致安全性下降,外瓶盖2与顶盖3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活动连接有拉环4,用于连接顶盖3与外瓶盖2,顶盖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一号电子标签5,用于初步了解产品信息,一号电子标签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6,连接条6的中上部与外瓶盖2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连接条6的下部与瓶颈1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通过连接条6可以防止瓶盖被开启,外瓶盖2的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电子标签7,用于产品防伪,外瓶盖2的内壁中下部活动连接有内瓶盖8,用于封闭瓶体,内瓶盖8与瓶颈1的
外壁上部活动连接。
[0023]具体的请参阅图2

3,顶盖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卡环31,卡环31与外瓶盖2的顶部卡接,用于固定顶盖3,拉环4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扣41,用于拉开拉环4,使顶盖3与外瓶盖2分离。
[0024]为了配合顶盖3与内瓶盖8,如图3

4所示,外瓶盖2的顶面向下开设有与卡环31相适配的环形槽21,用于安装连接顶盖3,环形槽21与卡环31卡接,外瓶盖2的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环22,用于安装固定二号电子标签7,安装环22的顶面与二号电子标签7固定连接,外瓶盖2的内壁中部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字形卡块23用于连接外瓶盖2与内瓶盖8,并帮助外瓶盖2开启内瓶盖8。
[0025]进一步的,如图3和5所示,内瓶盖8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安装环22相适配的刺柱81,用于破坏二号电子标签7,内瓶盖8的外壁中部向内开设有滑动槽82,用于配合“凸”字形卡块23,滑动槽82与“凸”字形卡块23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瓶颈(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1)的外壁上部设有外瓶盖(2),所述外瓶盖(2)的顶面活动连接有顶盖(3),所述外瓶盖(2)与顶盖(3)相互靠近的一端共同活动连接有拉环(4),所述顶盖(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一号电子标签(5),所述一号电子标签(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6),所述连接条(6)的中上部与外瓶盖(2)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条(6)的下部与瓶颈(1)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外瓶盖(2)的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电子标签(7),所述外瓶盖(2)的内壁中下部活动连接有内瓶盖(8),所述内瓶盖(8)与瓶颈(1)的外壁上部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卡环(31),所述卡环(31)与外瓶盖(2)的顶部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容器瓶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4)的外壁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扣(41)。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品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