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4130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S1、设计院根据现浇和预制特点深化图纸,加工场按照深化图纸制作模具;S2、在模具内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S3、钢筋绑扎完毕,设置垫块,检查钢筋搭接和锚固情况;S4、浇筑混凝土,并按照标养条件养护;S5、试压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合格后通知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安排吊装时间;S6、调整施工工序,汽车吊行进路线提前规划锚杆后置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密实混凝土自防水,外刷防水涂膜,混凝土浇筑振捣可靠,防水性能优异,和现场密切配合,对于现浇构件侧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问题可以很好避免,预制集水坑的构造简单、受力合理、传力明确,且能达到安装的快速、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集水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及带动的GDP占我国GDP的20%以上,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建筑建造方式存在资源消耗大、建造效率低、质量控制难、施工周期长以及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
[0003]面对这些困难与挑战,装配式工业化建筑形式产生并取得了一定程度发展,装配式工业化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体系,是一种集成化的工业建筑,是将传统建筑根据建筑功能进行模块式划分并在工厂预制模块单元,施工现场进行模块单元拼接,其预制比例一般会超过85%。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模块化建筑具有绿色环保、施工速度快、拆卸灵活以及一定程度的回收利用等特点。
[0004]现有的预制集水坑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时,容易出现防水性能不足的情况,不利于预制集水坑的浇筑,同时现有的装置和现场配合不足,不利于其使用,而且在进行安装时,安装的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时,容易出现防水性能不足的情况,不利于预制集水坑的浇筑,同时现有的装置和现场配合不足,不利于其使用,而且在进行安装时,安装的速度较慢,而提出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院根据现浇和预制特点深化图纸,加工场按照深化图纸制作模具;S2、在模具内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S3、钢筋绑扎完毕,设置垫块,检查钢筋搭接和锚固情况;S4、浇筑混凝土,并按照标养条件养护;S5、试压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合格后通知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安排吊装时间;S6、调整施工工序,汽车吊行进路线提前规划锚杆后置施工,实地测量吊位和目的位置距离、有无高差选择合适吨位的汽车吊;S7、利用预制集水坑四周预留的钢筋和基础底板进行其余部位的连接,然后一起现浇,避免后续漏水风险。
[0007]优选地,在与施工单位和设计院沟通需求时,需要按照施工单位需求深化设计,并根据现浇和预制的特点对配筋节点等情况予以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吊装孔的设置和预埋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防止吊装时发生构件裂缝,导致预制集水坑和基础底板无法有效连接。
[0008]优选地,施工单位将深化设计图纸发给预制构件加工场,加工场按照图纸加工,加工过程坚持按照图纸和规范,特别是施工现场常发生的钢筋间距不均,搭接长度不足,锚固长度不足,箍筋拉钩弯曲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不足,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等问题,利用批量化制作小体量构件可以精细化施工的优势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前邀请驻场的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对钢筋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过程利用平板振捣器加振捣棒充分振捣避免蜂窝麻面漏筋等情况出现。
[0009]优选地,在进行构件的养护时,先在预制构件整体混凝土终凝后,将其整体转移进标养室,保证混凝土构件在20
±
2℃,湿度≥95%的条件下养护28天,混凝土浇筑时留置试块和预制构件放一起,养护时间到了28天后对试块进行试压,试块达到100%强度后,表明预制构件强度也达到100%,具备吊装条件。
[0010]优选地,在预制构件吊装时,预制构件加工场提前和施工单位确定吊装时间,现场确定吊装路线,确保吊装路线上锚杆暂不施工,集水坑部位防水先行施工保护层强度达到要求,减少吊车运距,节约成本。
[0011]优选地,预制集水坑四周预留钢筋和基础底板钢筋采用机械套筒连接,混凝土浇筑时两者连为一体。
