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结构及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383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向结构及清洁机器人,包括操纵杆、连接块、弹性件、安装座及缓冲部件。其中,操纵杆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块设置有转动部与止转部;转动部通过缓冲部件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用于切换止转部相对安装座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止转部位于第一位置时,载具处于直线行驶状态,当止转部位于第二位置时,载具处于转向行驶状态,且位于第二位置时,止转部能够沿转动部的周向与安装座抵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座和连接块,弹性件使得止转部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缓冲部件的设置增加了操纵杆的稳定性,能够降低操纵杆在复位时的转动速度及旋转冲击力。转动速度及旋转冲击力。转动速度及旋转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结构及清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结构及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清洁机器人包括自动清洁模式和手动清洁模式,处于自动清洁模式时,清洁机器人对全域进行清洁工作,当仅有小部分区域需要进行清洁时,多采用手动清洁模式,工作人员通过操纵杆控制清洁机器人的前进方向。
[0003]常见的转向结构中均设置有弹性件,使得操纵杆在完成转向后能够自动复位,但在操作过程中,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0004]1.弹性件驱动操纵杆复位时,因弹性件的作用力过大,出现操纵杆复位速度过快且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致使工作人员来不及躲避而受伤。
[0005]2.在控制操纵杆转向时,工作人员为了缩短转弯行程,而增大操纵杆的转动角度,致使载具能够快速完成转弯,但如此的操作,极容易破坏弹性件的弹性形变,致使弹性件丧失复位功能。
[0006]因此,亟需一种转向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结构,能够降低操纵杆在复位时的转动速度及旋转冲击力,且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纵杆(10),所述操纵杆(10)用于切换载具的直线行驶状态和转向行驶状态;连接块(12),所述操纵杆(1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12)固定,所述连接块(12)设置有转动部(121)和止转部(123);安装座(14),所述转动部(121)通过缓冲部件(15)与所述安装座(14)转动连接,用于切换所述止转部(123)相对所述安装座(14)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止转部(12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载具处于所述直线行驶状态,当所述止转部(12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载具处于所述转向行驶状态,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转部(123)能够沿所述转动部(121)的周向与所述安装座(14)抵接;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座(14)和所述连接块(12),所述弹性件(13)使得所述止转部(123)自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2)和所述安装座(14)其中之一凸设有限位凸起,另一个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伸入所述限位槽中并能够沿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当所述止转部(12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个端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2)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转动部(12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22),背对所述转动部(121)的一侧设有止转部(123),所述安装座(14)设置有两个支撑块(141),所述弹性件(13)的两个作用端(131)能够分别抵接于位于同侧的所述支撑块(141)及所述安装槽(122)的侧壁,所述止转部(123)能够与两个所述支撑块(141)其中一个沿所述转动部(121)的周向抵接,且沿所述转动部(121)的周向,所述止转部(123)与所述支撑块(141)的夹角小于等于所述安装槽(122)两侧壁之间的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10)包括第一杆体(101)和第二杆体(102),所述第一杆体(101)与所述第二杆体(102)沿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杆体(101)与所述连接块(12)固定,所述第二杆体(102)的一端设置有操作部(11)。5.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结构和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结构,所述底盘结构包括框架(20)和驱动轮组件(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丰疆智能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