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368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保持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步骤如下:S1、主体制作;S2、打磨修整;S3、面层抛光;S4、孔、槽位制作;S5、拉毛处理;S6、淬火处理;S7、回火处理;S8、喷涂处理;S9、喷涂面研磨;S10、配件安装;S11、预装测试;S12、上油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为可拆分结构,便于圆柱滚子的安装,圆柱滚子卡槽对圆柱滚子限位,磁吸块磁吸引导圆柱滚子,使其与圆柱滚子卡槽的轴心一致,提高圆柱滚子滚动的流畅性,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采用铝合金材质,通过喷涂的碳化钨硬化层增加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的耐热性与耐磨性。位块的耐热性与耐磨性。位块的耐热性与耐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保持器
,具体是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保持器即轴承保持架,指部分的包裹全部或部分,并随之运动的轴承零件,用以隔离滚动体,通常还引导滚动体并将其在轴承内,滚动体的种类有球,圆柱滚子,圆锥滚子,滚针等,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内滚动体为圆柱滚子,多用于加工承压较大的轴承。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油槽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结构,(授权公告号CN218670235U),该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钮的防护有效降低了灰尘和杂质,通过挡帽和输油管进入储油槽内,避免储油槽内部发生堵塞的情况,保障了滚子表面的清洁度,使得滚子能够正常转动,但是,上述轴承保持架结构为一体结构,通过卡合的方式安装圆柱滚子,安装不便,安装后轴承保持器结构稳定性较差,影响圆柱滚子滚动的流畅性,轴承保持器结构的耐热性、耐磨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步骤如下:
[0006]S1、主体制作:使用热熔铝合金注塑制作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
[0007]S2、打磨修整:切除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外侧的毛边,打磨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的外表面;
[0008]S3、面层抛光:采用尼龙磨头对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的面层抛光,抛光平滑度10~15μm;
[0009]S4、孔、槽位制作:在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的内侧对应位置处开槽得到安装槽,在第二限位块的前端钻孔得到固定孔,使用内螺纹制作工作对固定孔的内侧制作内螺纹,在第一支撑环与第一限位块的内部钻孔得到固定螺杆适配的安装孔,在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两侧开设圆柱滚子卡槽;
[0010]S5、拉毛处理:对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外侧拉毛处理,拉毛深度为0.5~0.9mm;
[0011]S6、淬火处理:加热炉中投入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加热处理,取出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投入淬火液中淬火;
[0012]S7、回火处理:把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先在110~
120℃的加热炉中加热5~6h,然后在150~160℃的加热炉中加热2.5~3h,取出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运送到冷却室进行冷却;
[0013]S8、喷涂处理:对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进行喷涂,完成碳化钨硬化层的制作;
[0014]S9、喷涂面研磨: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投入滚筒研磨机中研磨;
[0015]S10、配件安装:橡胶垫片安装到固定螺杆的后端,固定螺杆插入安装孔内,把磁吸块固定到安装槽的内部,完成配件的安装;
[0016]S11、预装测试:把圆柱滚子通过圆柱滚子卡槽卡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内侧,第一限位块对应第二限位块,固定螺杆的后端转动于固定孔的内部,完成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安装,转动圆柱滚子卡槽内侧的圆柱滚子,测试圆柱滚子的顺滑度,磁吸块磁吸圆柱滚子的两端对圆柱滚子定位,测试合格时,橡胶垫片的后端转出固定孔,分开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固定螺杆放置到合格品收纳盒,检测不合格时,橡胶垫片的后端转出固定孔,分开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固定螺杆放置到不合格品收纳盒,不合格的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拆分回炉重造;
[0017]S12、上油包装:轴承黄油涂抹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外侧,把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固定螺杆配套装到塑料袋中。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螺杆的前端位于第一支撑环与第一限位块的内部位置处,所述固定螺杆的后端转动于固定孔的内部位置处。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固定螺杆固定于第二限位块的前侧位置处。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注塑步骤如下:
[0021]S01、制作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的模具,第一支撑环与第一限位块为一体结构,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为一体结构;
[0022]S02、模具内喷撒石灰粉,热熔铝合金倒入模具内,完成注塑;
[0023]S03、模具内铝合金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物料,得到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6中加热处理温度为440~490℃,时间20~30min。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6中淬火液温度30~45℃,淬火液中淬火时间5~7min。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7中冷却室温度30~45℃,冷却时间2.5~3h。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8中碳化钨硬化层喷涂前使用胶带密封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接触面,碳化钨硬化层冷却后去除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接触面的胶带,碳化钨硬化层的厚度为1.5~2mm。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1中圆柱滚子卡槽与圆柱滚子相适配,圆柱滚子滑动于圆柱滚子卡槽的内侧位置处。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本专利技术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为可拆分
结构,便于圆柱滚子的安装,圆柱滚子卡槽对圆柱滚子限位,磁吸块磁吸引导圆柱滚子,使其与圆柱滚子卡槽的轴心一致,安装后轴承保持器结构的稳定性高,提高圆柱滚子滚动的流畅性;
[0031]2.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采用铝合金材质,通过喷涂的碳化钨硬化层增加第一支撑环、第一限位块、第二支撑环与第二限位块的耐热性与耐磨性,延长轴承保持器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固定螺杆;4、第一支撑环;5、第一限位块;6、第二支撑环;7、第二限位块;8、圆柱滚子卡槽;9、固定孔;10、碳化钨硬化层;11、安装槽;12、磁吸块;13、橡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滚子轴承保持器结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主体制作:使用热熔铝合金注塑制作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S2、打磨修整:切除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外侧的毛边,打磨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的外表面;S3、面层抛光:采用尼龙磨头对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的面层抛光,抛光平滑度10~15μm;S4、孔、槽位制作:在第一支撑环(4)与第二支撑环(6)的内侧对应位置处开槽得到安装槽(11),在第二限位块(7)的前端钻孔得到固定孔(9),使用内螺纹制作工作对固定孔(9)的内侧制作内螺纹,在第一支撑环(4)与第一限位块(5)的内部钻孔得到固定螺杆(3)适配的安装孔,在第一限位块(5)与第二限位块(7)的两侧开设圆柱滚子卡槽(8);S5、拉毛处理:对第一限位块(5)与第二限位块(7)的外侧拉毛处理,拉毛深度为0.5~0.9mm;S6、淬火处理:加热炉中投入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加热处理,取出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投入淬火液中淬火;S7、回火处理:把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先在110~120℃的加热炉中加热5~6h,然后在150~160℃的加热炉中加热2.5~3h,取出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运送到冷却室进行冷却;S8、喷涂处理:对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进行喷涂,完成碳化钨硬化层(10)的制作;S9、喷涂面研磨:第一支撑环(4)、第一限位块(5)、第二支撑环(6)与第二限位块(7)投入滚筒研磨机中研磨;S10、配件安装:橡胶垫片(13)安装到固定螺杆(3)的后端,固定螺杆(3)插入安装孔内,把磁吸块(12)固定到安装槽(11)的内部,完成配件的安装;S11、预装测试:把圆柱滚子通过圆柱滚子卡槽(8)卡到第一限位块(5)与第二限位块(7)的内侧,第一限位块(5)对应第二限位块(7),固定螺杆(3)的后端转动于固定孔(9)的内部,完成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安装,转动圆柱滚子卡槽(8)内侧的圆柱滚子,测试圆柱滚子的顺滑度,磁吸块(12)磁吸圆柱滚子的两端对圆柱滚子定位,测试合格时,橡胶垫片(13)的后端转出固定孔(9),分开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贵新曲世宪樊峻铭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瑞丰中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