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89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通过在电机壳的轴向两侧安装有磁悬浮组件,借助磁石a和磁石b的磁性相斥,使得承载体悬浮在底壳和顶壳内部,实现对主轴的悬浮支撑,可以有效避免主轴在旋转过程中,其轴向两端与其他结构接触,极大程度地消减了主轴旋转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同时,通过在承载体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吸的磁石c和磁石e,以及磁石d和磁石f,借助轴向两侧的磁性相吸,实现对承载体的轴向位置进行定位限制,避免主轴高速旋转过程中出现轴向跳动,降低了该电机启用过程中由于旋转摩擦而产生噪声和震动的概率。于旋转摩擦而产生噪声和震动的概率。于旋转摩擦而产生噪声和震动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通常是指采用清洁电力能源,通过驱动电机进行动力驱动的汽车,其采用驱动电机替代常规汽车的发动机,这使得新能源汽车具有出行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0003]为了保障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驱动电机通常需要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减震性能,其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757251.2提供了一种低噪低震动电机,包括机壳、定绕组、转轴、右封盖、扇叶、支撑减震装置、左封盖和转轴减震装置,其通过转动板、转动板安装槽、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形成一个类似于圆柱轴承附加平面轴承的装置,能大大减小转轴转动时摩擦力,又能防止转轴左右移动发生碰撞摩擦和发出噪音,上述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机因摩擦而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但是转轴旋转过程中还是会与减震装置直接连接,其因接触而产生摩擦,进而受到摩擦阻力,产生震动和噪音是难以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1),以及横向活动贯穿在电机壳(1)内部的主轴(101),所述主轴(101)上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机壳(1)内部的转子(102),所述电机壳(1)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转子(102)对应设置的定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悬浮组件,两个所述磁悬浮组件分别设置在电机壳(1)的轴向两端外侧;其中,所述磁悬浮组件包括:底壳(2),所述底壳(2)固定安装在电机壳(1)轴向一侧的外端壁上;顶壳(201),所述顶壳(201)通过螺栓紧固在底壳(2)的上方;承载体(202),所述承载体(202)活动安装在底壳(2)和顶壳(201)的内部中间位置,并固定套接在主轴(101)的端头外侧;磁石a(203),多个所述磁石a(203)均匀环绕分布在承载体(202)的径向外端壁上;磁石b(204),多个所述磁石b(204)均匀环绕分布在底壳(2)和顶壳(201)的内端壁上,并与多个磁石a(203)磁性相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202)活动套接在主轴(101)的外侧,所述承载体(202)上螺纹旋接有穿插至主轴(101)内部的螺钉(2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磁悬浮组件内安装有轴向定位组件,且轴向定位组件包括:磁石c(3)和磁石d(301),所述磁石c(3)和磁石d(301)对称固定在承载体(202)的轴向两侧外端壁上;限位座(302),两个所述限位座(302)分别设置在所述承载体(202)的轴向两侧,两个所述限位座(302)自底壳(2)和顶壳(201)的中间缝隙分割为上下两个半圆环结构,两个所述限位座(302)的上下两半圆环结构分别与对应方向上底壳(2)和顶壳(201)的内端壁固定连接;磁石e(303),所述磁石e(303)固定镶嵌在靠近磁石c(3)一侧的限位座(302)上,并与磁石c(3)磁性相吸;磁石f(304),所述磁石f(304)固定镶嵌在靠近磁石d(301)一侧的限位座(302)上,并与磁石d(301)磁性相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磁板(4),所述隔磁板(4)固定镶嵌在电机壳(1)的轴向两侧端壁内,并设置于电机壳(1)与磁悬浮组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噪减震型驱动电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启平黄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瑞源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