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84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包括杯体、出水机构和弹性件,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内设有用于阻挡水流流入所述出水孔的止水件,一滤杯设置在所述出水孔上,所述出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杯体下部,出水机构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以及向上延伸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一端在所述出水孔内与所述止水件套接固定,导流柱上设置有流道板,形成多条流道,出水机构和杯体之间还设有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出水机构上移,使出水孔和出水机构贯通,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双层过滤腔的设计,避免了茶水过滤时残留在过滤腔内,多流道和多通孔能加快空气流通,帮助茶水流出。帮助茶水流出。帮助茶水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泡茶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泡茶器具主要有飘逸杯,又称泡茶杯,能够将完成茶叶的冲泡过程,并在完成后将茶叶和茶水分离,其通常包括杯体和内部的过滤出水装置,现有的过滤出水结构中通常只在底部设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中有阻挡水流的弹珠,出水口上方设有滤网,滤网和出水口之间有空腔,在过滤时,茶水经过滤网流向出水口,但是该设计中,废茶水容易残留在空腔中,难以清洗,且茶水在空腔中自然下落速度慢以及出水口少导致过滤过程缓慢,影响使用体验和茶水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可以实现快速的过滤出水,且无空腔的设计使茶水不会残留在出水机构中。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包括杯体、出水机构和弹性件,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上部设有用于阻挡水流流入所述出水孔的止水件,所述出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杯体下部;所述出水机构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以及向上延伸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一端在所述出水孔内与所述止水件套接固定,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孔的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机构相连接;
[0006]外力驱动出水机构上移时所述导流柱带动所述止水件上升以使所述出水孔与所述杯体相连通,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弹性件推动所述出水机构带动止水件下降以使所述止水件封闭所述出水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柱包括若干侧面相连的流道板和用于止水的的堵头,所述流道板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另一端与所述堵头连接,所述流道板之间形成流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侧壁上设有环绕一周的通槽,所述止水件套设在所述通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止水件配置为硅胶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抬升件,所述抬升件包括压板和支撑环,所述抬升件套接在所述出水机构外壁。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机构外壁设有固定柱,所述支撑环上设有用于限位所述固定柱的第二凹槽,所述压板两侧设有能固定于外部结构的支点,所述压板下压带动所述支撑环上升以使所述出水机构上升。
[0012]优选地,所述泡茶杯的出水机构还包括一滤杯,所述滤杯上设有若干孔洞,所述滤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出水孔上部。
[0013]优选地,所述出水机构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安装出水机构的螺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包括杯体和所述杯体内部的滤杯以及所述杯体下侧的出水组件,所述杯体底部设有出水孔,过滤时茶叶留在所述杯体中,茶水从所述出水孔流入所述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中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有若干通孔和延伸至杯体中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和所述通孔能够加快空气流通同时引导茶水快速从杯体中流经出水机构,所述凹槽底部设置的多个所述通孔提高了出水效率,导流柱在所述出水孔中与止水件套接,杯体和出水机构之间设有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件压缩,出水机构上移带动止水件上移,使杯体中茶水流出,没有外力时弹性件带动出水机构下降,使止水件封闭出水孔,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清洗,出水机构中设有多个通孔避免了双层结构,茶水和废茶叶不会残留在出水机构中,同时导流柱加快了出水速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的立体爆炸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出水机构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的的侧视爆炸图;
[0020]图4为图3的D

D剖面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出水机构的下视图;
[0022]附图标识:1、杯体;11、出水孔;2、出水机构;21、止水件;22、通孔;23、导流柱;231、流道板;232、堵头;233、通槽;24、第一凹槽;25、螺孔;26、固定柱;3、弹性件;4、抬升件;41、压板;411、支点;42、支撑环;421、第二凹槽;5、滤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包括杯体1、出水机构2和弹性件3,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孔11,一滤杯5设置在所述出水孔11上部,茶叶的浸泡或冲泡都在杯体1中完成,茶叶不会通过出水孔11。
[0027]所述出水孔11上部设有用于阻挡水流流入所述出水孔11的止水件21,所述出水机构2设置在所述杯体1下部,使过滤后的茶水能与茶叶分离,茶水从出水孔11流入出水机构2。
[0028]所述出水机构2内设有第一凹槽24,所述第一凹槽24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22以及向上延伸的导流柱23,导流柱23起到引导水流的作用,帮助茶水快速通过出水机构,从而流出通孔22,所述导流柱23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4中部,一端在所述出水孔11内与所述止水件21套接固定,出水机构2的上下移动能够带动止水件21,从而控制所述出水孔11和出水机构2之间的流通。
[0029]所述弹性件3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孔11的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包括杯体(1)、出水机构(2)和弹性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底部设置有出水孔(11),一滤杯(5)设置在所述出水孔(11)上部,所述出水孔(11)内部设有用于阻挡水流流入所述出水孔(11)的止水件(21),所述出水机构(2)设置在所述杯体(1)下部;所述出水机构(2)内设有第一凹槽(24),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若干通孔(22)以及向上延伸的导流柱(23),所述导流柱(23)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4)中部,一端在所述出水孔(11)内与所述止水件(21)套接固定,所述弹性件(3)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孔(11)的外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机构(2)相连接;外力驱动出水机构(2)上移时所述导流柱(23)带动所述止水件(21)上升以使所述出水孔(11)与所述杯体(1)相连通,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弹性件(3)推动所述出水机构(2)带动止水件(21)下降以使所述止水件(21)封闭所述出水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茶杯的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23)包括若干侧面相连的流道板(231)和用于止水的堵头(232),所述流道板(231)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24)中部,另一端与所述堵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李育标陆宇坤刘礼贤张仲扬何国桓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朴真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