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及液体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406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沥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及液体收集装置。包括约束部和容纳槽,所述约束部位于所述容纳槽上方,所述约束部倾斜设置,所述约束部用于将零件悬空支撑于容纳槽上方,所述容纳槽用于承接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及液体收集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沥液方式会有大量液体残留的问题。液体残留的问题。液体残留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及液体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沥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及液体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维修车间对零件进行维修以及维护时,零件上通常残留有润滑油、液压油、防冻液或者冷却水等液体。当零件上残留有上述液体时,为了避免液体掉落到地面污染环境,以及为了避免液体在维修时飞溅到人体上,故在对零件进行检修前,需要将零件上的液体沥出。
[0003]为了实现将液体沥出,通常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将零件放置在网格板上,网格板上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网格。零件上的液体可以通过网格板上的网格直接向下滴落,从而实现对零件沥液。但是使用上述方法在进行沥液时,由于需要沥出的液体大多具有粘度,故零件的底部与网格的接触处仍然会有大量的液体残留,液体的沥出效果较差。当零件在沥液后仍然有液体时,由于部分液体仍然残留在零件底部,故能够回收到的液体较少,液体的回收率较低。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亟需解决液体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及液体收集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沥液方式液体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包括容纳槽和约束部,所述约束部对应所述容纳槽设置,所述约束部用于将零件约束呈悬空状态,所述容纳槽用于承接零件掉落的液体。
[0007]本方案容纳槽用于容纳从零件上滴落的液体。约束部用于将零件悬空支撑,使得零件的液体能够直接滴落在容纳槽内,同时由于零件悬空在容纳槽上方,零件与约束部的接触面积较小,约束部以及零件上残留的液体少,液体能够大量滴落进容纳槽内,液体回收率高。
[0008]进一步的,本方案中所述约束部由所述容纳槽侧壁弯折形成,或,所述约束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
[0009]为了实现将所有的液体进行汇总,本方案所述容纳槽为V形槽。通过将容纳槽设置成V型槽,使得液体全部汇集到容纳槽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约束部为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零件,使得零件呈悬空状态。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约束部倾斜设置,使得零件朝向所述容纳槽内倾斜。
[0012]进一步的,为了解决零件在约束部上移动的问题,本方案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对应所述约束部设置,所述配合部用于限制零件滑落。
[0013]通过设置配合部,配合部与约束部分别约束零件的两端,使得零件两端受到限制。
当零件受到约束限制后,零件便可稳定的悬空放置,避免了零件滑动而掉入约束槽内。
[0014]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将零件悬空设置,本方案所述约束部为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将零件悬挂。
[0015]通过将约束部设置为挂钩,挂钩将零件悬挂,使得零件悬空,零件上的液体能够实现更好的沥液效果。
[0016]为了实现将所有的废油收集到一起。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收集装置,包上述的沥液器和储油部件,所述沥液器与所述储油部件连通,且所述沥液器位于所述储油部件上方。
[0017]本方案中沥液器将零件的液体沥出,然后零件沥出的液体统一收集到储油部件内。通过将沥出的液体汇总,然后汇总到储油部件内,储油部件统一被收走。
[0018]进一步的,为了满足更多零件的沥液,本方案所述沥液器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上下排列设置。本方案中沥液器设置至少两个,每个沥液器内都可以放置零件,从而满足多个零件的沥液需要。
[0019]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将多个沥液器内的液体进行汇总,本方案所述沥液器构造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用于将容纳槽内部的液体排出,上下所述沥液器之间通过所述排液口连通。
[0020]进一步的,为了解决零件在转运时出现的漏油问题。本方案包括承接平台,所述沥液器设置于所述承接平台上方,所述承接平台用于承接漏液。
[0021]通过在沥液器下方设置承接平台,故零件在转运的过程中,零件上滴落的液体滴落在承接平台上。承接平台将滴落的液体汇总,然后在汇集到储油部件内。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通过将约束部将零件悬空设置。当零件悬空设置时,零件上的液体便可直接滴落进容纳槽内,液体不会残留在在零件上,零件的沥液效果更好,油液回收率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中约束部由侧壁弯折构成时的示意图。
[0025]图3为实施例1中单独设置约束部时的示意图。
[0026]图4为实施例2中容纳槽的侧视图。
[0027]图5为一种液体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包括:容纳槽1、约束部2、配合部3、排液口4、支撑架5、储油部件6、承接平台7、沥液器8。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包括容纳槽1和约束部2,容纳槽1为V
形或者U形的敞口金属槽体,且容纳槽1整体呈长条形,容纳槽1内用于承接液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槽或者多边形槽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液体从容纳槽1的两端泄漏,容纳槽1两端优选为封闭状。所述约束部优选为倾斜设置,从而避免约束部上残留液体。
[0032]本实施例中的约束部2设置为容纳槽口部处,约束部2为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呈板状。当零件放置在支撑部件上时,零件的大部分都从支撑部件伸出,形成悬空状态。零件悬空约束在容纳槽1口部时,零件上残留的液体由于重力直接下落在容纳槽1内,避免大量液体残留在零件底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零件呈悬空状态,零件底部与支撑部件并未完全接触,故零件底部与支撑部件之间残留的液体较少,大部分液体都能够滴落在容纳槽1内,液体回收率较高。
[0033]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支撑部件具体由容纳槽1的侧壁弯折形成,具体可以向容纳槽1内或者容纳槽1外部弯折形成。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支撑部件向容纳槽1内弯折形成。如图3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设置一块支撑板,支撑板通过焊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容纳槽1的前侧侧壁上。为了减少液体残留在支撑部件,以及让液体更快速的进入容纳槽1内。支撑部件朝向容纳槽1内部倾斜。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部件上构造多个漏油孔,使得支撑部件上的液体除了倾斜流动而进入容纳槽1内,还可以通过漏油孔而进入容纳槽1内。
[0034]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支撑部件设置在容纳槽1的前侧壁,且支撑部件沿容纳槽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得支撑部件上能够同时供多个零件进行放置。
[0035]如图2和图3所述,当零件放置在支撑部件上时,为了避免零件从支撑部件上滑落进容纳槽1内。本实施例还包括有配合部3。支撑部件可以将零件的一端支撑,配合部3将零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槽(1)和约束部(2),所述约束部(2)与所述容纳槽(1)连接,所述约束部(2)用于将零件约束呈悬空状态,所述容纳槽(1)用于承接零件掉落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2)由所述容纳槽(1)的侧壁弯折形成,或,所述约束部(2)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2)为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零件底部,使得零件呈悬空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2)倾斜设置,使得零件朝向所述容纳槽(1)内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件的沥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配合部(3),所述配合部(3)对应所述约束部(2)设置,所述配合部(3)用于限制零件滑落。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潘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五福鑫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