[0012]优选地,预制集水坑包括坑体和盖板两部分,两部分连接采用企口连接,制作时确保两部分连接部位的尺寸,既要保证方便连接,也要避免连接处空隙太大。预制集水坑坑体四周预埋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接头两排,标高和基础底板上下排钢筋吻合,采用机械套筒有效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密实混凝土自防水,外刷防水涂膜,在加工场按照流程制作,钢筋绑扎更加可靠,垫块和保护层厚度保障可靠,混凝土浇筑振捣可靠,防水性能优异,和现场密切配合,吊装时混凝土强度已达100%,对于现浇构件侧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问题可以很好避免,预制集水坑的构造简单、受力合理、传力明确,且能达到安装的快速、方便,是一种合理的方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的预制集水坑整体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的预制集水坑盖板配筋及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的预制集水坑盖板配筋及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的预制集水坑坑体配筋及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的预制集水坑坑体平面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参照图1

5,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院根据现浇和预制特点深化图纸,加工场按照深化图纸制作模具;S2、在模具内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S3、钢筋绑扎完毕,设置垫块,检查钢筋搭接和锚固情况;S4、浇筑混凝土,并按照标养条件养护;S5、试压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合格后通知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安排吊装时间;S6、调整施工工序,汽车吊行进路线提前规划锚杆后置施工,实地测量吊位和目的位置距离、有无高差选择合适吨位的汽车吊;S7、利用预制集水坑四周预留的钢筋和基础底板进行其余部位的连接,然后一起现浇,避免后续漏水风险;在与施工单位和设计院沟通需求时,需要按照施工单位需求深化设计,并根据现浇和预制的特点对配筋节点等情况予以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吊装孔的设置和预埋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防止吊装时发生构件裂缝,导致预制集水坑和基础底板无法有效连接;施工单位将深化设计图纸发给预制构件加工场,加工场按照图纸加工,加工过程坚持按照图纸和规范,特别是施工现场常发生的钢筋间距不均,搭接长度不足,锚固长度不足,箍筋拉钩弯曲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不足,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等问题,利用批量化制作小体量构件可以精细化施工的优势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前邀请驻场的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对钢筋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混凝土浇筑过程利用平板振捣器加振捣棒充分振捣避免蜂窝麻面漏筋等情况出现;在进行构件的养护时,先在预制构件整体混凝土终凝后,将其整体转移进标养室,保证混凝土构件在20
±
2℃,湿度≥95%的条件下养护28天,混凝土浇筑时留置试块和预制构件放一起,养护时间到了28天后对试块进行试压,试块达到100%强度后,表明预制构件强度也达到100%,具备吊装条件;在预制构件吊装时,预制构件加工场提前和施工单位确定吊装时间,现场确定吊装路线,确保吊装路线上锚杆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院根据现浇和预制特点深化图纸,加工场按照深化图纸制作模具;S2、在模具内按照图纸要求绑扎钢筋;S3、钢筋绑扎完毕,设置垫块,检查钢筋搭接和锚固情况;S4、浇筑混凝土,并按照标养条件养护;S5、试压预留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合格后通知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安排吊装时间;S6、调整施工工序,汽车吊行进路线提前规划锚杆后置施工,实地测量吊位和目的位置距离、有无高差选择合适吨位的汽车吊;S7、利用预制集水坑四周预留的钢筋和基础底板进行其余部位的连接,然后一起现浇,避免后续漏水风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施工单位和设计院沟通需求时,需要按照施工单位需求深化设计,并根据现浇和预制的特点对配筋节点等情况予以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吊装孔的设置和预埋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防止吊装时发生构件裂缝,导致预制集水坑和基础底板无法有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集水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单位将深化设计图纸发给预制构件加工场,加工场按照图纸加工,加工过程坚持按照图纸和规范,特别是施工现场常发生的钢筋间距不均,搭接长度不足,锚固长度不足,箍筋拉钩弯曲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不足,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等问题,利用批量化制作小体量构件可以精细化施工的优势避免此种问题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前邀请驻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邑龙王治田王健行王彦宏刘腾程少淳万泽华窦天晓曹靖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