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孔君专利>正文

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09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包括刀柄和连接在刀柄一端的切削部,切削部的外壁上设有四条螺旋排屑槽和四条位于相邻两条螺旋排屑槽之间的螺旋切削刃,切削部的端面设有四个端齿和位于相邻两个端齿之间的容屑槽,螺旋切削刃采用等螺旋角度设置,螺旋角β1和β2均为3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


[0001]本技术涉及铣刀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CNC加工技术日益成熟,加工效率越来越被重视,它直接决定加工成本的高低,交货周期的长短,针对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提高现有的铣刀等刀具的加工效率。然而,现有的铣刀存在以下不足:1、螺旋角较小,降低了参与切削的刀刃长度;2、端齿多采用等分角度设置,容屑和排屑效果仍有待加强,不具备大切深、快进给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包括刀柄和连接在刀柄一端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的外壁上设有四条螺旋排屑槽和四条位于相邻两条螺旋排屑槽之间的螺旋切削刃,所述切削部的端面设有四个端齿和位于相邻两个端齿之间的容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切削刃采用等螺旋角度设置,在相邻两条螺旋切削刃中,其中一条螺旋切削刃的第一螺旋角β1为39
°±
0.1,另一条螺旋切削刃的第二螺旋角β2为39
°±
0.1,所述端齿采用不等分设置,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一对端齿过中心,并且其不等分角度a3为5
°±
0.01。
[0005]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排屑槽形成的刀槽前角a1为9
°±
0.1所述切削部的芯厚D3为
[0006]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一后角角度α为6
°±
0.1且为圆弧后角,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一后角宽度F1为1mm
±
0.1。
[0007]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二后角角度G为26
°±
0.1,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二后角宽度F2为0.5mm
±
0.05,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二后角的刻背深度S为0.3mm
±
0.05。
[0008]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齿的第一后角角度H1为6
°±
0.01,所述端齿的第一后角宽度C为0.98mm
±
0.01,所述端齿的第二后角角度H2为16
°±
0.01。
[0009]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屑槽的角度GA为35
°±
0.1,所述容屑槽的切深为为0.06mm
±
0.01,所述容屑槽的偏心值b为0.12mm
±
0.01。
[0010]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削部的刀倾角a2为2
°±
0.01。
[0011]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削部的刀尖保护角度Q为2
°±
0.01。
[0012]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切削刃的刃长L1为30mm
±
0.1,所述螺旋排屑槽的槽长为30mm
±
0.3。
[0013]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削部的刃径D为作为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削部的刃径D为所述刀
柄的柄径D2为φ10mm
±
0.003,所述刀柄和切削部的总长L为75mm
±
0.5。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等螺旋不等分设计,与标准铣刀相比,增大了螺旋角度,螺旋切削刃增加,参与切削的刀刃长度增加,并且端齿采用为不等分设计,极大程度改善了容屑及排屑效果,使该铣刀具备大切深、快进给的优越性能,本技术具有高刚性、大切深、低转速快进给的特点,由于使用较低转速就可以达到极高的切削效率,参加切削的螺旋切削刃增多,使得该铣刀具备高效、稳定、耐磨损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的剖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切削刃的第一后角和第二后角部位的放大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容屑槽角度和螺旋角的标注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刀倾角和刀尖保护角的角度标注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齿第一后角的角度标注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齿第二后角的角度标注图;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齿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包括刀柄1和连接在刀柄1一端的切削部2,切削部2的外壁上设有四条螺旋排屑槽3和四条位于相邻两条螺旋排屑槽3之间的螺旋切削刃4(又称周刃或侧刃),切削部2的端面设有四个端齿5和位于相邻两个端齿5之间的容屑槽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和图6所示,螺旋切削刃4采用等螺旋角度设置,在相邻两条螺旋切削刃4中,其中一条螺旋切削刃4的第一螺旋角β1为39
°±
0.1,另一条螺旋切削刃4的第二螺旋角β2也设置为39
°±
0.1。
[0029]如图3所示,端齿5采用不等分设置,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一对端齿5过中心,并且
其不等分角度a3为5
°±
0.01。
[0030]如图1所示,螺旋排屑槽3形成的刀槽前角a1为9
°±
0.1,切削部2的芯厚D3为
[0031]如图4和图5所示,螺旋切削刃4的第一后角角度α为6
°±
0.1且为圆弧后角,螺旋切削刃4的第一后角宽度F1为1mm
±
0.1。螺旋切削刃4的第二后角角度G为26
°±
0.1,螺旋切削刃4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包括刀柄和连接在刀柄一端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的外壁上设有四条螺旋排屑槽和四条位于相邻两条螺旋排屑槽之间的螺旋切削刃,所述切削部的端面设有四个端齿和位于相邻两个端齿之间的容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切削刃采用等螺旋角度设置,在相邻两条螺旋切削刃中,其中一条螺旋切削刃的第一螺旋角β1为39
°±
0.1,另一条螺旋切削刃的第二螺旋角β2为39
°±
0.1,所述端齿采用不等分设置,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一对端齿过中心,并且其不等分角度a3为5
°±
0.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排屑槽形成的刀槽前角a1为9
°±
0.1,所述切削部的芯厚D3为φ6.5mm
±
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一后角角度α为6
°±
0.1且为圆弧后角,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一后角宽度F1为1mm
±
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转速高进给综合型高效能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二后角角度G为26
°±
0.1,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二后角宽度F2为0.5mm
±
0.05,所述螺旋切削刃的第二后角的刻背深度S为0.3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君邱道权汤桂海陈波周荣辉胡炫坤
申请(专利权)人:孔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