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00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主体血管支架、人工血管以及用于阻断血流的阻断装置,所述主体血管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分支支架,所述分支支架内置于主体血管支架之中,所述分支支架的一端设有裸支架,裸支架既可以起到增加锚定长度,又可以起到避免遮盖椎动脉的作用,能够适应不同人体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间距的差异性,提高支架对不同患者的适应范围,并且分支支架内置于主体血管支架内,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需要开放手术处理的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的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

技术介绍

[0002]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复杂、风险性最高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流方式是由孙立忠教授创立的“孙氏手术”,“孙氏手术”较好的解决了主动脉弓部的治疗难题,但也存在手术过程中吻合口较多、心脏停跳时间较长,对病人损伤较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带有三个分支支架的术中支架,该术中支架通常包含一段人工血管、与人工血管缝合连接的自膨式血管支架以及采用软膜与自膨式血管支架连接的三个分支支架,通过使用该术中支架能够大幅缩减手术中分支支架与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吻合时间;
[0003]由于不同人体的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之间的间距具有差异,而该类型术中支架中的三个分支支架之间的位置又相对固定,因此三个分支支架难以适应不同人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三个分支支架无法在人体中完全释放的问题,适应范围较小,为了使三个分支支架能够与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吻合,最终导致术中支架的规格繁多,并且分支支架绝大多数都是外延式,使用效果较差;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适应范围的术中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r/>[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主体血管支架以及人工血管,所述主体血管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分支支架,所述分支支架内置于主体血管支架之中,所述分支支架的一端设有裸支架。
[0007]优选地,所述主体血管支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近心端与第一远心端,所述人工血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近心端与第二远心端,所述第二远心端与第一近心端相对接,所述分支支架设于接近第一近心端的一侧;
[0008]两个所述分支支架分别为第一分支支架与第二分支支架;
[0009]所述人工血管采用涤纶布制成,所述人工血管设有能够起到灌注作用的分支人工血管,所述分支人工血管包括第一分支人工血管及第二分支人工血管,所述第一分支人工血管与第二分支人工血管呈120
°
夹角。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远心端的一侧设有法兰边。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远心端的一侧设有夹闭端。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支架及第二分支支架分别设于主体血管支架中心线的两侧。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支架及第二分支支架并排设于主体血管支架上。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支支架及第二分支支架分别设于主体血管支架的中心线上。
[0015]优选地,所述结构主体还包括一个用于阻断血流的阻断装置,所述阻断装置包括弹性薄膜、连接管以及接头,所述弹性薄膜为一空腔结构,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弹性薄膜及接头连接;
[0016]所述主体血管支架为覆膜支架或缝合支架,所述分支支架由支架或波圈或人工血管三种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所述分支支架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标记点。
[0017]优选地,所述阻断装置设于分支支架的内部,所述弹性薄膜固定设于分支支架的内壁上。
[0018]优选地,所述阻断装置设于主体血管支架的内部,所述弹性薄膜固定设于主体血管支架的内壁上。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在使用时将主体血管支架和分支支架配合使用,首先将主体血管支架植入到人体血管内,其中将法兰边与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部分缝合,分支人工血管与无名动脉缝合,并将两个分支支架对准人体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再将两个分支支架植入到两个分支血管内,接头接入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经连接管注入弹性薄膜,弹性薄膜胀大直至填充分支支架内部,分支支架被完全阻断,因此,阻断装置启动后能够阻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的血流,最后将人工血管和主动脉进行缝合,如图8所示,缝合基本完成时排出阻断装置内部的生理盐水,恢复分支血管血流,然后剪除连接管,完成剩余缝合工作,该操作方式可以在阻断装置启动过程中恢复循环,尽可能缩短循环时间;
[0021]裸支架既可以起到增加锚定长度,又可以起到避免遮盖椎动脉的作用,能够适应不同人体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间距的差异性,提高支架对不同患者的适应范围,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支架规格繁多,难以适应不同人体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之间的间距差异的问题,并且分支支架内置于主体血管支架内,相对于传统的外延式支架,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阻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阻断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分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分支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主体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主体血管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夹闭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标记点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分支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专利技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专利技术弹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4为本专利技术弹性薄膜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标号:
[0037]主体血管支架11、人工血管31、阻断装置1000、分支支架12、裸支架211、第一近心端101、第一远心端100、第二近心端103、第二远心端102、第一分支支架121、第二分支支架122、分支人工血管3、第一分支人工血管32、第二分支人工血管33、法兰边34、夹闭端300、弹性薄膜1122、连接管1123、接头1124、标记点13。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实施例一
[0040]如图1

2所示,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包括主体血管支架11、人工血管31以及用于阻断血流的阻断装置1000,所述主体血管支架11设有至少两个分支支架21,所述分支支架21内置于主体血管支架11之中,所述分支支架21的一端设有裸支架211,裸支架211既可以起到增加锚定长度,又可以起到遮盖椎动脉的作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主体,所述结构主体包括主体血管支架以及人工血管,所述主体血管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分支支架,所述分支支架内置于主体血管支架之中,所述分支支架的一端设有裸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血管支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近心端与第一远心端,所述人工血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近心端与第二远心端,所述第二远心端与第一近心端相对接,所述分支支架设于接近第一近心端的一侧;两个所述分支支架分别为第一分支支架与第二分支支架;所述人工血管采用涤纶布制成,所述人工血管设有能够起到灌注作用的分支人工血管,所述分支人工血管包括第一分支人工血管及第二分支人工血管,所述第一分支人工血管与第二分支人工血管呈120
°
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远心端的一侧设有法兰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远心端的一侧设有夹闭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内嵌分支术中支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佳陈卓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